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自古以来打仗都需要比拼实力,这实力包括士兵数量、装备等级、后勤粮草等重要因素,而士兵的数量绝对很关键,毕竟大象和蚂蚁对上时,大象的获胜几率总是大一些。不过,打仗人多就一定占优势吗?看了这场战争才知道,人多也会变累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战争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出名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中国就有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原因是落败的一方苻坚领兵撤退时,听到风声、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赶来了,看到路上的草木,都怀疑藏着追兵——可见赢的一方给苻坚带来了多大的心理威慑。

然而实际上,苻坚身为前秦的王,进攻东晋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他带了步兵60万、骑兵27万,一共112万大军南下,气势汹汹地准备把南方也收归北方所有。前秦国是氐族人建立的,而苻坚又重用汉臣王猛,他的军队里各个民族的人都有,但王猛已经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猛临终前劝苻坚别急着跟东晋打仗,苻坚显然没把这话放在心上。他占了人数优势,信心满满,觉得拿下东晋只是一抬手的事儿。而苻坚忘了,他这些士兵里虽然氐族人居多,但也夹杂了许多汉人、羌人、鲜卑人,他们对给前秦卖命这事,提不起劲。

那边,东晋的司马皇帝命令谢安当主要指挥官,抵抗前秦。谢安带着征虏将军谢石、徐州刺史谢玄、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龙骧将军胡彬等人一起迎击秦军,不过,东晋的所有人马、骑兵和水军加起来,也才8万人左右,两边数量悬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383年,决定历史走向的淝水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不料,苻坚在南下途中俘虏的东晋梁州刺史朱序(他假意投降,当了前秦的尚书),却在这个关头坚决站在了东晋那边,苻坚派他去劝降东晋那边的将领,朱序却在东晋军营里尽心尽力地为晋军出谋划策。

原本谢石等人觉得秦军势力太大,打算坚守,朱序却说,苻坚兵马虽多,但还在集结;队伍里人心又不齐,你们趁着这个空当进攻,只要打败了秦军的前锋,就一定能够获胜。说完这话,朱序就回到了秦军那边,而谢石、谢安等人,则谋划着用骑兵渡河,强攻秦军前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军和秦军在淝水边对峙,谢玄写信跟苻坚说,你让前锋退一下,我们骑兵渡过河来跟你交战。苻坚大喜,他觉得晋军一定脑子秀逗了,只要自己在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时发起攻击,晋军就必败无疑,所以他毫不犹豫同意,下令让秦军全部后退,给晋军“腾地儿”。

可问题是,秦军里面民族太复杂,传达军令都常常传不准,一看到军马后退,大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朱序等人又趁机在队伍里面大声喊:“前军败了!快逃命啊!”军令的乱和人心的恐慌,导致秦军的后退乱成了一锅粥,一开始是列阵后撤,最后变成了集体赛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大家都知道晋军在渡河,渡完就会杀上来。前军“败”了,秦军士气大跌纷纷逃命。结果是秦军自己开始了严重踩踏,人越多越乱,而此时晋军已经成功渡河,跟秦军交战,大胜,一路追击;活下来的秦军毫无战心,前秦大败,陷入分裂,而东晋却获得了长时间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