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使用了什么“怪招”耗死了德军?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哪是用了什么怪招啊,只是改变了一些打法,使德军的快速进攻优势得不到发挥,近战巷战和背靠背战术把德军拖进了持久战和消耗战,最后苏军接连发动了一系列的反攻战斗,完歼整个第6集团军,迫使苏德战场主动权转向了苏军一方。
一方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军被动接招的一场战斗,但苏军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决策点。
从战后总结的角度看,如果苏军不把斯大林格勒作为主战场的话,战场形势是否会有所改变呢?答案是肯定的,不仅战场形势会向德军一边倒,而且德军还会借占领斯大林格勒之机两头并进,一头与盘踞在勒热夫维亚济马方向的中央集团军群汇合,继续向莫斯科发动钳形攻势,一头南下切断苏军的重要能源补给线,占领高加索。
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德军不仅达到了既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的目的,又解决了制约德军闪击战最关键的困难问题能源补给,可谓一石二鸟,对苏联来说,不仅有釜底抽薪之危,更有全线溃退的失败之险。
但苏军似乎意识到了德军会搞声东击西,干脆把重点放在斯大林格勒防御作战上,这让德军多少有些意外,不仅迅速将派到南线的第4装甲集团军紧急回防,还命令进攻高加索的第1装甲集团军就地转入防御并择机回防罗斯托夫,可以说,苏军在1942年7月17日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举措直接影响着整个东线格局,这场变被动为主动的战役,是苏军打赢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诱敌深入围点打援,苏军使用了多种计谋,近战巷战和背靠背战术是苏军的拿手好戏。
尽管二战城市战斗很多,但像斯大林格勒战役那么残酷的战斗,在战争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按时间线算,德军在1942年6月28日展开“蓝色方案行动”,将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A集团军群进攻高加索,B集团军群进攻斯大林格勒,换句话说,B集团军群是打掩护的,主力为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
但德军没想到保卢斯指挥第6集团军打得太顺,不仅在8月底9月初就占领了斯大林格勒90%的城区,还扬言一个星期就能拿下斯大林格勒。不过,在德军兴高采烈的时候,苏军也在酝酿着一个改变东线战局的作战计划,当苏军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阻止保卢斯占领斯大林格勒时,德军居然将第4装甲集团军增援给了A集团军群,只留给第24装甲军给保卢斯指挥,可以说,德军分散兵力恰好给了苏军实施双星计划的良好契机。
9月10日,朱可夫以最高副统帅的名义来到斯大林格勒前线,他及时调整了战场打法,让具有城市攻防经验的崔可夫指挥斯大林格勒防御作战,给他的命令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只要把德军拖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即可,而朱可夫本人则在斯大林格勒后方草原集结了6个集团军的预备队,目的除了紧急训练三个月再展开“天王星行动”外,还要为勒热夫方向的“火星行动”争取时间。
所以,如果说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用了什么“怪招”的话,实际上就是崔可夫在担任驻华武官期间,他亲自研究了日军在华作战的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以及长沙会战,对如何做好城市攻防具有第一手的资料借鉴。从这个层面讲,德军向斯大林格勒进攻时,它的装甲快速机动优势得不到发挥,苏军采取的背靠背战术,近战和巷战战术,迫使德军必须逐街逐屋与苏军争夺,对德军习惯了以装甲坦克为主的快速打法来讲,这简直就是折磨人,到11月份苏军展开“天王星行动”,德军已经被苏军的持久战和消耗战拼得体无完肤了。
现在好多人说,斯大林格勒战役,如果保卢斯听了曼施坦因的建议向外突围,德军就不会输得那么惨。实际上,曼施坦因组建顿河集团军群前往救援时,苏军早就布好了口袋阵,如果不是曼施坦因及时撤出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