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简称《能源法》)近日被表决通过。这部法律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

“《能源法》实际地位高,虽在法律层面与电力法、可再生能源法一样,但实际上是单一品种能源法、条例、规定及相关能源活动的根本大法、政策指引和行为规范,弥补了能源行业缺乏总体性、综合性法律的遗憾。”一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表示,该法针对性强,主要针对能源行业如何实现安全稳定供应、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市场化改革、科学调控规划和管理、支持能源科技创新等问题。

关于《能源法》出台的影响,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该法律对行业的影响是全面的,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对能源低碳转型的明确要求。

《能源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开发利用方面,具体表现为推进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支持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发电就近开发利用,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积极发展光热发电等。

我国正处于可再生能源高速增长期,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11.8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11.7亿千瓦的装机规模,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38.4%。随之而来的是新能源消纳形势越发严峻。五大发电央企之一的华能国际(600011.SH)近日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称,1-9月公司累计弃风、弃光率分别同比上升了1.28和2.56个百分点,达5.23%、4.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提升,新能源消纳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杨雷指出,新能源企业面临的很多现实困难,无论从供应侧到需求侧的消纳,还是整个政策的顶层设计,都要用改革的方法、落地的机制去破除,从这点而言,《能源法》的出台对可再生能源是切实利好。

《能源法》规定,“供电企业、售电企业、相关电力用户和使用自备电厂供电的企业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责任。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最低比重目标以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考核”。同时提出,“国家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等制度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鼓励能源用户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能源”。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王学棉在署名文章中公开指出,绿证一方面可以证明用户完成消纳可再生能源电量的情况,使得消纳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当某一主体消纳的可再生能源电量超出了自身的消纳量时,也可以将多出来的部分卖给那些消纳量不够的主体进行盈利,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于二审稿,《能源法》还增加了需求侧管理制度,规定能源用户依法履行节能义务,积极参与能源需求响应,扩大绿色能源消费。同时为了强化对用户的约束力,还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通过完善阶梯价格、分时价格等制度,引导能源用户调整用能方式、时间、数量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就电力领域而言,分时价格即峰谷分时电价,是根据电网负荷变化,将每天24小时划分为峰段、谷段、平段,对各个时段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阶梯电价则是把户均用电量设置为若干个阶梯,分段或分档定价计算费用,简单讲,用电越多,电价越贵。

在能源市场,价格是调节供需关系、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行业人士认为,分时价格可以引导用户根据电价高低自愿调整用电行为,实现削峰填谷,亦可帮助上游企业应对季节性、临时性电力需求高峰。

阶梯价格也是一种重要的需求侧管理手段。今年7月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彼时,清燃智库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黄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居民阶梯价格的建设初衷是分级消费,照顾到各层级老百姓的实际消费能力,遵从用量少的用户价格低,用量多的用户价格逐级递增的原则,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