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娃的家长都知道,照顾娃是一项体力活。
小的时候,天天喂奶、哄睡、换尿布无限循乱,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
再大一点儿,又要天天追在娃屁股后头收拾:扔一地的玩具、水漫金山的卫生间、衣服揉成一团的衣柜......
孩子是亲生的,但家长也是真扛不住。有时候,带娃是真的很想要偷个懒啊啊啊啊啊!
等等,有些「偷懒」它真的可以有,反而对娃更好,能让娃更健康哦~
不每天给娃洗澡
天气变凉以后,给娃洗澡的步骤就更复杂了:提前打开取暖设备,说服不愿意洗头的娃,好容易擦干穿上衣服,再回头收拾一地狼藉......
有时候真的很想偷偷懒,今天就不给娃洗澡了。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不天天洗澡,反而对娃的皮肤更好!
洗澡,带走了表皮的污垢,也带走了能保护皮肤的皮脂。
孩子的皮肤本来就比成人娇嫩得多,如果天天洗澡,又没有及时涂润肤乳,很容易造成干痒、皴裂的问题[1],反而会伤害孩子的皮肤屏障。
孩子不是每天都必须洗澡,每周洗 2~3 次澡就行[2],可以按照家里习惯,或者出汗多少来安排。不洗澡的时候,洗个屁屁,小脚丫和小脸蛋就可以了。
给娃洗澡
不会每次都用
香皂、沐浴露
洗澡、洗屁屁、洗头的时候,懒得给娃每次都用香皂或者沐浴露?不是每次都给娃用沐浴露,就对了!
上面说到过,孩子的皮肤本来就容易干,强力清洁产品会让娃的皮脂变得更少,保湿能力变得更差[1]。所以,真不需要每次都抹沐浴露或香皂。
对孩子来说,如果活动量大、出汗多,就可以使用沐浴露,如果天气干燥出汗也不多,就可以不用。
总体上来说每周用 1~2 次就足够了。无论是不是用了沐浴露,洗完后都要及时擦干,涂上润肤乳。
像是屁屁这种部位,更推荐用流动的水来清洗,最好不用清洁产品。除了拉粑粑比较多的小宝宝之外,每天洗一次屁屁就可以了。
不给娃掏耳朵
给娃穿衣服的时候,总能不经意看到娃的耳朵眼里藏着一些小东西。想想还得拿工具,再费尽心力把活泼的娃给控制住,不禁内心说一声:算了。
其实呀,勤快地给娃掏耳朵,反而有可能会伤到娃呢!
小孩子的耳道更短更窄,皮肤的免疫力也比较弱,掏耳朵很容易引起外耳道炎[3]。如果没掌握好度,还有可能伤到孩子的耳膜。
即便不专门掏,耳屎也会随着说话、咀嚼等日常动作自己掉出来。更何况,正常的耳屎还能阻隔微生物、小虫子和水,保护宝宝的耳朵。
如果宝宝耳屎真的很多,出现明显的不舒服,或者老是用手去抓耳朵,建议带着宝宝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求助,不要自己在家掏哦。
懒得给娃做饭
买成品辅食「凑合」
如果前一晚因为照顾娃没睡好,第二天真的很没力气,给娃做辅食的时候,真想偷个懒啊......
其实,辅食可以不用顿顿做,偶尔吃点成品辅食,可能更卫生、更有营养保障哦!
像是婴儿肉泥,是通过标准化的卫生加工和密封保存来防腐的,也不添加防腐剂,比家里制作的肉泥可能更卫生呢。或者是高铁米粉,里面额外添加了铁元素,也比家里做的米糊更补铁。
不管是今天真的懒得做,还是想带娃出趟门,偶尔用成品辅食「凑合」一下,真的挺不错。
打开包装,只需要一秒钟,节省出来的时间陪娃玩一会儿,对新手爸妈来说也太香了!
最后提醒一下,买成品辅食时,要注意选低钠的产品,刚开始吃辅食,也要记得先选单一的食材来尝试哦。
孩子不吃饭就饿着
绝不喂饭
在吃饭这件事上,10 个娃里有 9 个都不积极,大口吃饭的好像只有别人家的娃,于是全家出动追着喂。追着喂娃太累了,大人也吃不好,还容易越喂越急......
不追着喂饭,不仅能节省大人的精力,还能让娃对吃饭这事感受更好,养成更好的用餐习惯哦!
追着喂饭,孩子没办法控制自己吃什么、吃多少,会消磨孩子吃饭的乐趣,也容易养成一边吃饭一边玩,不专心吃饭的坏习惯。
在孩子吃饭这事上,真不建议强求。
小一点的孩子自己吃,还能锻炼精细动作能力,大点的孩子不吃说明没那么饿,等下一顿再吃也行,没必要追着喂。
适当放手,让食物和幸福划上等号,把吃饭变成一件更快乐的事儿吧。
孩子自己玩不找人
就不去陪 ta 玩
有娃的家庭,家里事情总是做不完。有时候忙着洗衣服、拖地,看着一旁默默玩的娃,小小的背影还挺孤独......打住,千万别内疚!
娃一个人专心玩的时候,宝贵的专注力正在一点点累积,只要娃不嚎,各自安好就是完美的选择。
美国心理与脑科学教授 Chen Yu 做过一个实验[4],实验发现,宝宝本来自己玩得好好的,但在父母指导、或者摇晃玩具后,宝宝的专注力会被迫中断,再没把心思放在玩具上。
当宝宝自己在玩玩具时,不打断、不纠正,才能让娃更专注。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安慰每一个辛苦带娃的家长:大家带娃真的已经很辛苦了,放过自己吧,有时候偷点懒也挺好的!
欢迎各位家长,来评论区分享不费爸妈的带娃偷懒妙招~
参考文献
[1] 何黎,刘玮主编. 皮肤美容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第27-28页。
[2]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美容事业发展工作委员会.中国皮肤清洁指南[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8):537-540.
[3]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Collaboration.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From 1990 to 2015: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Injuries, and Risk Factors 2015 Study[J]. JAMA Pediatr. 2017, 171(6): 573-592. doi: 10.1001/jamapediatrics.2017.0250.
[4]Yu, C., & Smith, L. B. (2016). The social origins of sustained attention in one-year-old human infants
本文专家
孔令凯
审核专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儿科学 硕士
卓正诊所儿科主治医生
王冰玉
审核专家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
波士顿大学学前教育硕士
策划制作
监制:大力
策划:嘉树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