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从广东省广州市新中轴线一路向北,璀璨闪耀的天河图景徐徐展现。

作为经济中心的护航者,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深入践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精准警务,构建“全量监测—专业预警—快速指挥—精准行动”的警务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应急调度能力、快反战斗能力,以高水平安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多警种协同作战

近日,天河区某医院报警称,院内的数张显卡和几台服务器不翼而飞,总价值约20万元。接报后,天河区分局立刻启动合成作战机制,一方面成立专案组,对嫌疑人进行排查;另一方面组织派出所、刑侦等力量,开展多警种联动研判。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天下午,专案组民警在外地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

如今,快处警、快处置在天河区分局已然成为常态。在警务实战需求驱动下,天河区分局全面优化警情指挥处置流程,健全纵向横向贯通的指挥工作架构,形成资源扩大化、运作清单化、预警精准化、机制优选化的“四化”合成作战工作新模式,实现多警种协同作战,警务效能显著提升。

依托合成作战机制,天河区分局面对各种警情,及时协调相关警种,整合警务和社会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协同作战,有效解决基层信息支撑不足、资源获取不多、处置能力受限的工作短板。

研发警务机器人

“过去我们处理数据需要10个人同时进行,现在只需要一名业务骨干负责维护就好……”天河区反诈中心民警介绍一位能“24小时值勤”的特殊“同事”——一个名叫“小天”的机器人。

作为天河区分局智慧警务成果的缩影,“小天”肩负着建设全自动智能化警务模式的重任。多年的实践积累,天河区分局科信大队不断推进“小天”的开发建设应用,为警务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在天河区反诈中心,记者了解到,过去,电诈类案件由人工负责数据比对工作,十分耗时费力,而“小天”机器人能自动执行重复繁杂的工作,1小时就可处理600条数据,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为反诈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除此以外,“小天”还被应用于各种警务工作场景。

寻亲是另一项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工作。得益于科技手段的不断迭代和发展,天河区分局依托信息系统,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深入研判,全方位开展查找工作,在今年7月成功促成了一段时隔20年的团聚。

精准处置警情

依托科技赋能及“四化”合成作战模式,天河区分局落实“主动+预防”警务模式,通过预测预判警情性质,实现精准处置每一起警情,让群众感到平安触手可及。

每一起警情发生后,天河区分局依托“小天”机器人,优化接处警流程,在5分钟内完成数据收集,并将警情相关信息推送给出警民警。同时,“小天”机器人利用算法对实际警情作出预判,给出相应的语音提醒,让民警在赶赴现场前了解情况,增强出警的安全性、处警的精确性,最大限度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6月,一位老人焦急地来到棠下派出所报警求助称,她的老伴年事已高,已失联超过24小时,她非常担心。接报后,棠下派出所迅速安排警力到老人失踪的地点周边展开地毯式搜寻,同时上报天河区分局,启动合成作战模式。后台民警实时分析研判,发现老人曾在失踪地附近的某小区门口出现过。值班民警辅警及群防群治力量立即前往相关地点附近查找,最终,顺利找到失联老人。

防患于未然,天河区分局通过定期分析社会治安态势,精准部署防控警力,设置巡防小组,在人流密集、治安复杂区域设置快速反应圈,不断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同时,他们加大力度建设最小应急单元、群防群治队伍,织密防控网络,实现预警秒级响应。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最小应急单元2702个,聚合安保人员1.8万余名。

人民公安报记者 何剑飞

通讯员 天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