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68年,一个13岁的陕西少年在放学路上无意间捡到一块奇特的白石头,竟发现它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隐约透出一股不凡的气息。
少年好奇地把它带回家,却没想到这小小的石头背后竟藏着几千年的历史!
他的家人该如何处理这“来历不明”的宝物?
而在44年后,竟然还有人再次找上门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偶然发现与无偿捐赠
1968年的一个下午,13岁的孔忠良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没什么娱乐,他就一边踢着路上的小石子,一边自娱自乐。
突然,他发现了一块特别的“白石头”,在阳光下透着晶莹的光泽,和周围的石头完全不一样。
他忍不住弯下腰捡了起来,越看越觉得这石头不寻常,于是决定带回家给父亲孔祥发看看,看看大人们能不能认出它是什么东西。
到家后,孔祥发看到儿子带回来的石头,觉得这玩意儿似乎有点不一样。
石头摸起来温润光滑,和普通的河滩石差距很大。
尤其是表面还刻着一些他认不出的篆体字和一个螭虎的图案。
这种纹样在村子里可见不到,孔祥发心里顿时一紧,隐隐觉得这可能是文物。
那时候交通和通讯都不方便,查资料更是无从谈起。
但出于对文物的敬畏之心,孔祥发决定不藏着掖着,带着儿子去一趟博物馆,交给国家处理。
数天后,孔家父子起早带着干粮,赶了数小时的路来到陕西省博物馆。
见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后,孔祥发谨慎地将石头拿出来,向专家说明了发现的过程,并希望得到权威的解释。
皇后玉玺的历史与象征意义
当博物馆的专家们拿到这枚玉玺后,越研究越激动。
这可不是一般的“石头”!他们发现,这块小小的玉玺竟然是汉代皇后吕雉的“皇后之玺”,上面还刻着“皇后之玺”四个字,代表着皇后的尊贵地位。
用的材料更不得了,是新疆的羊脂白玉,质地温润透亮,真正是好玉中的极品。
玉玺的顶部雕刻了一只螭虎,专家们一眼就认出来了。
这螭虎可不是普通的老虎,在古代,它是龙的后代,有守护、威严的含义。
想想当年,只有身份尊贵的人才能用这样的图案,皇后有这枚玉玺,可见她的地位有多高。
古代的玉玺就像是一枚超级身份卡,皇后用它来盖章、发号施令,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权力象征。
这枚玉玺的主人吕雉,那可是个有名的人物。
吕雉是刘邦的皇后,刘邦去世后,她成了朝廷的实际掌权者。
关于吕后,历史上说法不一,有人觉得她专权,有人认为她在安定国家上功不可没。
吕后在位时,国家算是安定下来,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
这枚玉玺,也是那个时代留给后人的“证据”,让我们今天还能一瞥当时的政治权力结构和皇后的地位。
而且,这枚玉玺对研究古代文化意义重大。
如果不是孔忠良和他的父亲把这玉玺带到博物馆,它可能会在历史的长河里消失无踪。
专家们再三提出要给点奖励,但孔祥发摆摆手说:“这东西本来就是国家的,咱们也不图钱,就图个安心。”
最后,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再三坚持下,孔家父子才收下了象征性的20块路费,算是个纪念。
带着对国家的责任感,孔忠良和父亲默默地把这段经历藏在心里,回到村里继续过普通日子,没跟别人提起这事儿。
多年后表彰与社会影响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44年。
2012年,孔忠良早已成了两鬓斑白的中年人,过着日复一日的农田生活。
就在他以为那块玉玺的事早已成了尘封往事时,村支书带着几位自称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人突然找上门来。
这一行人一见他,客客气气地说明来意,说是要表彰他当年的义举,还特别邀请他去参加省里的表彰大会。
孔忠良一听,心里又是惊讶又是纳闷:这事都过去那么久了,居然还有人记得?
工作人员见他有些不解,便跟他解释道,这次表彰大会是专门感谢那些为文物保护做出贡献的人。
原来,当年他交给博物馆的那枚“皇后之玺”如今可是国家级的珍宝啊,成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来参观的人无不为玉玺的精美绝伦而震撼,而大家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后,更是对孔忠良当年的无私行为充满敬佩。
在村支书和工作人员的多次劝说下,孔忠良终于答应参加表彰大会。
(左二)
站在台上,他有些紧张,但还是朴实地说:“这玉玺是国家的,放在博物馆里大家都能看到,这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他的发言并不华丽,但字字真诚。
台下的观众听着,纷纷鼓掌,眼中带着钦佩的神情。
一个村里的普通农民,能在当年做出这样的决定,实在是难能可贵。
后来,这枚“皇后之玺”彻底火了。
它不仅在博物馆里吸引了无数游客,还在西安变成了一种象征。
为了纪念这段传奇,西安特地推出了一款仿“皇后之玺”造型的公交卡。
这款卡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成了当时的“网红”公交卡,大家纷纷抢着买,排着队也要拥有它。
不仅是西安,当地的这款公交卡还能在全国多地通用,人们拿着它刷卡坐公交,不由得感叹一块玉玺竟然能引发这么多的故事。
孔忠良父子当年的善举让这枚玉玺重见天日,也让这段历史得以延续。
每当有人看到“皇后之玺”,都会想到他们父子的无私捐献。
他们捐的可不只是一个文物,而是一份对历史、对国家的守护。
参考资料:
1968年陕西13岁少年捡到玉玺,上交获20元奖励,44年后专家找上门-法治平安淅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