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凯 广州报道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购车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多元化趋势日益显著,人们在选择汽车时,除了传统的关注品牌声誉、设计美学、车辆配置等因素外,还越来越重视品牌所能提供的后续服务价值。这种转变意味着,对于一家车企乃至一个具体的汽车品牌而言,单纯依靠产品性能已经不足以支撑其在市场上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因此,众多车企纷纷开始调整战略,积极在用户服务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此背景下,广汽本田在11月9日举办了2024广汽本田躁梦节,该活动吸引了超过20000名车主、汽车界知名人士及跨界精英,共同探索与汽车有关的文化和乐趣。

解锁汽车文化

自2019年首届成功举办以来,广汽本田躁梦节已经连续五年为车迷们带来了激情与梦想的盛宴。而广汽本田并非孤例,在汽车行业,越来越多的品牌如蔚来、奇瑞、红旗、长安等,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粉丝节活动,旨在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与联系。

不过,广汽本田在众多车企中显得尤为独特,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品牌增添了色彩。在躁梦节的车型展示区内,记者目睹了多款经典广本车型。这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老款车型,不仅是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国内消费者出行方式与生活品质变迁的重要推动者。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广汽本田紧跟市场步伐,不断推陈出新,其产品矩阵也日益丰富和完善。截至目前,广汽本田已经推出了包括凌派、奥德赛、缤智、皓影、雅阁、飞度、冠道等在内的多款热销车型。

在广汽本田雅阁车前,围满了前来参加活动的车主。自1998年雅阁首次踏入中国市场以来,它便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出色的性能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迅速成为中级车市场中的佼佼者。据统计,雅阁的累计销量已突破340万辆大关,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其市场地位,更见证了广汽本田在中国市场的辉煌历程。

雅阁的成功,无疑为广汽本田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来自上海的邹荣建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次我特意开着雅阁来参加躁梦节,家里已经拥有了3辆广本车。未来,我还计划购买一辆广汽本田的纯电车型,这样我就能集齐燃油、混动、纯电三种动力的广本车了。”当被问及为何如此钟情于广本时,邹荣建先生坦言:“广本的车稳定性好、操控性强,开起来非常省心。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长途旅行,都能给我带来安心与舒适。”

从车主的反馈来看,广汽本田通过举办躁梦节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让车主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体验品牌文化,更在无形中构建了一个属于广本和车主的社交新生态。在这个生态中,汽车不再仅仅是代步工具,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载体以及一种情感连接的纽带。

汽车分析师王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通过燥梦节等一系列活动,广汽本田不仅凝聚了车主的梦想,还将汽车从代步工具提升为彰显个人性格的潮流单品。这在打造属于广本和车主的社交新生态的同时,或许也会成为汽车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坚定数字化转型

当前,无论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还是深耕多年的传统车企,都无一例外地踏上了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从市场环境的角度来看,这一转型过程要求车企在供应链管理和资源配置上投入更多的成本与精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而从车企自身发展的长远视角来看,实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目标,已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必然趋势。这意味着车企必须从车辆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乃至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与革新。这不仅是对技术实力的考验,更是对车企战略眼光、创新能力以及执行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面对这样的压力与挑战,多家企业推出了转型计划。其中,广汽本田在今年推出了“蕴新智远”计划。从整体来看,“蕴新智远”计划以“2050交通事故零死亡”作为企业安全愿景,以“2045年前(力争2040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为企业碳中和战略,同时确立了“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生产经营效率领先的头部企业”的战略目标。以“更智能、更绿色、更高效”为战略方向,广汽本田开展全领域的变革。

为完成该计划,广汽本田在今年正式投产其“数智·零碳”工厂。记者了解到,该工厂采用全数字化的智能造车模式,实现了从焊接、涂胶到喷漆等关键生产环节的100%自动化,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按照既定计划,这座“数智·零碳”工厂在正式投产后,将成为广汽本田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重要推手。预计到2025年,该工厂将助力广汽本田达成碳达峰目标,并在生产阶段实现碳中和。

在产品研发和定位方面,广汽本田方面表示,随着“数智·零碳”工厂的投产,广汽本田将逐渐增加混动和电动车在产品线中的比例,全面推进全系车型的电动化进程。广汽丰田方面将持续推进“蕴新智远”计划落地,并加速智电转型。

“从广汽本田的战略目标和方向来看,其并没有回避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反而寻找到了一条更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道路。这也将为广汽本田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权,也为用户带来更加安全、环保、高效的出行体验。”王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