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乾元二年春,李白于流放途中遇赦,秋时由江夏(今湖北武昌)而至岳州(今湖南岳阳)。此时,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与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为司马,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这一组五首七绝记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其一 盛唐 · 李白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首句“洞庭西望楚江分”,描绘了洞庭湖与长江交汇的壮阔景象,视野开阔,气势磅礴。次句“水尽南天不见云”,则进一步渲染了洞庭湖的浩渺无垠,水天一色,南天之上竟无一丝云彩,更显得空旷辽远。

后两句“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则转入抒情。日落时分,秋色渐浓,诗人望着遥远的长沙,心中涌起无限感慨。湘君为国事而捐躯,如今不知何处去凭吊,诗人借此抒发了对湘君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含了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和无奈。

此诗在艺术上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时,诗人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和诗人的哀愁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其二 盛唐 ·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首句“南湖秋水夜无烟”描绘了洞庭湖在秋天夜晚的宁静与澄澈。湖面平静无波,水汽不兴,月光映照下更显明净。

次句“耐可乘流直上天”则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羽化登仙的向往。然而,这只是诗人的一种幻想,现实中无法实现。

后两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则转为写实。诗人决定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转而享受眼前的美好。他向洞庭湖“赊”来月色,将船停在白云边,买来酒赏月痛饮。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洞庭湖的夜晚描绘得如诗如画,通过“耐可乘流直上天”的幻想和“且就洞庭赊月色”的现实选择,表达了自己在遭遇挫折后的豁达与超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其三 盛唐 · 李白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首句“洛阳才子谪湘川”以贾谊之才比喻贾至,点明了贾至的贬谪遭遇。次句“元礼同舟月下仙”则以李膺(元礼)比喻李晔,形容他们二人如同月下神仙一般,共同泛舟洞庭湖上。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友人的才华和风度,也暗含了他们共同的贬谪遭遇。

后两句“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则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深深怀念和无法回归的无奈。诗人回忆起在长安时的欢笑时光,但如今却身处贬谪之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那遥远的西天(长安)。这种怀念和无奈之情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整首诗风格清朗、情韵幽深,体现了李白晚年绝句佳作的特点。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景和与友人同游的情景,寄托了自己对长安的怀念和对贬谪遭遇的无奈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其四 盛唐 · 李白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诗的前两句“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以景起兴,描绘了洞庭湖秋月朗照、光辉满天,以及潇湘江北鸿雁南飞的壮丽景象。这两句诗语言秀丽,对仗工整,既写出了洞庭湖的雄伟壮阔,又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后两句“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则将笔触转向人,描绘了船上醉客吟唱《白苎》之曲的欢乐场景。他们沉浸在歌声和酒香中,以至于忘记了秋夜的霜露已经悄悄浸湿了自己的衣裳。这种忘我的境界,既体现了诗人和友人们纵酒泛舟的豪情逸兴,也暗示了他们内心的放逐之感和迁谪之悲。

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秋夜的湖光山色和醉客们的欢乐场景,寄寓了诗人对朝廷的眷恋、对长安的怀念以及被贬谪的哀愁。在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欢乐的氛围中,诗人内心的哀愁和无奈显得更为深沉和复杂。

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豪放不羁、纵情山水的特点。他善于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其五 盛唐 · 李白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这首诗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洞庭秋夜明月辉映下的湖光山色,并寄寓了诗人对友人宾客纵酒泛舟湖上的豪情逸兴的咏吟,以及放逐之士眷恋朝廷、怀念长安之情和迁谪之感。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以舜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的传说开篇,为全诗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哀愁的氛围。她们在潇湘之地一去不复返,只留下洞庭湖畔的秋草,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洞庭湖的清澈明净与君山的如画美景。湖面宛如一面拂去灰尘的玉镜,而君山则宛如一幅丹青画卷,屹立在湖中。这种景象不仅令人心旷神怡,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