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移世易,沧桑变幻,表里山河犹如往日。4300多年前瑰丽辉煌的文明,大多埋藏于田野之下。数代考古人不惧艰辛、孜孜以求地努力探索,数十年的考古发掘历程,不仅令这些文明的遗存重见天日,更赋予其新的生命和灵魂,让它们得以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再次相遇。
数代考古人荒芜之地接力挖掘
陶寺遗址自1978年正式考古发掘以来,迄今已历46年,经过几代考古学家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地持续工作,尤其是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以来,更是取得许多突破性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在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中做出了“陶寺”贡献。
陶寺遗址博物馆在二楼特设考古历程展厅,再现了数十年来的考古历程和几代考古学家为探索陶寺文化文明所做的不懈努力,让观众直观了解考古学科和常识。
“欢迎大家来到陶寺遗址考古厅,我们将在这里一同穿越时空,见证4300多年前那片辉煌文明的发掘与重生之旅。”11月11日,跟随陶寺遗址博物馆讲解员小曹的脚步,山西晚报记者进入考古厅。一进门,两侧酷似考古发掘现场的墙壁令在场的所有人为之一振。
“它们复原了陶寺遗址的地层和文物埋藏情况。”小曹介绍,“在这个展厅里,我们依次向大家展示‘陶寺遗址40余载考古征途’的辉煌篇章、考古队伍在发掘期间所使用的多样工具,以及‘历代陶寺考古人的接力与风貌’,体会他们为追寻历史真相所倾注的汗水与心血。”
“时光回溯到1958年,基层文物工作者丁来普,在晋南的一次文物普查中偶然间揭开了陶寺遗址的神秘面纱。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在队长张彦煌的带领下,经过多次大规模调查,逐渐明确了陶寺遗址的范围。1978年起,陶寺遗址进入大规模发掘阶段,高天麟、高炜、张岱海等学者不仅发掘出大量的珍贵文物,还首次提出了‘陶寺文化’的概念,构建了陶寺文化的年代序列,为探索华夏文明起源提供了关键证据。”在小曹的讲述下,历代陶寺考古人的接力故事渐渐清晰。
“大家可以通过面前的触摸屏详细了解在陶寺考古过程中包括物探、航天、遥感、数字智能等各种新技术的使用细节。”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山西晚报记者体验着陶寺遗址在发掘过程中现代技术的运用情况。
在田野探方模拟体验区内,逼真的场景复原让荒芜的“考古现场”再现于观者面前。“这里采用考古探方的形式,模拟设计考古现场、复原小型墓葬,将一些陶寺典型文物分地层或区域预埋,体验者可通过探索挖掘进行互动。”讲解员说。在文物修复区,游客可以将破碎的陶片、锈蚀的金属重新拼凑成完整的艺术品,过一把“文物修复师”的瘾,让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
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陶寺考古研究,将其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长期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文物部门开展系统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在漫长的发掘历程中,每一位陶寺考古工作者都是故事的主角。从最初的高天麟、高炜、张岱海,到后来的李健民、梁星彭、何努、高江涛等历任领队,他们率领着考古队伍,包括科研人员、考古技师、地方文物工作者以及高校师生,共同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无数考古奇迹。
在考古工作者的背后,还有那些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他们不仅是遗址发掘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历史的守护者。
筹建博物馆让文物走出库房
目前,陶寺遗址已完成分布范围内约400万平方米的考古调查,勘探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近3万平方米,出土文物不计其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临汾市人民政府多年来通力合作,致力于陶寺考古成果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致力于文物的展示与利用。为了更全面、系统、深入地展示博大精深的陶寺文明,让“藏在深闺”的文物走出库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临汾市人民政府“央地共建”陶寺遗址博物馆。
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始终备受关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自然资源部、财政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山西省委、省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等都给予极大帮助,在项目选址、资金保障、用地保障、手续推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6次之多的展陈文本大纲修改,数十次的展陈方案审议修订,多次多地的同类遗址博物馆建设调研,以及开馆前十余次同行专家的提升指导,十几次的讲解培训会,我们都有积极参与。陶寺遗址博物馆共展出230件(套)文物,90%以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山西工作队发掘的文物精品,主要包括陶器、铜器、木器、玉石礼器等各类器物,涵盖陶寺文化所有的文物类别,尤其展现近些年有关宫城及宫殿区考古发掘新成果和出土文物。所有这些工作,充分保障了对陶寺文化研究与阐释的准确性、全面性、权威性,我们期望博物馆能科学系统地呈现四千多年前这座都城先民筑城建宫、敬授民时、阡陌交通、以礼治国、协和万邦的早期国家基本面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1年陶寺遗址博物馆立项开始,直至博物馆开馆,乃至今后博物馆的运营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都全程参与。
不仅如此,博物馆选址、展陈文本编制与展陈大纲的修订、展陈内容形式设计的准确性、同类遗址博物馆的调研学习借鉴,甚至博物馆外立面形式展现的陶寺文化元素和特质等具体细节问题,以及博物馆的运营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都广泛而深入地参与进来。
为“大考古”提供高标准设施场所
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提升了陶寺遗址价值展示阐释水平。馆舍建筑依托历史冲沟地理环境,遵循低碳绿色原则,巧妙融入考古遗址与当地乡村环境,未来将承担遗址文物展陈、考古研学科普、文创研发、临时展览引进、遗址公园管理等功能,与正在建设中的考古研究用房、游客服务大厅等,共同为陶寺“大考古”和文物的保存、研究、展示提供高标准设施场所,为游客参观游览、当地村民休闲游憩提供现代化的公共文化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只是一个起点,相关部门还将推进陶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示范区、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文化艺术创意园等规划建设,旨在通过文物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让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活起来。陶寺遗址博物馆未来将持续增加“考古遗迹”的展陈,加快相关考古发掘工作,及时展示最新考古发掘及研究成果,对重要遗迹、建设考古大棚和考古方舱开展实验室考古和多学科研究;注重“走出去,引进来”,与国内外顶级博物馆开展良性互动,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原创精品展,讲好陶寺遗址故事。
分享
热搜
相关推荐
-
虽然不死不灭,但终生上不了岸
千骨影视剧 47跟贴 -
时间无法回转 唯有爱才能永存
热爱老歌荟 -
来的时候好好的,回不去了
在下大志 -
等不到不经意的牵挂 却没出息的放不下
小背带同学 -
谁是海难吸铁石?【硬核狠人70】
小约翰可汗官方 云音乐特供00:02 -
在独孤中,慢慢释怀,默默耕耘,守心自暖
零月 12跟贴 -
终是一人,独渡这漫长的秋
温州美文 6跟贴 -
不是过去有多好,是那段最真实的时光再也回不去了!
悦明讲科技 -
一江之隔,两种人生,活到最后不一定是好人
抽屉电影2018 -
习惯了等你,哪怕等待是遥遥无期
初心不改的傻瓜 -
明知没结果,心却收不回来
热歌好音乐 -
男子寻找恋人300年,再见时却互不相识
歌手米灵呀 -
纠结一生对错,徘徊一生得失,思索一生离合后,人还是殁了
像风的梦 -
20000人挖掘楚国大墓,防盗系统困死摸金校尉,出土3000件国宝
梧桐树戏凤凰 -
百大考古发现故事连载(2):银雀山、盘龙城、水洞沟|考古眼
经济观察报 -
人类可以活几万年吗?三个可能颠覆认知的发现,史前文明的遗迹?
小黄奇趣解说 -
2023十大考古新发现专访 | 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打破记录的高等级贵族墓,等级到底有多高?
经济观察报 3跟贴 -
考察队在6700米海拔的山顶上发现了一具500年前的不腐女尸
墓史迷踪 -
龙山城子崖:开启一个时代的考古发现|访古
经济观察报 10跟贴 -
半岛挖出六千年前古墓,专家:比皇帝时期还早,墓中金银珠宝无数
深漂小万vlog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