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在做出专业选择前,陷入迷茫,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她也曾在学习中屡次碰壁,遭到别人的拒绝。
她和地质学的结缘源于两位老师。
第一位是她的地理老师王钧衡。王老师的授课风格相当有趣,讲述内容丰富生动,言语简单有趣,让学生们不由自主就对地理产生浓厚兴趣。
再加上,王老师常常把爱国热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担忧融入只言片语中,由此让学生们渐渐受到感染,也如他一样,对祖国拥有深沉又炙热的热爱!
王老师不知道的是,当他说完那句“希望祖国多多培养地质人才,将来从敌人手中夺回属于我们的矿产勘查、开采权,并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后,课堂里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双眸中闪过一丝莫名情绪,好像被这句话深深触动了。
而第二位则是她偶然参加的,一项课余地质活动的拜访对象,知名的地质学家袁复礼。袁复礼并未因为来向自己讨教的都是一问三不知的学生而轻视他们,他给学生们耐心讲述华夏优越地质条件,明言地质科学对华夏未来发展的作用,鼓励学生们投身地质学,为维护华夏地质自主权而努力奋斗!
袁复礼的愤慨和不甘,引发同学们的共鸣,其中亦包括面上流露一抹纠结神色的她。
等到袁复礼讲完,这个年轻的小姑娘迟疑地举起双手,问袁复礼:“老师,地质专业那样艰苦,我们女生的体力和身体素质远不如男生,我们也能学习地质吗?”
袁复礼笑了笑,用两句古话作为答复:“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她眨了眨眼睛,仿佛受到了什么启发。
转年,已在历史社会专业读了一个学期的她,向校领导提出转系请求,她要去读地质学。
地质专业的老师认真看完她的成绩单,称赞她道:“你的成绩很好嘛,挺不错!”
但随即,话锋一转,看着她道:“但你是一个女生啊……”
听到老师话的她,心头瞬间一跳,生怕老师的下一句话,就是她预料中的,“地质学不适合女生”之类的拒绝。
幸而,这位老师思想比较开明,没有因为她是女生,便小看她,而是耐心对她讲:“咱们学地质的女生太少了,地质学很苦的,不过,我还是欢迎你来学地质!”
压在胸口的巨石立马落了回去,她呼了一口气,正想向老师保证自己一定好好学习时,这位老师从桌上拿起一块标本,递给她:“这是珊瑚化石,来自咱们祖国的云南,将来啊,是你要学的内容!”
老师的善解人意和热情风趣,渐渐消弭她的忐忑,让她深受鼓舞,对学习地质学的未来有了更多信心!
她就是我国知名地质学家郝诒纯。
郝诒纯有一个非常开明的家庭。她的父亲曾学习法律和中医,是同盟会一员,跟着孙中山参与过革命工作。他时常告诫自己的夫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鼓励夫人也投身革命,为祖国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夫人在丈夫的影响下,加入妇女协会,积极活跃在革命事业中。
郝诒纯从小耳濡目染,也默默许下心愿,将来长大后,她亦要和父母一样,参与到反对敌人的斗争中,把敌人赶出我们的家园!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郝诒纯正在北平城里读5年级。她听着那一件件让人心生愤恨的事情,心底积压越来越多的沉重。她告诉同学们:“咱们必须奋起反抗,否则,咱们的祖国就不是咱们的了!”
1936年,刚加入学生自治会的郝诒纯义无反顾报名南下宣传团,打算跟着志同道合的同志们去外地宣传革命思想。临行前,有工作人员劝说郝诒纯等初中学生留在北平,别和他们去了。郝诒纯再三争取不成,只得留下。
但她并未放弃革命工作。在她的坚持下,她成功当选民先队区分队的队长,时常往返总队和分队之间,为革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正因如此,原本她能报送的高中以她煽动同学“闹事”为由,拒绝录取她。哪怕她的父母和老师们为她据理力争,也未能让她入学。
无奈之下,郝诒纯转而报考另外一所中学,仍然坚持为民先队工作。
1936年,16岁的郝诒纯加入中共组织;转年,在组织的安排下,她撤离到天津,与几位同学到某中学继续学业,担负起开展天津地下革命工作的重任。
那时候,郝诒纯的处境相当危险,一旦被敌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尤其她所就读学校校长惨遭敌人杀害后,形势更加艰难。
郝诒纯只得再次听从组织的命令,离开天津,从海路辗转去往延安。只是,行到香港时,敌人的破坏使得她的计划破灭,她和两个同伴经一位教授的劝说,最后去了昆明,入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社会系。
之后,如前文所言,在两位老师的影响下,郝诒纯转学地质学。
第一次参加野外实习中,毫无相关经验的她遭受一番痛苦。先是早餐吃了太多,坐在一路颠簸的卡车上,难受不已,呕吐不断;接着,又被同行人吐槽是一个“娇小姐”,被他们冷言“劝说”快点儿转专业吧,别在地质学浪费时间了!
听着那些嫌弃满满的话语,郝诒纯垂下脑袋,咬紧牙齿,暗自告诉自己,不能放弃。
为了增强体力和体能,为了不在野外工作中掉队,郝诒纯开始每天锻炼,每周来回90分钟,到城里打工,挪用闲暇时间,和同学们爬山、跳田埂,加入校篮球队,参加比赛……
她的辛苦没有白费,第二年野外实习中,不再掉队的她果然让所有人刮目相看,成功改变大家对她“拖后腿”的印象!
与此同时,郝诒纯也没有放弃革命工作,经常参加革命活动,依旧是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
1942年,学成毕业的郝诒纯希望到某地质调查所工作,但对方给予她的回复是不欢迎女同志。郝诒纯十分生气,又迷茫于自己的未来。关键时刻,袁复礼伸出援手,鼓励郝诒纯考研。
在老师们的帮助下,郝诒纯在某单位找到一份相关工作,半工半学,于次年考入清华大学。
很多年后,郝诒纯再次回忆这些往事,笑着表示:“在当年那个环境里,学习地质确实很不容易,一位地质女学者,就在野外考察时,意外丧命散兵游勇之手。可尽管这项事业充满艰难险阻,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说到此处,那张苍老的面容上浮现一丝自豪,叫人不由对她心生钦佩。
新中国成立后,郝诒纯继续在地质学领域发光发热。她率先在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中引入微电脑的应用,主持松辽平原白垩世相关研究;她也曾投身地质教育方面,培养一批批地质工作者,编写相关极具开拓意义的教材。
郝诒纯的学生说,在读书期间,曾亲眼看到老师辞退一名研究生。那位研究生外语成绩优秀,学校方面决定派他到国外深造。
不料,就是这个时候,有人爆料,道是这位研究生挪用野外经费,到外地探望女朋友。学校调查后,发现此事属真,就交由研究生的导师郝诒纯去处理。
郝诒纯大公无私,坚持给予研究生退学处分。
事后,她和别的同学谈起这件事,告诫大家:“无论做什么,都要公私分明,否则很难成就大事。”
这件事在学生们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几十年后,他们依然记得郝诒纯当时的教诲,没有做过一点出格的错事。
1989年,郝诒纯确诊癌症。她只在医院接受手术和短暂的术后治疗,之后再次投身繁忙工作中。2001年,81岁的郝诒纯在北京去世。
参考资料:
《北大的才女——郝诒纯》
《相信自己,尊重别人——郝诒纯先生教我做人做学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