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侵略者蓄意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启了对中国长达十四年的侵略战争。直至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场战争才落下帷幕。这十四年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段黑暗而惨痛的岁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中国大地,他们犯下的累累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难以磨灭的苦难,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结构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无数文化遗产遭受灭顶之灾,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深处的王爱召庙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王爱召原名乌哈格尼巴达古拉圪寺庙,亦被称为伊克召(大庙之意)。它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明朝黄河南岸藏传佛教的圣地,也是鄂尔多斯地区蒙古宗教与文化的核心所在。1606 年鄂尔多斯领主博硕克图济农遵循三世达赖索南加措的遗愿,在达拉特旗东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北端的 “卧龙岗” 选址修建黄教寺庙,历经多年,于明万历四十一年落成。
这座庙宇堪称蒙古族人民心中的宗教与文化瑰宝,犹如一颗闪耀在草原上的璀璨明珠。它占地面积广袤达约 50 亩,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是汉、藏建筑艺术交融的杰出典范。庙内共有 259 间庙亭和 49 间正殿,布局严谨错落有致。钟鼓楼高耸入云,山门口的四大天王殿庄严肃穆,北面十殿阎君依次排列,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正殿后方三座喇嘛塔雄伟屹立,宛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圣地。庙墙之外另有九座大庙静静矗立,其中供奉着伊克昭盟七族祖先等共 13 座塔坟。这些塔坟形态万千大小各异,均以纯银打造并镀以金饰,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它们是古代工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
这座神圣的庙宇却不幸成为了日本侵略者觊觎的目标,1939 年起,日军多次派遣特务潜入王爱召庙,进行详尽的侦查,妄图探清庙内宝藏的藏匿之处。此后日军飞机频繁空袭王爱召庙,炸弹如雨点般落下,经堂在轰炸中损毁严重,大喇嘛扎布也惨遭不幸,在日军的炮火中失去了生命。
1940 年日军在伪蒙古军第四师的配合下,向驻守达拉特旗新民堡的国民党部队发起了猛烈进攻。1941 年 2 月 9 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前夕驻扎在包头的日军小岛部队出动 80 辆卡车,满载步兵,在坦克、装甲车及飞机的掩护下,渡过黄河,气势汹汹地扑向王爱召庙。他们在王爱召庙附近的西社、刘大营子、东三座茅庵等地架起重炮,从下午四时开始,对王爱召庙展开了持续而猛烈的轰炸。国民党 “西军” 虽拼死抵抗,但双方力量悬殊,难以抵挡日军的攻势,最终在夜幕降临之际被迫向南撤退。
次日清晨元宵节当日,日军如恶狼般侵占了王爱召庙,将庙中的喇嘛和周边无辜百姓强行驱逐。随后日军开始了疯狂的掠夺。那镶嵌着宝珠的释迦牟尼银制佛像、珍贵无比的整套经卷、坟庙内银制镀金的马鞍与弓箭、精美绝伦的成捆壁毯与地毯、庄严的供品、法器、浮屠以及特制的风磨铜顶、能容纳 23 担水的巨大铜锅等,这些承载着数百年历史文化的瑰宝,被日军源源不断地装上汽车,昼夜不停地运往包头。这场掠夺持续了整整八天八夜,王爱召庙三百多年来积累的珍宝与文物被洗劫殆尽,只留下一片空荡荡的废墟,诉说着无尽的悲哀与遗憾。
日军的暴行并未就此停止,为了彻底摧毁这座民族文化的象征,掩盖其罪恶行径,2 月 18 日拂晓,他们在庙内各处建筑上浇洒汽油,在僧房内堆满干草,然后点燃了罪恶之火。熊熊大火迅速蔓延,无情地吞噬了这座宏伟壮丽的庙宇。大火整整燃烧了半个多月,一座拥有 328 年历史、承载着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与宗教信仰的王爱召庙,就这样在日军的暴行下化为灰烬。
王爱召庙的毁灭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它不仅是一座庙宇的消逝,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沉重打击。这一历史事件时刻警示着我们,要铭记那段惨痛的历史,勿忘国耻。同时我们更应肩负起保护文化遗产的重任,珍视这些珍贵的历史瑰宝,让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与光辉永远传承下去,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石,激励后人不断努力,守护我们的文化根基,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