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初,北京的街头上总能看见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姑娘,逢人就说:“爸爸没有死,那天我还看见他了”,她总是目光呆滞的问路人:“人要是死了,还会流泪吗?”

这个不到20岁的小女孩,名叫吴小彦。她是前首都副市长、清华大学教授吴晗的养女,吴小彦的母亲袁震则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才女。

吴晗和袁震夫妇在一年之内相继离世,连失双亲,让吴小彦备受打击。

亲人离世,让吴小彦变得精神错乱,她总是反复的念叨着一句话:“我的父亲母亲,他们一生不同纱帐,死也未能共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见钟情,大学教授迷上瘫痪学姐

1939年,昆明,年过六旬的蒋三英用近乎祈求式的语气,对儿子吴晗说道:“儿啊,只要你不跟袁震结婚,娘就把家里的祖屋、田产,全都卖了,给她治病!”

“您完全错了!爱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不管袁震的病,好与不好,她只要愿意结婚,我一定和她结婚!即使她不愿意结婚,我也会照顾她一辈子!”西南联大教授、清华高材生,在母亲面前立下了自己的爱情宣言。

当然,吴晗对于母亲蒋三英不同意他跟袁震的婚事,也完全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当娘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得幸福美满。

只是,孱弱多病的袁震,对于蒋三英而言似乎不是儿媳的最优选。蒋三英知道,一旦吴晗娶了袁震,那么后半生注定与贫困、疾病,紧密相连,繁衍后代更是奢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震,原名袁震之,出生于湖北省光化县的一户书香门第。19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却因交不起学费,转到了武昌女子师范任教。

不过,袁震非常争气,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清华大学,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袁震深受董必武陈潭秋的影响,加入了共产党。

作为进步学生,她带头起草了《女子参政协进会宣言》,旗帜鲜明的反封建,倡平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袁震回老家看望身患肺病的父亲时,自己也不幸感染。

回北京后,袁震病情加剧,面色惨白,呼吸困难,咳嗽时恨不能把肺都连带出来,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

就这样,袁震倒在了病榻上,而学校也因此取消了她的学籍。不过,袁震并未因此自怨自艾,而是继续读书写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震不求能治好自己的病,只想用微薄之力,为那个大厦将倾的国家敷药疗伤。

某日,袁震的好友蒋恩钿来医院看望,身后还跟着一位儒雅随和的年轻人。

蒋恩钿向袁震介绍道:“这是我的朋友—吴晗。听说我要来看你这个才女,便自愿跟来了。”

“吴晗!”袁震瞪大了眼睛问道:“你是那个连胡适之先生,都争着要聘你去北大任教的吴晗吗?”“见笑,见笑!”

吴晗不好意思的说道:“胡适之先生的学问、人品都是令人仰慕的!不过,我是清华培养的,理应留在母校效力呀!”

蒋恩钿插话道:“袁震,你还不知道吧!咱们清华的蒋主任很看好吴晗,免去了他助教的台阶,直接提拔为教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番寒暄,袁震说起吴晗发表过的几篇论文。

吴晗惊异道 :“你看过我的那几篇文章?”

袁震笑道 :“非但看过,还颇有印象哩!”

接着,袁震侃侃而谈,说了些对吴晗那几篇论文的看法。

吴晗听罢,不由得拍手叫绝:“你真不愧是一个才女,令我辈汗颜也!”

这次会面,病榻上的袁震给吴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后,吴晗总是不自觉的往医院里跑,吴晗鼓起勇气,向袁震大胆示爱。

袁震心里也对吴晗这位才子颇有好感,只是看着自己这副病躯,实在不想拖累旁人,只好含着泪水,婉言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教授的告白:答应你,我就不会心生悔意

为了让袁震少费口舌,吴晗直接给出了庄重的承诺:“不管你态度如何,得了怎样的病,我是铁了心,这一辈子非你不娶!”

而袁震的肺病还没好,又患上了骨结核,整个人被一副石膏固定在高高的病床上,动弹不得。

吴晗始终用行动说话,吴晗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袁震衣食起居的重任,忙忙碌碌,尽心尽责。

袁震无奈地苦笑道:“我有可能终身瘫痪在床,吴先生还是好自为之吧!”

吴晗深情表白道:“我的好自为之就是到医院来陪伴你,既然我已经答应了你,就不能再生悔意,我同样也会至死不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袁震转移病痛带来的折磨,吴晗每次来,都会精心准备几个小故事,也都有意谈些她喜欢听的话题。

而且,吴晗特别注重细节,每次都是站着跟袁震交流,一站就是两三小时。

袁震心疼又风趣地说:“你就坐着和我谈吧,难道怕我俯视你吴生?”

吴晗很幽默地回应道:“你不是主张男女平等吗?我只有站着才能和你平等相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晗知道袁震家里困难,更懂她的坚强,所以直接送医疗费,袁震是绝不会收的。

为此,吴晗每月特地拿出40元大洋,让袁震的姐姐袁溥之帮他誉抄新著《李朝实录》,这笔资金,就是抄稿的报酬。

聊了好几次,袁震才终于肯接受。其实,袁震不接受吴晗的“施舍”,不只是因为风骨,而是她知道吴晗过的也很艰难。

吴晗要供养弟弟妹妹读书,父亲去世后他还向学院借了300元。表面上是光鲜亮丽的大学教授,背地里也得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

两个互相疼惜之人,就这样渐渐走到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死与共,吴晗有多爱袁震?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吴晗被迫前往云南,临走前,他与袁震泪别道:“我这一去虽关山万里,但决不会忘记你,也决不会移情他人!你要充满信心,战胜病魔,争取早日康复,一旦你能下地行走,我就接你到昆明去!”

袁震动情地说:“你放心去吧!我一旦能下地行走,一定会想方设法飞到你的身边!”

1939年,袁震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尽管步履维艰,可总算是能下地行走了吴晗得知后,立刻给袁震写了封信,让她赶去团聚。

这封家书穿过层层敌占区,终于到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震抚摸着信纸,似乎能感受到吴晗在千里之外滚烫的思念之情。

当年5月,袁震在姐妹的搀扶下从天津登船,一路颠沛流离辗转来到了越南海防。

吴晗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两年未见的苦命鸳鸯,终于在异国他乡久别重逢。

吴晗带着袁震回了昆明,这是蒋三英第一次见儿媳。看到袁震脸色苍白,步履维艰,必须要他人照顾才能生活,蒋三英不禁替儿子叫苦。

蒋三英曾私下里劝吴晗,跟袁震分手,吴晗一口回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吴晗的精心照料下,袁震的身体日渐好转,甚至可以做些刷碗这样的轻体力活。

吴晗在教书之余,要忙着动手做饭、洗衣、挑柴、买米,这样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1939年10月的彩云之南,金桂飘香,姹紫嫣红,29岁的吴晗与32岁的袁震,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可是,他们刚成婚不久,袁震就患上了子宫肌瘤,出血不止。大出血又引发了贫血,每隔十来天就要输血一次。吴晗跟袁震血型相符,瞒着妻子偷偷地献,一来二去,吴晗也患上了贫血,经常讲着讲着课,就晕倒了。

袁震痛心地说:“你不要再为我输血了,我反正是这个样子,多活一年,少活一年,没什么区别,可你肩上的担子重,你千万不能垮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为了使你早日康复,我少活十年八年又有什么关系!”吴晗深情地安慰道。

为了给袁震支付医疗费,吴晗把自己的生活开支降到了最低限度。

身上穿的都是大学时期的长衫,脚下是露出后跟的布鞋。尽管家里与学校足有20公里远,可他就是不舍得买辆自行车。

因为买不起肉,吴晗只能在市场快关闭时去买便宜的牛骨头,给袁震炖汤喝,补充营养。尽管吴晗的身体也很虚弱,但他一口也舍不得喝。

到最贫困的时候,吴晗只能卖掉自己心爱的藏书。书卖完了,还是不够,他又向亲朋好友借钱。

西南联大的学生们知道后,又是献血,又是捐款,却被吴晗一一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晗感动地说:“同学们的好意我知道,但是同学们是从大江南北逃亡到后方来的,生活这么贫困,我怎能接受他们的捐款呢!”

吴晗是位称职的丈夫,而袁震也是名合格的妻子。袁震早期是共产党员,1943年在她的介绍下,吴晗也加入了人民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吴晗被被委以重任。至于袁震,就当起了吴晗的学术助手,认真地替吴晗逐字逐句推敲文章。

吴晗曾说:“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袁震的心血!”

由于袁震身体不好,她跟吴晗一直没有生育。不过,二人都十分渴望有个小宝宝。在康克清的建议下,他们从福利院领养了一名女婴,取名为:吴小彦。

小彦4岁那年,吴晗又领养了一名男婴,名曰:吴小双(大名吴彰,吴晗为纪念老友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晗和袁震夫妇,就这样过上了儿女双全的美好生活。

1969年吴晗去世,不久后,袁震也紧随而去。

用吴小彦的话说:“父亲母亲,他们一生不同纱帐,死也未能共穴。”

他们之间的爱情,是最纯粹的。

参考文献:
吴翠.吴晗一家的命运[J].炎黄春秋,2016,(06):73-76.文献收录于中国知网
苏双碧.吴晗的爱国、贫困与骨气[J].传承,2009,(09):27.文献收录于中国知网
汤礼春.吴晗与袁震之的旷世爱情[J].党史文汇,2005,(06):39-41.文献收录于中国知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