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沧区民政局全力以赴保基础、兜底线、防风险、促发展,着力“六聚焦、六坚持”,立足实际、创新举措,扎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工作,全面促进辖区14.4万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未成年人。

一、聚焦一体化,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规划

李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关爱阵地建设工作,将其纳入李沧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十四五”规划,制定《李沧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指导各街道高质量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按照“一年起步、两年铺开、三年建成”的目标,坚持区级统领、街道重点推进、社区梯次渐进的原则,由政府主导建设总面积2.3万平方米以上的未成年人服务场所,目前已实现11个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每个未保站由分管领导任站长,负责未成年人保护日常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聚焦融合化,坚持部门联动多方协同

李沧区创新“1+N”未保站建设新模式,整合民政、宣传、教育、妇联等部门资源,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少儿图书室、父母课堂等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着力解决阵地建设难题。定期召开各职能部门联席会议,推动民政、公安、司法、教育等单位在基层一线形成合力,及时化解风险隐患。着力推进未保站制度流程规范,指导社区按频率对九类困境儿童走访入户,通过“家长谈话、孩子谈心、邻里打听”等方式,真实掌握困境未成年人的健康、监护、生活、学习等情况,及时落实精准帮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聚焦特色化,坚持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各街道立足地域特点和资源实际,形成了东、中、西部各具特色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针对困难群体多的现状,西部老城区通过“童梦同行”“未·爱护航”为主题的服务保障平台,维护456名困境儿童合法权益;针对新迁入家庭子女多且缺乏融入感的情况,中部未保站以“同城同爱”“益童行”为主题促进社会融入、亲子融合,增强1.2万新市民家庭子女的社会归属感和生活幸福感;针对家庭条件普遍较好、追求品质型服务体验的未成年人,东部地区打造以“童心向党”“党小萌”为主题的红色教育中心,满足1.8万余户社会家庭对未成年人茁壮成长的新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聚焦多元化,坚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未保站是“市、区、街、居”四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街道未保工作的平台、枢纽和窗口,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尤为重要。李沧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开展未成年人救助关怀、资源链接、能力建设、心理干预、权益保护、法律服务、社会调查、社会观护等服务项目。其中,“青岛心海公益服务中心”累计捐资捐物1000万元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开展“暖家行动”,为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优化学习环境;“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先后捐赠价值120多万元的款物用于援建希望小学和爱心图书室,其中“悦读书房”项目获国家级荣誉5项,省级荣誉4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聚焦差异化,坚持流动儿童分类摸排

为做好流动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工作,街道未保站充分整合社区居委会、专业社会组织、网格员和志愿者力量,组建“监测摸排队伍”,开展流动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活动。在社区归属感更强的村改居社区启动监测摸排工作,村改居社区血缘、地缘关系更加浓厚,儿童主任对居民情况更为熟悉,便于开展工作;纯城市社区人际关系较为松散,在上门摸排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在社区公示栏、电梯广告栏、业主微信群等宣传流动和留守儿童摸排工作,并张贴自主申报二维码,鼓励家长自主申报。目前,我区已监测摸排1万余条流动儿童数据,并录入市儿童关爱服务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聚焦专业化,坚持专项督查规范管理

李沧区民政局定期对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制度落实、个案处置、项目运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断提升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各未保站按照《李沧区儿童督导员、社区儿童主任工作考核激励办法》,从定期走访、强制报告、档案管理、能力提升和群众满意度等10个方面对儿童主任进行量化考核。现有儿童主任平均年龄38岁,大专以上学历占95%,社会工作者资格证获得率达30%,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获得率达20%,致力打造一支高学历、低年龄的专业化儿童主任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一步,李沧区将继续加强儿童福利工作与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未保站属地兜底和承上启下的工作职能,不断提升阵地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全区域保护、全流程管理、全方位服务,奋力开创李沧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局面,为提升青岛市儿童福利保障水平贡献李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