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全线黑臭,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一段顺口溜,写尽苏州河“黑”历史。到1970年代末,上海市区段的苏州河全线黑臭,水质已劣于V类水。1996年,上海全面启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如今,经过四期近三十年的水治理,随着周边公园、绿地陆续建成,母亲河正在完成从“鱼虾死绝”向“鸟飞回、鱼虾现”的华丽转身。
水里,刀鲚、大鳍鱊、翘嘴鲌等适合清洁水体的鱼类变多了。据统计,相比上世纪80年代已经几乎灭绝的“鱼虾”,2001年的时候苏州河里检测到的鱼类物种已达44种,最新的2019年数据显示,鱼虾种类达45种,恢复效果明显。“现在的恢复还处于初级阶段,相比1960年代鱼类物种数的62种,距离健康的生态系统仍然任重道远。”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介绍道。
梦清园是苏州河边的一块大型绿地,它三面环水,占地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如今,许多林鸟栖息于此,常能见纤细的白鹭和圆润的夜鹭。“苏州河边可以看到水鸟和林鸟。在黄浦江附近还能看到一些银鸥,它们一般是11月中下旬来,3月初走,银鸥会在吴淞口停歇,在整个黄浦江觅食。”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何鑫说。
在江河水里,除了鱼类,底栖无脊椎动物也是表征水生态的最重要指标。“水质改善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方面,霍普水丝蚓等耐污种变少了,清洁种变多了。”车越介绍道,“霍甫水丝蚓耐污性强,适宜生活在污染水体,在清洁水体中少见,常被用来作为表征水体有机污染或富营养化的指示种。”
除了鱼类、鸟类和底栖生物,今天,无论是步行还是骑行,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的绿植成片连接,在上海这座城市中形成了一片又一片生态廊道。其中,占地约13万㎡的后滩公园里植物品种丰富。据公园负责绿化养护的朱君女士介绍,公园里有950株水杉、400株池杉、180株墨西哥落羽杉。花坛里春天有油菜花,秋冬种上的百日草、硫磺菊、波斯菊点缀花坛。过了十月桂花香,便是红枫登场烧红一片。世博公园48米的双子山如今又成了当红新地标,连着一旁的亚洲最大玻璃温室花园,一年四季,皆可作都市绿肺中的一派难得野趣。
回想十多年前徐汇滨江最初开放时,一年的客流量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上海西岸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吴俊记得,那时候,宠物是不被允许进入的,“开放空间”也是个新概念,传统的公园规范不能完全套用过来。各种不同声音碰撞之后,多数意见还是认为可以向宠物开放,前提是做好管理。毕竟,滨江开放空间的根本还是要“还江于民”,让老百姓有一个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而养宠群体是不容忽视的。
如今,一江一河边不只有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它已经与生态融为了一体。
(本文图片借助 AI 辅助生成,制图:孔家兴 王璐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