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情世故是一把双刃剑,表面上是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价值互换。

你好,我是老付。

这几天去乡下煤矿调研,看到一个现象让我深思。

01

在村委会,一位大爷和他儿子因为人情往来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大爷说儿子不会做人,连亲戚结婚都不愿意去。

儿子说现在工作忙,哪有时间天天陪着跑这些没用的饭局。

这一幕,让我想起八年前刚大学毕业那会儿的事。

那时我在老家创业搞共享充电宝,忙得昏天黑地。

一天晚上,二舅打电话说他儿子要结婚,让我务必参加。

我推说第二天要跑业务,被我妈知道后训斥了一顿:"做生意重要,但亲戚的情分更要紧。"

表面上看,这是代际之间的矛盾。但实际上,这反映出更深层的社会变迁。

经过这些年基层工作的观察,我发现农村老一辈的人情世故逻辑很简单: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帮我。这种互帮互助的模式,在资源匮乏的年代,确实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但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生存环境。

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拼死拼活赚的钱,还不够房贷车贷的。哪还有精力去维系复杂的人情往来?

而且,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年轻人,社交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他们更习惯在线上交流,面对面的社交反而会感到不适。这种现象,在我们单位的新人身上特别明显。

记得去年招了个应届毕业生,业务能力很强,但让他去跟基层司机沟通工作,他就显得特别紧张。

这让我想起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李强曾经说过:"社会转型期的代际差异,本质上是生存方式的改变。"

确实如此。

我们这一代人,既要应对职场的激烈竞争,还要面对老一辈的责备,这种双重压力其实挺大的。

但问题是,完全逃避人情世故,就真的对吗?

02

作为一个在基层打拼多年的人,我想说:人情世故虽然让人痛苦,但却是无法完全逃避的。

关键是要懂得取舍。

比如说,对于那些对自己发展有帮助的人际关系,就要适度维护。

而对于那些只会消耗你的社交往来,就要学会拒绝。

现在的年轻人,最需要培养的是社交的智慧,而不是简单的拒绝或者盲从。

我经常跟单位的年轻人说,人情世故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重要的是要分清轻重缓急。

该参加的饭局要参加,该维系的关系要维系。

但不是所有的人情往来都值得你投入时间和精力。

你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把它们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

对于老一辈的观念,我们要理解,但不必照搬。时代在变,生存方式也在变。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既不能像老一辈那样事事讲究人情,也不能完全与社会脱节。

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网中的一个节点。关键是要找到自己在这张网中的位置。

说到底,人情世故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只要你能在工作中创造价值,自然会有人愿意与你建立联系。

这种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人情往来,才是最稳固的。

所以,与其抱怨年轻人不懂人情世故,不如想办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人情世故自然会找上门来。

无论是老一辈还是年轻人,都要学会与时俱进。人情世故的形式可以改变,但互帮互助的本质不能丢。

这个社会,永远不缺乏机会,缺的是在合适的时候遇到合适的人。

而这种机会,往往就藏在看似繁琐的人情世故中。

所以,年轻人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学

会在保持自我的同时,适度经营人脉。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真正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