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近日,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将调解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欧洲议会新闻处援引谢夫乔维奇的话称:“无论谁在美国大选中获胜,我都提议欧盟必须与美国合作,调解一些问题上的分歧,比如钢和铝的贸易以及与《通胀削减法案》有关的保护主义问题。”对于中国,谢夫乔维奇称,中国是“欧盟最复杂的贸易伙伴”,“应当与之平衡关系”。他还表示,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大幅加征关税后,欧盟代表现在正与中方协商产品价格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朗普曾威胁要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并对其他国家也实施关税措施。这些措施将对欧洲产生直接影响,阻碍跨大西洋贸易。因此,欧盟在此时与中国进行磋商,也体现了其不愿在贸易问题上与美国站在一起的态度。欧盟将不得不同时应对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压力,这将对欧盟经济造成难以承受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内部对于加征关税的态度开始分化。法国外交部外贸部长级代表普里马访华期间明确表示,法国支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反对与中国打贸易战。

欧洲内部对中国的态度并不统一。比如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就明确反对对中国电动车加税,觉得这样做只会削弱欧洲的竞争力,让制造业更加难受。菲佐在进博会上还强调,中国的电动车技术对提升欧洲的生产力很有帮助,这样的立场在当下显得尤为突出。欧盟并没有像美国那样试图和中国完全脱钩,而是选择了一种“降风险”的策略。他们减少在关键领域对中国的依赖,但同时继续保持广泛的合作。这种策略不仅能保护经济利益,还能给欧洲在美中夹击中争取更大的自主空间。

在中国,中欧双方则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前由于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中欧谈判曾一度停滞。但在特朗普胜选后,欧盟显然不愿让贸易争端进一步恶化。11月,欧盟技术团队应邀赴华与中方团队进行为期6天的谈判,双方就电动车价格承诺方案取得实质进展。这反映出在特朗普的压力下,欧盟已经不得不转向中国等其他大国寻求合作。特朗普胜选带来的美欧关系裂痕,正逐步引发欧洲国家强化自主意识的"脱美入欧"浪潮。这一浪潮在安全、经贸等领域都有所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将卸任的布林肯在美国外交学院发表演说时,依旧“中国”“中国”“中国”念叨个没完。“中国所构成的挑战涉及美国外交政策的各个方面和世界各个地区,”布林肯称,在他担任美国最高外交官期间,美国国务院成立了“中国组”,汇集了美国国务院和其他机构的专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协调和更好地处理中美这一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关系”。

在此次演讲中,布林肯还谈到,在他担任美国最高外交官期间,美国国务院汇聚了各方专家,设立了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专门为了“管理中美竞争”。他的从政履历最早可以追溯回1988年,刚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博士学位,便加入了杜卡基斯竞选阵营。1993年,布林肯成为曾负责过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斯蒂芬·奥克斯曼的“特别助理”,后来进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999年,布林肯成为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欧洲事务高级主任,负责克林顿和欧盟、北约联系方面的顾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林肯的演讲更像是对他任内对华政策的总结和辩护,而不是在展望未来的中美关系。这种论调,与其说是基于对中国客观实际的分析,不如说是服务于美国自身政治需要的工具。“中国组”的成立,本身就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偏颇。这个以“协调和处理中美关系”为名义成立的机构,实际上却成为了渲染“中国威胁”的扩音器。布林肯在演讲中对“中国组”的“丰功伟绩”大加赞赏,却对中国方面的批评和质疑避而不谈,这种选择性失明,暴露了其背后的政治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