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峯言峯语

在至正十三年七月,朱元璋这位未来的帝王,带领他的部队,风风火火地拿下了滁州。不久后,郭子兴和老队友孙德崖闹翻了,带着一万多号人马,从泗州跑到了滁州。他一到那儿,看到朱元璋麾下那三万精兵强将,纪律严明,队伍整齐,心里那个乐啊,就别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子兴这家伙,眼光短浅,他想的只是如何在滁州称王称霸。朱元璋一看这情况,赶紧给他上了一课:“郭兄,滁州这地方,山高水远,交通不便,商贩稀少,可不是什么英雄豪杰该待的地方。”这么一番话,把郭子兴的小算盘给敲了个粉碎,他只得打消了原先的小心思。

不久之后,朱元璋带领他的军队攻占了和州(今天的安徽和县)。然而,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他的士兵们染上了抢掠和奸淫的恶习。这对于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领导者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于是,朱元璋下定决心要整顿军纪。

他召集了所有的将领,严肃地重申了军纪的重要性,并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释放所有被军队抢来的妇女。这个举动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广泛拥护,也展示了朱元璋的仁慈和正直。

从攻占定远到占据和州,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即使是像李善长这样的文人贤士,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果敢、严谨和威猛。朱元璋的个人魅力为他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尤其是那些年轻的青壮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军队中那些曾经跟随郭子兴的老将们,对朱元璋的崛起却不以为然。他们看不起这个新兴的领导者,认为他不过是依靠郭子兴的余荫。朱元璋深知,他需要展示自己的威严,让这些老将们明白,他不会完全听从郭子兴的命令,他有自己的计划和抱负。他决心要独立门户,而这个决心,也预示着他未来将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伟大领袖。

朱元璋抵达和州时,手里握着郭子兴给他的任命书,任命他为和州军事负责人。但他心里清楚,张天祐对他是最不服气的。毕竟,在攻克和州时,张天祐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他还是郭子兴的小舅子。和州的一些老将也都站在张天祐这边,都是郭子兴的老部下。如果朱元璋硬是要插手军事和和州城的事务,这些人肯定不会服气,可能会引发内部矛盾。

朱元璋从濠州出来,最讨厌的就是内斗,那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要不是因为内斗,像孙德崖、郭子兴、赵均用这些人,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人才,怎么会到现在才打下这么几个小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朱元璋到了和州后,并没有立刻公布郭子兴的任命书,而是悄悄告诉汤和、徐达他们保密,打算给那些老将一点颜色看看,同时再用点计谋,让他们心服口服。

一天早上,军事会议的时间到了,各位将领都早早地到了会场,只有朱元璋来得晚了一些。他一进门,就看到将领们都坐在了右边的座位上,只有大厅主将的位置和左边的几个座位空着。那时候,大家都按照蒙古人的习惯,认为右边是尊贵的位置。朱元璋二话不说,直接坐在了左边的最后一个座位上,还故意看了一眼主将的空位。原来,朱元璋前一天让人把主将的座位换成了条凳,看起来好像没有主位了。他心想,张天祐他们肯定不会去坐那个条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各位将领的发言,自己却不说话。张天祐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高谈阔论,其他将领们有的说冲杀,有的讲防守,但都没提到怎么判断敌情,怎么部署军队。等到讨论下一步军事计划的时候,大家都没声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做决定,也不敢提建议。这时候,朱元璋才开始说话,他分析了当前的军情,严密地推测了各方义军的发展情况,还提出了向江南发展的计划。他的分析逻辑严谨,让在场的老将们不得不佩服,开始对他另眼相看,就连张天祐也收起了他那副傲慢的态度。

朱元璋在和州,手握郭子兴的总兵任命书,却选择耐心等待最佳时机。他深知,领兵作战与治理城市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需要先赢得军中将领们的信任和尊重,这样他们才会真心实意地为他效力。郭子兴此时被困在滁州,健康状况不佳,朱元璋自然不会放弃利用郭子兴的军力。他的志向远大,滁州这样的小地方,绝非他的终点。

在接下来的议事中,朱元璋果然感受到了更多的尊重,甚至有些老将主动邀请他坐到尊贵的右边位置。但他依然保持着沉静和谦卑,坚持坐在左边。上一次议事时,气氛热烈,但这次却冷清许多,没有主将主持,大家都不知该说什么。朱元璋见状,提议修缮城墙,得到了将领们的同意。毕竟,攻打和州时,城墙已受损严重。

朱元璋见大家都没有意见,便提出自己负责一半的工程,另一半由各位将领共同负责,工期三天。将领们一听,心里暗自高兴,觉得自己占了便宜,都纷纷答应了。

朱元璋把他负责的城墙工程分成了几段,派汤和、徐达、周德兴他们各自负责一段,日夜不停地施工。到了第四天早上,只有朱元璋一个人完成了任务,修好了和州一半的城墙。而其他将领们因为觉得自己人多,没把修城墙的期限当回事,他们中间又没人能让大家信服,缺乏沟通协调,工程自然就拖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下,朱元璋的效率和执行力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他不仅完成了自己的部分,而且质量上乘。相比之下,其他将领们的拖延和缺乏组织,让他们的信誉大受影响。朱元璋通过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他的领导能力,也让将领们认识到,他是一个言出必行、值得信赖的领导者。

第四天,将领们聚集讨论事务,对未完成的城墙修缮工程似乎并不在意,表现得满不在乎。

朱元璋见状,脸色一沉,走到主将的位置,严肃地拿出郭子兴的命令,站着说:“我奉郭大帅之命,总领和州军政,责任重大。修城墙这么重要的事,你们居然都没按时完成。城墙的重要性你们比我更清楚,万一敌人打过来,我们怎么守城?军务这么紧急,你们却不放在心上,还谈什么军纪!郭元帅既然让我做总兵,我就得严格执行军法。以后谁要是抗命,我绝不轻饶。”将领们一看,确实是郭子兴的令牌,没人敢说话。他们知道自己理亏,只能低头认错,请求朱元璋原谅。

朱元璋环顾四周,心里清楚,这些人虽然表面上认了错,但心里其实还是有点不以为然。他决定先从自己的结拜兄弟下手,以此来申明大义,严肃军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首先下令处罚汤和,理由是汤和虽然完成了任务,但质量不够高。其他将领见状,知道朱元璋不是软柿子,也不是说话不算数的人,而且他处理事情公正,也就不再要求宽恕,纷纷接受处罚。

李善长和那些老将年龄相仿,又博学多才,口才一流。朱元璋就让李善长平时多和那些老将交流,调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树立自己的威信。同时,朱元璋还下令,把军队里抢来的钱财、民物都还给原主,开仓救济百姓,这一举动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扬和爱戴。

但是,随着军队的壮大,各种各样的人也混了进来,尤其是在收编降服的民兵时,地主的武装力量很复杂。朱元璋对此早有警惕,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来清理。

有一天,朱元璋正要出门,看见军营外有个八九岁的孩子,衣衫褴褛,在低声哭泣。朱元璋看到这个孩子,就想起了自己当年贫困的少年时光,于是上前询问。原来,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军营里,父亲养马,母亲也在营中。但他们不敢相认,孩子也不敢去认父母,只能在门外等着,又饿又怕,就哭了起来。

朱元璋立刻回到营中,召集所有闲杂人等,让孩子去认父母。调查后才知道,原来有很多小官兵在攻城后乱抢东西,霸占民女,强拉仆役,导致很多夫妻无法相认,也不敢相认。朱元璋非常愤怒,心想这样下去怎么行!他立刻召集所有将领军官,严肃整顿军纪:“和州城里的将士,大多是单身,没有带家眷,但我们绝不能伤害百姓,抢夺别人的妻子女儿。军队有军队的纪律,以后攻下城池,得到的妇女,只有未婚的可以适当婚配,绝对不能抢夺有夫之妇,违反者严惩不贷。

第二天,朱元璋召集城中的男男女女在衙门前集合,让男人在街上分成两排,让军营中所有被俘的女子都去认丈夫。果然有很多对夫妻相认,民众对朱元璋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更深了。这样,和州城经过管理和整治,逐渐变得繁荣有序。朱元璋在军中的地位也日益巩固。

在至正十五年(1355 年)的三月,郭子兴病故了,朱元璋心里特别难受。他跟郭子兴的夫人、儿子一块把郭子兴送回滁州埋葬,同时心里也琢磨着自己出人头地的日子快要来了。郭子兴这一死,意味着一位起义首领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也把朱元璋推到了历史的大舞台前面。虽说郭子兴的死对元朝还有其他起义军好像没啥大影响,可对一个人那影响可大了去了,这个人就是朱元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子兴走了以后,濠州城里面乱糟糟的,又是内乱,又有元朝来攻打,那几个将领都越来越不行了,大家心里都慌得很。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那独特的魅力还有办事的本事很快就把这一带的红巾军给收服了。再加上他是郭子兴的女婿,郭子兴的人马甚至濠州城的大部分红巾军都想着往朱元璋这边靠,因为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确实比不上朱元璋有能耐。所以啊,郭子兴的死,给朱元璋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这一年,刘福通派人把韩林儿接到亳州(就是现在安徽的亳县),让他当了皇帝,叫小明王,国号是宋,年号叫龙凤。郭子兴去世后,郭天叙被任命为都元帅,朱元璋是左副元帅,军队里的文告都用“龙凤”这个年号。

至正十五年(1355 年)六月,朱元璋顺顺利利地渡过江,拿下了太平。在太平这地方,朱元璋安抚老百姓,把军纪管得严严实实的,得到了当地人的称赞。元军看到朱元璋从江北发展到江南来了,还一下子就攻下了太平,心里可着急了,马上派出两路人马包围太平,一路从陆地上派了好几万人来攻打,一路从水路上,把太平附近的路都给封锁了,不让朱元璋有退路。朱元璋先亲自带着勇猛的士兵拼命防守,而且在出兵之前,跟将士们承诺重重有赏,给大家打气。最后太平守住了,还降服了几千个元军

被困在滁州城的郭天叙,看到朱元璋一下子就拿下了太平,心里头更是嫉妒和怨恨。自从郭子兴死了以后,朱元璋做啥事儿都不再顺着郭天叙了,一门心思发展自己的势力。这时候,郭天叙已经想到朱元璋可能会攻打集庆,可集庆也是他自己想要的呀,怎么能白白让给朱元璋呢?所以郭天叙就偷偷地开始行动,谋划着怎么攻打集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在太平地区站稳脚跟后,并没有急于进攻集庆。他知道,以目前的实力,强行攻城并非上策。于是,他选择在太平地区休整,巩固实力,同时积极争取当地人民的支持。

与此同时,他的夫人马秀英留在了和州。朱元璋在渡江时,有意留下了一些士兵和家属在和州,这样做既减轻了行军的负担,又确保了后方的稳定。和州作为他们的根据地,需要有人员驻守和管理。而且,将士们的家属留在后方,有人照顾,他们才能在前线安心作战。

朱元璋的这些安排,体现了他作为领导者的深思熟虑和远见。他明白,只有稳定的后方,才能支持前线的战斗,而赢得人心,则是他最终能够统一天下的关键。

八月,随着夏日热浪的逐渐退去,朱元璋得到了一个令他振奋的消息:郭天叙正在集结军队,准备对集庆发起攻击。

回想当初,冯国胜曾建议朱元璋,要么攻打滁州,要么直接除掉郭天叙,以摆脱郭家的束缚。但朱元璋并没有采纳这些直接的建议。他心里有更深的计谋,那就是利用郭天叙,只是这个计划需要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这个时机终于成熟了。朱元璋立刻派人给远在和州的马秀英送去了一封信,信中详细阐述了他的计划。他深知,以郭天叙的实力,想要渡江攻打集庆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他的目的,就是要让郭天叙相信这是可行的,让他盲目且无知地一头扎向攻打集庆的陷阱,最终自取灭亡。

马秀英收到朱元璋的信后,立刻动身前往滁州,亲自面见郭天叙。郭天叙看到马秀英挺着大肚子,眼眶泛红地来找他,还以为是自己的姐姐在家里和姐夫发生了争执,前来向他诉苦。他急忙上前扶住行动不便的马秀英,引领她进屋。

马秀英还没进屋,眼泪就先流了下来,她哽咽着说:“你得帮帮你姐夫啊……”听到这话,郭天叙吃了一惊,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别急,慢慢说。”

马秀英接着说:“那个倔强的重八,完全不顾我怀孕的身体,一心只想着渡江攻打集庆。他说现在集庆城内兵力空虚,正是你发展的好时机。他还说,作为你的姐夫,他必须全力支持你。他还告诉我,你们前几天已经商量好了要一起渡江攻集庆。”说着,她又哭了起来。

郭天叙听到马秀英的话,心中不禁有些恼火。他感觉朱元璋背着自己偷偷计划攻打集庆,却说是两人商量好的。实际上,他们只讨论过渡江的事情,当时郭天叙考虑到没有足够的船只和物资,就放弃了行动。没想到朱元璋竟然顺利渡江了。这段时间,郭天叙已经让人紧急制造了一千艘船只,打算亲自去攻打集庆。

马秀英见郭天叙沉默不语,急忙说:“弟弟啊,这不是你姐夫的意思,是我以姐弟的情谊来求你的。我想请你好好守卫滁州和和州,帮你姐夫解决后方的困扰,让他能够安心地攻打集庆。他说集庆的守军很少,但我还是担心渡江会有危险……

马秀英提到集庆守卫薄弱,这让郭天叙更加渴望出兵。

“原来是这样。”郭天叙在心里想。他一直都很相信马秀英的话。毕竟,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情同姐弟。马秀英后来成为了郭子兴的义女,与郭天叙的关系更加亲近。而且,在马秀英嫁给朱元璋之前,郭天叙对她就有好感,只是郭子兴没有同意他们的婚事。至今,郭天叙仍然认为,如果当初没有父亲的阻挠,他们可能会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天叙脑筋一转,心里盘算着,攻打集庆确实是个好机会,这比守在小小的滁州要有价值得多。如果他能够攻下集庆,那他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但如果让朱元璋攻下集庆,那他对自己的威胁将会更大。

郭天叙深情地说:“姐姐,你现在快生孩子了,怎么能让姐夫去冒这个险攻打集庆呢?放心吧,集庆交给我来打。

马秀英听后泪流满面,郭天叙坚持要她留下住下,马秀英不便拒绝,就让人通知朱元璋郭元帅的决定。实际上,郭天叙有意留下马秀英,他对朱元璋还是有些不放心,想让她作为人质,确保朱元璋支持自己攻打集庆。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后,暗自笑了几声。他知道,自己的计谋已经成功了一半。

接下来的几天,郭天叙召集了濠州和自己周围的所有军队,准备亲自率军攻打集庆。他得到的消息和情报多半是虚假的,因为朱元璋故意减弱了攻打集庆的难度。

九月初一,郭天叙挑选了这个吉日,与张天祐一同带领着数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集庆进发。然而,当他们抵达集庆城外二十里处时,遭遇了元军的顽强阻击,一场激烈的战斗随即爆发。郭天叙看到元军如同潮水般涌来,意识到自己被虚假的情报所误导,对朱元璋的恨意油然而生,但他已无路可退,只能拼死一战。元军则调集了集庆的守军,将郭天叙和张天祐的军队团团包围,使他们进退两难。

朱元璋得知郭天叙和元军在集庆外激战的消息,不禁焦虑地说:“真不知道郭元帅现在是不是已经惨败了……

李善长问:“将军怎么知道郭少帅现在已经惨败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回答:“攻打集庆,即便是我们和郭少帅的军队联合起来,恐怕也是难以成功的。郭少帅性格急躁,气量狭小,一心只想着功成名就。而且,他的军权是继承自郭大帅,他自己并没有多少带兵作战的经验,如此盲目地行动,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朱元璋此时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确实是依靠郭家起家的,连他的名字都是郭子兴取的。是郭子兴给了他一个家,让他有机会带兵锻炼……想到这些,朱元璋心中有些伤感,但他很快恢复了理性。他知道,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须有魄力,宁可自己负人,也不能让人负自己。他不能直接除掉郭天叙,因为那样马秀英不会同意,而且他也会失去天下人的支持。他和郭天叙之间的矛盾是你死我活的争斗,即使他放过郭天叙,郭天叙也不会放过他。而像郭天叙这样的人,比起郭子兴的一个小头目来说,早晚会在竞争中被打败。想到这些,朱元璋觉得,杀死郭天叙的并非自己,而是郭天叙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正当朱元璋感慨万分时,徐达来报告说郭天叙在集庆的情况不妙,元军众多,义军伤亡惨重。原来朱元璋早就派徐达去观察情况了。

朱元璋听后,立即大声下令:“汤和、徐达,你们带兵一万前去援救郭天叙和残余的义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这样做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让人知道他讲义气,顾大局,而实际上他心中却盘算着如何收回郭天叙和张天祐手下的军队。

当汤和和徐达赶到集庆附近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郭天叙的军队死伤无数,郭天叙本人也惨遭乱箭射伤,已经不幸身亡,张天祐也战死沙场。失去了主帅的军队就像失去了堤坝的洪水,溃败而逃……徐达和汤和只能收拢残余的义军,他们知道此时不宜硬碰硬,于是带领着郭天叙的残兵败将迅速返回太平。

朱元璋听到郭天叙和张天祐战死的消息,表面上显得非常悲痛,但内心却暗自高兴。他这一招,正是借刀杀人。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不再是皇觉寺里那个单纯的行僧了。残酷的斗争环境已经将他磨练成了一个精通谋略、擅长玩弄权术的将领。郭、张二人一死,他们的旧部全都归朱元璋指挥,朱元璋终于成为了这支队伍名副其实的统帅。

郭天叙是郭子兴的次子,郭子兴的长子已经战死,他还有一个三子叫郭天爵,留在了朱元璋手下。朱元璋占领集庆后,被小明王任命为江南行中书省右丞。然而,郭天爵对朱元璋心怀不满,暗中联络郭子兴的旧部,企图谋反,但事情败露后被杀。

通过这一连串的斗争,朱元璋成功排除了对手,不仅巩固了对滁州的控制,还顺利地接管了郭、张的军队,掌握了淮西义军的最高指挥权。此时,他的兵力已经接近十万,可谓兵强马壮,事业正处在巅峰时期。而他心中一直惦记的集庆,就在眼前,更大的谋划和企图正等待着他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如果觉得文章写得还不错,可以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