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观时期,“玄奘西行”的故事大家都已耳熟能详,这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民间普遍认为玄奘从西方国(印度)传诵翻译后带回来的经书是大乘佛法,而在此之前我国佛教徒普遍修行的都是小乘佛法,因此所以我们很少有本土得道高僧的产生。

而这一切似乎都在玄奘返回东土大唐之后有了普遍改观,所以民间又认为大乘佛法的传入和传诵,才使得佛教徒有了更高层次的修行,进而才开始出现一些所谓的得道高僧。这篇文章提到的虚云和尚,就是近代出现的一位被民间普遍认同的高僧。

虚云和尚于1840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后来经由战乱不得已举家从福建迁回湖南。虚云和尚的父亲是晚清的地方官员,所以家中从小吃喝不愁,尽管当时已经步入近代,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读书思想依旧是所有子弟所秉承的规尺,虚云和尚在父亲的严苛要求下也不例外。

能够成为高僧绝不是偶然,就拿主人公虚云和尚而言,他从小便“生而茹素”(不食荤腥),而且乡人都夸他有特别深的慧根法缘。

除此之外,虚云生活的家庭也算半个佛学之家,因为他的祖父就是潜心修佛者,尽管父亲是典型的儒家子弟,可依旧难挡祖父对虚云的耳濡目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虚云和尚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度过的颇为丰富,因为他的父亲玉堂先生总是以“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来要求他,所以每逢政事需要远行的话,父亲便总是会带着虚云踏遍天下名胜古迹遍访各地风土人情。

让父亲万万想不到的是,从小带他游历的那些古刹寺庙,竟在无意之间又加重了他对佛法的欲望。

1859年,18岁的虚云从父亲手中挣脱出来,独自一人前往涌泉寺拜了常开老人为师。仅仅一年时间,常开老人就把虚云推荐给了妙莲和尚,因为虚云天生就具备很好的法缘慧根,所以每次稍加师傅指点就能顿悟不少,在修行佛法的这条路上似乎从未有人能有虚云这般悟性。

与此同时,虚云的老父亲依旧在派人四处苦苦寻觅这个能继承家业的儿子,为了更好地躲避父亲也是为了能静下来研习佛法,虚云只好独自遁入了后岩洞开始为期数月的打坐入定,可能因为修行尚早的缘故,所以虚云和尚此后13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在原地不动的修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70年,31岁的虚云和尚在融镜法师的指引下终于循对了路径,这个时期他又开始了更高一层的佛法修炼,为了探寻佛法的奥秘,虚云和尚当开始了穿梭于民间疾苦的苦行僧之旅,直至在43岁的时候三叩一拜上了五台山。

据说43岁之前的虚云和尚曾遇到过两次人身危险,但当危险每次毫无征兆的来临时,虚云和尚总是能碰到文殊菩萨及时化身救他脱险。

早在1912年为了团结佛教徒和保护寺庙,虚云和尚就被迫出面见过孙中山先生,他希望在政府更迭之后不要对佛教进行打压。

辛亥成果覆灭后,虚云和尚又前往北京见到了袁世凯,在袁世凯的授意下,虚云和尚成立了佛教总会。尽管他深知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佛教,他只能先行按照袁世凯的意愿去执行,好在袁世凯也有一颗“护佛之心”。

上个世纪40年代初,蒋介石还有幸拜访了时年100岁的虚云和尚,向他老人家询问抗战战事将会如何发展?虚云老和尚随后提示“在这场战事中,德国和日本必将战败”,果不其然在1945年8月日本就宣布了无条件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建国之后,虚云和尚转眼间也来到了110岁的高龄,可他依旧还能出面于各种佛教活动,而且也能同前来求鉴佛法之人进行探讨,在政府宗教工作人士的授意之下,110岁的虚云和尚担任了中国佛教协会的首席发起人,为新中国之后佛教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性作用。

1959年,120岁的虚云和尚圆寂于云居山,临终之前虚云和尚将诸弟子叫往塌前,留下了一字遗言名为“戒”。出家人本来就以戒为教条,虚云和尚更是在临终前留下“戒”字,可想而知他还是对未来佛教徒有所希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