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正值寒冬腊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连队奉命前往赛图拉哨所守卫。

那是中国与克什米尔地区的边境,当他们跨过雪山来到岗哨时,却发现八名身穿国军军装的士兵驻扎在此。

3800米雪山之巅,荒无人烟,寒风凛冽。

八名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国军士兵,看到前来的解放军战士,一把抱着他们痛哭起来。

那哭声中,带着太多的欣慰和感动,带着太多的憧憬和感伤。

稍作休息后,其中一名哨兵询问道,为何过了这么久才来换岗。

又看到前来的解放军战士军服与他们不同,他们又疑惑,什么时候更换了军装款式了。

这八名士兵,为何会出现在这渺无人烟的地方,他们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这一切还得从“赛图拉”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图拉”在维吾尔语中意为“殉道者”。

这个名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据说唐朝时期,玄奘西去取经,有几位僧侣跟随,其中一位不幸遇难,为了纪念他,此地便被命名为“赛图拉”。

自古以来,赛图拉都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更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到了晚清,国内内忧外患,1864年大清刚刚平定了农民起义,新疆又爆发了反清运动。

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阿古柏,他是中亚浩罕国的军官,手段残忍,被称为“中亚屠夫”。

1865年,阿古柏率兵进入新疆,1867年成立“哲德沙尔汗国”,自封为汗。

1870年,阿古柏又进入新疆北部,至此,新疆南部和北部部分地区均被其占领。

新疆的丢失,让大清十分痛惜,那可是老祖宗打下的天下,如何能丧失于自己的手上。

为此,左宗棠力排众议,一定要收回新疆。可当时大清实在是没银子了,还要防止外国列强从海上过来,还要用作海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左宗棠的提议,遭到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的反对。

最后还是左宗棠提出自己来解决银子问题时,慈禧才答应出兵。但因经费匮乏,只能给左宗棠批500两,剩下的得他自己想办法。

拿到军费后,左宗棠信心满满,当时他已经70岁高龄,为了激励士气,他甚至命人抬着棺材出征。

并发出誓言,“收不回新疆,我就以身殉国”,正是有着这样的信念,2年后1878年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新疆重回大清版图。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并未停下脚步,他深知边疆防务的重要性。

在一次巡视中,他发现了赛图拉这个地理位置极为优越的地方。这里地势高耸,俯瞰南疆,不仅可以有效监视国内的局势变化,还能对印度边境形成战略威慑。

于是,左宗棠当即决定在此建立哨所,以巩固国防,守护边疆安宁。

后来在村民协助下,终于在赛图拉建立了第一个哨所,也成为清政府最高海拔驻兵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图拉哨所建立后,左宗棠又挑选了百余名精兵强将,以哨所为轴心,建立了一条长约810公里防御工事,统管整个新疆地区。

要知道,赛图拉位于喀喇昆仑山脉,自然环境十分凶险,山脉的平均海拔都超过了5000米,常年被冰川覆盖。

除了酷寒,这里的气候也极其复杂,强风、暴雪会不定期地袭来,太阳辐射、昼夜温差也都超出常人能承受的范围。

由此,810米长的防御工事,每次巡逻下来,都要花费至少3个月的时间。

即便如此,为了国家的安全大事,自哨所建立后,每年都有执勤哨兵在此执行任务。这一惯例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当时考虑到赛图拉的环境实在过于恶劣,驻扎在那里的士兵十分不易,同时还需要面临各种未知的风险,于是将换防的时间改为一年期。

此后,国民政府还逐步增强对赛图拉的边防建设,最高峰时驻守兵力达到一个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国内进入特殊时期,也就在那一年最后一批换防人员到达后,因特殊原因,此后一直没有新的换防。

当时最后一批换防人员,有一个排的兵力。

他们来到赛图拉哨所驻扎后,自认为会和之前顺利完成任务的前辈一样,在一年后荣归故里。

却不想这次的驻扎,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由于当时处于战时,此前应有的补给彻底被打断了。为了生存,那一个排的士兵不得不一边守卫,一边种植玉米。

由于气候严寒,食物不足,很多士兵因此而丧命;这还没完,比食物更严峻的是无法忍受的寒冷。由于补给断了,取暖几乎不可能。

在如此恶劣环境下,一个排的士兵逐渐减少,每当有士兵牺牲,附近便会出现一座矮小坟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外界的通讯彻底中断,山下最后几户居民的离去,让这里彻底成为了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

恶劣的环境、同伴的相继离去,如同两把无形的利剑,不断刺穿着士兵们的心理防线,让他们的精神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本该是换防的年份,但士兵们站在雪山顶上,望眼欲穿,却始终不见换岗队伍的身影。

更令其难以克服的是,此后几年依然没有人交接他们的班。慢慢地,他们好像习惯了孤独,习惯了寒冷,也习惯了饥饿。

到了1950年,原来一个排的士兵,最后只剩下8个人。

且由于长时间营养不良和没有衣物更换,每个人看上去瘦骨嶙峋,衣衫褴褛,像个落荒的乞丐一样。

1950年的一个清晨,当最后八位老兵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警觉时,一阵久违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正是他们日思夜盼的换岗士兵的脚步声。

走近后,八个人才发现来的士兵穿着和他们不一样的军装,由此才有了文初场景中的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解放军战士告知8人情况后,8位国军士兵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短短4年的时间竟然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怪不得没人接替换防呢。

面对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国军士兵,出于军人本色,解放军战士集体举起右手,郑重地向八位国军士兵敬礼:你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读者们,关于“8位被遗忘的哨兵”,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