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成枢密副使时,寇准才30岁。三年半之后又提拔,寇准当上了参知政事,副宰相。这一年他才33岁。北宋一朝,到当时为止他是最年轻的中央大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寇准 图片来源: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

寇准的仕途这么顺利,不是他独轮车推得好,而是太宗皇帝有意把他的路铺得更平。

宋太宗在位的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直在大规模地扩张科举。这背后原因,是要打造自己的班底,笼络士大夫。发文凭是一个好办法。淳化三年(992),宋太宗最后一次科举,录取了353个进士。光录取不行,还得让这些进士看到前途。太宗在世时录取的进士,有16个人当了中央大员。其中升官最快的,吕蒙正只花了6年时间。相比起来,寇准花了14年,并不算快。

宋太宗这个阶段刻意提拔寇准,也是要为自己将来的接班人提前培养一个宰相班底。太宗把寇准提拔成枢密副使时是淳化二年(991),这时候太宗年过半百,正在为接班人的问题揪心。寇准在同一榜进士中最年轻,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宗用寇准,还有一个更加隐秘的原因。

有一年大旱,老天一直不下雨,太宗皇帝急了,问身边人,我是不是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以至于老天爷要这么惩罚我们?寇准说,是因为我们司法不公正。太宗把宰相、枢密使这些大官都叫来,寇准一张嘴,说出了一件旧案。

同样是官员贪污受贿,有的人被发现之后,就被杀了头。而当时的参知政事,副宰相王沔的弟弟王淮,犯了一样的罪,但因哥哥是副宰相,只被罚了打板子,官也没丢。

寇准说,司法不公到了这样的程度,老天爷不下雨也是应该的。王沔就被责备了一番。

史书上记载,自从这件事发生之后,太宗就把寇准提拔进权力核心。

一个副宰相能公然地包庇弟弟,此事应该得到了太宗的默许。所以,如果有人包庇,里头不仅有王沔,也有太宗本人。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寇准有勇气在朝堂上把它揭发出来。

这也不是核心。原来寇准和这个王淮是科举的同年。看到这一点,才明白为什么太宗决定用寇准——因为寇准六亲不认。

寇准的社会关系非常简单,祖上几辈都是平民,父亲虽然是状元,但也没当过什么大官。如果非要说有关系网,也只有“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这一科举同年的关系网了。但是寇准在公开场合把王淮告发了。站在寇准的角度看,是“大义灭亲”,或是“公正无私”,但看在皇帝眼里,一个不搞任何关系网,不党的臣子,叫“孤臣”。

孤臣”是对一个臣子非常高的评价。寇准前半生的顺利,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后半生的困顿和挫折其实也是这个原因。

宋太宗去世前的最后一年,不得不跟寇准翻了脸。当时寇准虽名义上是参知政事,副宰相,但实际上寇准已经主持政务,大权在握。太宗把自己多年刻意培养的宰相接班人轰下台,起因是一个小事。

有人觉得寇准在人事安排上不公平,告到了皇帝这儿,指责寇准专权。寇准当时不在现场,皇帝问宰相吕端,吕端说,这种人事安排,都是寇准定的。这个人性格刚强,不好跟他争辩,怕伤了国家的体面。

这也算是实情。正说着,寇准来了,马上就说,这种人事安排,都是和你们一起决定的,怎么现在算到我一个人头上呢?就大声吵吵起来。皇帝提醒说,宰相大臣在大殿上这么争执,有失体统。但寇准非要争个是非曲直,太宗说了一句很重的话:一只鸟一只老鼠,也通人性啊,何况你是个人呢?万没想到,第二天,寇准竟然抱着一堆宰相府的文件记录本出现了。太宗皇帝一声长叹,寇准被罢职。

太宗对寇准绝望,不是因为具体哪件事做得不对,也不是因为专权威胁到了皇帝,而是因为寇准坚决只当一把锋利的刀,他拒绝和周围的网络合作、妥协、包容,甚至对皇帝也是这样。他是一把宝刀,但是太宗发现,他的锋芒会伤到周围所有的人,而自己的手也不见得握得住刀柄。这样的刀,再锋利,也只能放弃。

这是寇准第二次被从皇帝身边的重要岗位上撵出去。后来还有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每一次的原因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他自以为做了正确的事,而与此同时,他也严重破坏了和周围的关系,最终因为成了一个麻烦制造者,或者是和整个政局格格不入的人,不得不被排除出了政治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寇准的一生是一个成长悲剧。

公元1015年,寇准54岁。他又一次有机会在宰相位置上工作,但又因为一点矛盾闹得不可开交,最后真宗皇帝又只好让他走人。寇准34岁的样子,和54岁的样子,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嫉恶如仇,一样的我行我素,他这20年,并没有成长。

澶渊之盟达成之后,寇准立下了大功。他志得意满,真宗对他也很感激。据史料记载:王钦若在真宗耳边进谗言,说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又说寇准是个赌徒,拿皇帝的命当赌注,孤注一掷。这些问题,真宗早已意识到。

王钦若的这番谗言至少让皇帝得到了两个信号:第一,王钦若愿意公开和寇准唱对台戏;第二,王钦若提供了批评寇准的说辞。

高明的政治家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予取予求,而是紧紧盯着整个政治网络,观察里面每一个细小的变化,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找到各种力量之间的每一个缝隙,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诉求。整个政局网络,出现了一个不利于寇准的裂缝,真宗皇帝借机请寇准出局。

寇准正是被这个网络格局的变化挤出去的。这其中的所有人都不是我行我素,对环境的刺激做简单反应的。所有人都盯着这张“网”,因时而动,因势而变。

而寇准呢?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这个节点的本领,一生都孤立在网络之外,不怕得罪网上的其他节点。他自认凭自己的本事和对大宋的忠诚,自然就能获得皇帝的信任和支持,没有什么做不成的。

“孤臣”寇准,这是皇帝对他的期待,也是寇准对自己的期许。但是很可惜,世界不是这样运行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稿件来源 | “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