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抗日神剧满天飞的年代,经常给我们营造出一种“原来八路军武器也不差”的假象,那些胡编乱造的神剧里,经常有游击队人手冲锋枪,子弹随便打的情节,跟真实的历史大相径庭。
抗战期间,装备精良的美械师、德械师毕竟是少数,我们的武器和武器制造能力都远远落后于日军。八路军更是艰难,抗战初期八路军正规军也做不到人人手中有枪,八路军120师9595名战士,却只有枪支5216支。发展到1939年,120师队伍扩编到50873人,枪支也不过23714支。一半以上的八路军战士没有枪,就算有枪的战士,子弹也困难,129师的战士,平均每个人只有子弹22发。即使是八路军正规军武器弹药也严重短缺,更不要说游击队和民兵了。制式武器在地方武装中属于“稀罕物价”,大部分民兵都只有长矛梭镖等冷兵器,或者使用老掉牙的鸟枪、土枪,很难有效杀伤敌人。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抗日武装只能自己想办法,开始大量装备被誉为“最差手枪”的撅把子。
撅把子、独一撅、独撅枪、独角牛、震天雷都是这种枪的叫法,本质上是土造手枪,一次只能打出一发子弹,发射后要将握把向下撅开以便退壳,因而得名。这种手枪普遍没有膛线,口径也是五花八门,只能在近距离内使用,准确性和威力都很差,唯一的优势是对制造条件的要求很低,让它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期间有了用武之地。
在当时八路军最大的黄崖洞兵工厂每月也只能生产400多支步枪,为了快速补充武器,撅把子和边区造手榴弹成了最优的选择。
1943年夏,为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蚕食,军工部指示军工部四所为地方武装硏制一批适用的枪支。四所的工人制造出一种叫撅把子——09单响短枪,口径7.62毫米,由于携带方便,使用灵巧,射击命中率高,很受地方干部欢迎。四所生产这种枪近2千支,有力地支援了地方武装。
对游击队来说撅把子可以放在轻松藏在身上,是相当重要的武器,绝大部分时候,这把射程很近且只能打一发子弹的土枪,是关键时刻用来自卫的。很多抗战老兵都回忆说刚参军时使用的就是撅把子,就是靠着这种土枪打死日伪军再伺机缴获他们的武器,逐渐将游击队发展壮大。
撅把子的制作很粗糙,使用时间一久,往往还容易生锈,看起来就像一块破铁。有日军老兵回忆说:刚入伍时奉命与几个新兵一起在胶东地区扫荡突然被打了冷枪,一个士兵手臂中弹。他们四处搜索,抓到了一个强壮的汉子,从他身上搜出一把撅把子。但是谁都不认识这是什么武器,结果被蒙混过关。等回到部队,向小队长一汇报,他们每人都吃了一记耳光:那个就是枪,你们放跑了八路!等到他们再追回去,那个八路军民兵,自然早就跑了。
撅把子虽然被称为“最差手枪”,但至少是热武器,解决了抗日武装没有枪的问题,如果没有撅把子,游击队和民兵就真的只能用长矛梭镖和日伪军战斗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