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经常看到这样的论调:“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中式教育难以培养创造性人才”?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语言学与应用语言研究学院副教授顾永琦(Peter Yongqi Gu)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
01 “中国学生如此成功”
顾永琦认为,他说,尽管西方世界普遍认为,中国学生接受的是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教育,而这样的教育体系只能培养出缺乏创新或创造力的温顺劳动力;但其实,中式教育中的“循序渐进”和“厚积薄发”原则为中国培养的大量人才。
循序渐进强调耐心、积累、按顺序学习,依靠毅力和延迟满足来维持;而厚积薄发强调通过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打下全面基础,进而进行吸收、融合和创造。
他认为,按照国际标准来看,中国教育体系培养出了非常优秀的学生和技能高度成熟的劳动力群体。
自2009年上海首次参加PISA教育评估以来,中国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等测试中四次中有三次名列前茅——按国际标准看,这是中国学生表现优异的佐证之一。
“之前的理论是把学习分为深度学习和表层学习,后来逐渐发现,还存在中间值,背的过程中会有理解”他说,“中国学生之所以成功,很多时候走的就是看起来表层、其实是深度学习的路线。”
02 西方能从中式教育中学到什么?
顾永琦说,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西式教育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并在教育过程中逐渐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这会培养出一些非常有创造力的精英人才。
但中式教育与之相反,大批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但往往在更高级的教育阶段缺乏创造力。
他呼吁西方教育应借鉴中式教育中“回归基础”的部分。
“我们认为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因为真正的创造力要在基本知识和技能扎实的基础上,”他说,“没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没有创新;具备了它们,也不一定有创新,但能为创新打下基础。”
“另外就是投资教育。中国家庭自上而下都重视教育,把它看作是长期投资,这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这一点值得西方家庭学习。”
顾永琦承认,这并不意味着中式教育不存在不足,比如以成绩和高考为衡量学生表现的绝对标准。
“长期注重考试成绩事实上也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西方特别注重应用,中国强调的是公式、99乘法表、刷题应付考试。”
“特别是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甚至在大学阶段注重基础知识都是正确的,但到了硕士、博士阶段,就不能只强调这一点,在严谨的基础要创新。”
03 “澳洲限制留学生上限会错失人才”
澳大利亚政府正在对国际留学生实施人数上限,而作为澳大利亚最主要的留学市场之一,中国学生群体显著受到影响。
顾永琦告诉澳洲媒体,这有可能会让澳大利亚错失来自中国的优质移民,此举长远来看对澳大利亚没有好处。
人们可能会觉得留学生对本地就业、房屋市场有冲击,但他们没有看到,进入澳洲的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硕士、博士,他们之前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教育投资,没有花澳大利亚政府一分钱。
“这些人来到澳洲,培养几年,就是很不错的高素质人才,”他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