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骥,原名邓智康,生于1910年,江西临川(今抚州市临川区上顿渡镇石鼓营村)人。其家族在当时临川颇有声望,父亲邓楠浦主要从事米行经营,并入股朱仙舫创办的新中纱厂。由于邓楠浦热衷于实业救国,希望邓智康日后能有所成,如骏马日行千里,成为家族事业的接班人,故将邓智康更名为邓骥。
邓骥故里石鼓营村
邓骥自幼聪颖敏而好学,1931年高中毕业考取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由于受其伯父时任湖南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前清举人邓廷桂影响,一年之后转入北京朝阳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攻读法律专业。北京朝阳大学,是民国司法部1917年公布承认的第一批私立大学之一,在北京具有极高的威望和声誉。
1935年,邓骥以优异成绩从北京朝阳大学毕业,被荐于晋军著名将领,时任河北省主席的商震麾下任秘书,颇受商震器重。之后,商震调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邓骥未能随其调动,仍留在河北省政府,先后改任宋哲元、冯治安秘书。
1937年6月27日,邓骥辞去河北省政府秘书职务,返回上海待职。
在国民党军队中,最注重亲谊关系,蒋介石重视黄埔生,陈诚重视土木系(十一军及十八师的简称),各军阀则重视乡土亲情。1938 年鹰潭人桂永清升任战时干部训练团教育长,亦是招揽德才兼备的乡友至麾下,任命邓骥为中校教官。在邓骥刚到任不久,桂永清又升任首都南京警备司令。
邓骥故里石鼓村的书院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启用得意门生、军政干才周复为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为开展山东和苏北一带的敌后抗日斗争,1939年蒋介石下令成立苏鲁战区,调东北军战将于学忠为苏鲁战区司令。因于学忠为张学良旧部,而且蒋介石对“西安事变”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对于学忠心存戒备,故蒋介石从第一战区将周复调任苏鲁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兼战区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干部训练团教育委员和山东省政府委员等数职,集党政军职于一身,名为于学忠助手,实为战区监军。
周复亦是江西临川人,毕业于黄埔三期,在国民党中有儒将之称,其独处东北军之中,虽有才华,但孤掌难鸣,急需心腹,因此动员江西同乡到苏鲁战区工作,为其羽翼。出于爱国之心,邓骥毅然放弃中校教官之职,应邀与周复之弟周协力同赴前线,于1939年秋被周复任命为苏鲁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上校科长,专门负责协调东北军将领之关系。
邓骥故里石鼓营村的老井、旗杆石
于学忠亦派出郭维城来协调江西政治派、黄埔派的关系。郭维城乃上海复旦大学的毕业生,原为张学良秘书,是中共地下党员。为统一抗日,他也期望双方合作,并以同学关系(邓骥在复旦大学读过一年书)与邓骥联络感情,同时也利用邓骥的关系来掩护他的特殊身份,经过两人的努力消除了苏鲁战区军政首脑间的隔阂。周复、于学忠两人虽然派系不同,但出于民族大业,他们双方都积极努力,加强合作,为抗击共同的仇敌日寇,携手御侮。
1943年2月20日,日伪军扫荡苏鲁战区,将周复困于城项山。周复率游击第二纵队及113师678团与敌激战,直至弹尽粮绝。21日,周复率部突围,与敌肉搏,当冲至城项山东北角半山腰张家溜村时,不幸中弹牺牲。蒋介石闻知爱将殉国的消息,特呈请国民党政府明令褒奖,追赠为陆军上将,准入忠烈祠。周复牺牲后,邓骥接到前往陆大受训的通知。当时陆路被日本严密封锁,邓骥请郭维城代为设法,郭维城向邓骥提供了中共地下组织秘密通道。邓骥在中共地下组织的掩护下顺利到达四川重庆。
邓骥故里石鼓营村
陆大结业后,邓骥导师南昌人李中襄举荐其为重庆新闻检查处少将处长。邓骥因受过中共地下党的保护,对共产党政策有了认识,他认为,在民族危亡之时,中国人应该团结才是,民族内部不团结,日寇就乘机灭我中华。因此,他在对新华日报的检查网开一面,此事无意中激怒了蒋介石,被迫辞职。但邓骥才华亦深得孔祥熙器重,又保举他为行政院参议。不久,将邓骥调至身边,任财政部秘书。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孔祥熙又立即委任邓骥为冀、鲁、热、察财政金融接收专员,但由于这些地区都控制在地方政权手中,邓骥势单力薄无力与其争锋,只好暗自引退,至天津工商学院(今为天津大学)经济系任教授。之后,孔祥熙又急电调邓骥任财政部嫩、黑、兴区四省税务局副局长,但其无心政治,拒辞不至。
1948年,江西省政府任命其为驻南京办事处处长兼南京江西省银行经理,并被临川县选为国大代表。邓骥虽然仕途多险,但由于他学识渊博,善于交际,人缘好,总能化险为夷。是年,国民党已到了穷途末路,国内形势逆转,解放军连续赢得了中原、辽沈、天津、淮海战役的重大胜利,国民党政权所余半壁的江山在风雨中飘播。蒋介石欲保全实力,于是急令将大陆银行、工企,全部转移台湾,妄图依靠美国的海上力量,偏安海岛。邓骥奉命先于退岛部队迁移台湾,任江西驻台银行行长。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龟缩于台湾,虽然暂时得到苟安,然而,海岛地窄人众,加之派系倾轧,邓骥很难从中看到光明的前途。因而借故携家眷渡海至香港隐居下来。
邓骥故里石鼓营村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为组建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派章士钊先生为代表,至香港联络民主人士回归大陆,参加联合政府。章士钊是湖南善化人,是民主革命的老前辈,1917年曾任过北大教授。李宗仁委其为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随张治中团长赴北平与中共谈判。谈判破裂后,顺应形势留在大陆,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至港,其亲友、部下、学生纷纷前来拜望,邓骥曾在北大读过一年书,也以学生身份探望老师。经章士钊介绍,邓骥参加了香港民主人士座谈会,并决心与国民党一刀两断 ,拥护共产党领导,公开登报脱离国民党,并将手中控制的江西银行在海外的存款,全部上交国库,这笔巨款对早期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1年,邓骥怀揣香港中共组织开据的介绍信,携妻子儿女返回大陆,定居于上海。此时邓骥决心脱离政治,欢度晚年,因此没有将介绍信交于上海市政府。肃反运动开始后,他成了阶下囚,扣以历史反革命罪名送至安徽劳改农场监督改造。
1952 年,经过内查外调,终于查清了邓骥回国的实情,给以平反,将其释放,至南京与家人团聚,并被安置在街道一个小工厂内当工人。
1966 年,文革开始后,邓骥下放原籍临川改造。
1976年,获到平反,在江苏省文史馆当馆员。
1980 年,又被选为南京玄武区政协驻会委员、区人大代表,并定为起义人士。
1986年,调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享受副厅级待遇。
(图片为石鼓营村,文字主要参考临川文史第一辑汤锦文《被蒋介石大骂的邓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