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个世纪的故事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当年的炮火似乎也已然销声匿迹。
但我们不该忘记,历史上有这么一批人,心怀远大理想,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上自己伟大的一生。
李涛上将便是这其中一员,为了让后人铭记历史,记住那些先烈们,他更是亲自上阵,做了一回老师。
上将发现故乡后人忘记了先烈们
李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上将,是湖南汝城人,他于1925年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隔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做过队长、指导员、政委等等,更是参加了秋收起义、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等众多战役。
长征路上,他直抓中央领导人的警卫工作;延安时期,是中央军委首长的得力助手;在解放后,更是保管着中央军委印信。
可以说,他的一生有诸多功绩。
1957年,正是春夏之交,李涛夫妇在院子里放松心情,这时有访客上门,是李涛上将的同乡青年。
此人是从广州赶来北京开会的,借此机会,也想慰问一下同乡的老革命家。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哪怕是像李涛这样的开国上将,也难以掩盖自己的思乡情切。
要知道,自从大革命失败后,他远走他乡,投身伟大的革命事业,已经有整整30年没回过家乡了。
于是,李涛夫妇热情接待了这位来自故乡的青年。
便是这一次接待让他发现,故乡存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与同乡人见面,李涛便忍不住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
同乡人自认为对故乡很是熟悉,李涛便开个玩笑,说是要考验他
对于这一番考验,同乡人自然是欣然接受,却没想到第一个问题一出来,他便卡了壳。
李涛问的是,谁是家乡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同乡人讷讷无语,半晌都答不上来这个对于李涛来说,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问题,这让李涛不免觉得心寒。
李涛告诉同乡人,故乡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是朱青勋,牺牲于1927年。
他详细地介绍了朱青勋同志的生平事迹,同乡人直点头,表示自己受教了。
但在送走客人之后,李涛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
原因无他,只因同乡人还记得住革命上将朱良才、李涛,却已经忘记了曾经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
故乡对革命先烈们的宣传力度显然是不足的,为此,李涛特意写了一封长达三千字的书信寄给了汝城县的县委——
“我县地处较为偏僻,向称闭塞之区,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和湘南起义等几次人民革命运动……朱青勋于1926年春入党后,是年5月,以……1927年8月15日,朱青勋为掩护广东惠潮农军撤出敌重围,英勇献身,年仅33岁……建议县委尽可能搜集朱青勋等先烈的遗物和事迹材料,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汝城县县委收到这封书信后,立刻就作出了动作,并回信邀请李涛参加朱青勋烈士殉难30周年纪念大会。
时隔三十年重返故土
借着汝城县举办纪念朱青勋烈士殉难30周年的机会,他从北京赶回故乡。
时隔30年,李涛总算是得到了一个机会,再次与故乡重逢。
一路赶往家乡,途径长沙时,省政府主席得到了消息,表示了要陪同的意愿。
但李涛出言劝阻:“我的家乡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你身体又欠佳,一路颠簸实在太辛苦了。”
无奈下,省政府主席只要放弃了这个念头。
等赶到郴州市,当地行署、军分区等隆重集会欢迎李涛同志的到来。
在大会上,李涛发表了即席讲话,回忆了从前的“雪耻会”、“后援会”和湘南起义等众多革命大事。
在郴州市,他有许多回忆。
他在湖南省立郴州第七联合中学读书期间,经常和朱青勋、宋清贤在客栈一起研究革命理论,在这里,他把自己的名字从朱湘民改成了朱炽。
后来五四浪潮卷到这里时,他参加了“雪耻会”、“后援会”,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并在郴州孙开球、喻原极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写了一首诗,以此纪念从前经历过的种种。
但无论如何,郴州市也不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地。
1957年11月,对于汝城县来说,似乎是寻常的一天。
田间一片祥和,炊烟渺渺,再也不见当年匪患不断的景象。
李涛记忆中最深刻的村前东北面的金星寨,如今已是郁郁葱葱,此情此景,可以称得上是一派祥和。
但对于李涛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七点,坐了十一个小时的车,李涛夫妇总算是到达了故乡。
下了车之后,身边的警卫员也紧随其后,警惕地注意着四周的环境,他却挥了挥手:“别紧张,到家了,都休息去吧。”
或许是因为到了故土,他也在不觉间放松了下来。
亲友乡邻都赶上前来,用着他最熟悉的家乡话跟他问好。
从小便听着他事迹长大的侄儿更是上前来,稀罕地摸着李涛帽子上的红五星,问:“大伯,你这帽子给我戴戴好吗?”
在得到李涛许可之后,小豆丁直接戴着这一顶军帽冲出了屋子,和一群小朋友去玩捉土匪的游戏去了。
背井离乡30年,故乡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父母皆已去世,长辈中只余三叔一人在世,李涛便住在三叔家里。
入夜,叔侄在聊天时,三叔涕泪不断,李涛更是感慨:“当年韶光兵变,汝城特务营遭劫,要不是你们救我,我就没有今天了。”
他对围在屋子周围的父老乡亲鞠躬致谢:“感谢大家支持我走上革命道路,大家为我,更为了革命成功,吃了苦,受了罪,我深深地谢谢大家。”
乡亲们听后,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在1927年秋,中国工农革命军二师一团和军范石生十六军建立合作关系,接受了特务营的番令,驻扎在韶关,而李涛便是特务营的党委书记。
结果到了次年1月,特务营发动湘南起义,因为行动迟缓于2月6日凌晨遭十六军围攻,特务营营长中弹身亡,而李涛则是在老乡的掩护下安全脱险。
那时,全村群众都受到了敌军的严刑拷问,但愣是没有一个人把李涛的去向供出来。
李涛80岁的祖母直接被抓去当了人质,是李家人变卖祖地才把人赎回来了。
回乡之后,李涛夫妇步行一公里来到父母、祖母坟前鞠躬、默哀,以表自己的思念,并将事前写好的《念祖母》一诗朗诵给在场所有人听。
次日清晨,他把自家多年的积蓄拿出来,挨家挨户分给乡邻,鼓励乡亲们按照党指引的方向去努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但他无法忘记,自己此次返乡是带着任务回来的,那便是到家乡宣传革命事迹,提高青少年的革命斗争意识。
在家乡宣传革命意识
回乡两天后,李涛的方言记忆被激活了,他干脆不要随身秘书记录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用方言跟乡亲们交流。
他去了延寿高小为全校师生讲革命历史。
那天,全校师生100多人全部到齐,李涛发现大家都是站着听自己讲话,便也跟着站了起来。
天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师生们不打伞,他也不要警卫员给自己打,就冒雨站着,给大家说从前的故事。
李涛很是风趣,问:“同学们,大粪臭不臭啊?”
“臭!”
他笑着回答:“臭?我说香!大粪可是农民伯伯的宝贝!农民挖地、播种、浇大粪、除草,种出了稻谷,我们再把稻谷做成了大米,大米煮成了米饭,你们说香不香呀?”
“香!”
李涛接着说: “对呀,所以说,大粪是香的。我小时候跟着奶奶学种地,用手挖粪,种出的红薯好大……延安时期,生活十分艰苦,没有足够的供给,朱总司令发动我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我种的白菜可大了,还受到过夸奖哩。所以呀,同学们,今天有好日子读书,就不要忘本,我们要学好文化,掌握过硬本领,还要发扬革命传统,热爱劳动,热爱农民,热爱家乡,做一个有觉悟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他这一番话,让全校师生印象深刻,许多人至今依旧记忆犹新。
此外,他还去了村子里唯一的地主家里,对他进行思想教育。
地主一见到李涛,便浑身颤抖,冒出冷汗。
李涛并没有出言威胁,只是对他说:“李昭明,你听着,过去你们欺压剥削百姓,现在劳苦大众翻身做主,新旧社会两重天,你的唯一出路就是要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服从共产党和人民的管制,重新做人,改造自新。”
地主连番说是。
在最后,李涛出席了纪念朱青勋烈士的殉难30周年大会。
会上,他深情回忆了朱青勋烈士的个人事迹。
在纪念大会结束之后,李涛同县委书记等人,研究了朱青勋烈士遗骨安葬、立碑等事宜。
最终,在1958年元旦日,朱青勋烈士亭落成,县里举办了隆重的落成典礼,而当日,李涛因治病未能出席,只能发来贺电。
即便是在他离开故乡之后,他也始终不忘记从前那些与他同生共死的战友。
了解到战友叶繁枝在新中国成立后,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气节,哪怕是家境贫寒,自己又年迈多病,却从来不伸手要任何东西,他便自己每个月寄30元生活费给他,一直到他去世。
而他家乡人也谨记他的教诲,就如他的侄儿,在改名为李世道后,考取了师范学校,在延寿这个穷乡僻壤之地从事教育工作40年,现已退休。
可以说,李涛上将此行,不仅完成了任务,还为朱青勋等烈士做了实事,了却了心愿,为故乡带去了巨大改变,收获颇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