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冬,97岁的钱学森躺在病榻上久了,便让前来探望自己的儿子儿子钱永刚把床摇高,将他扶着坐起来,以便自己能读一下报纸,顺便坐着也舒服些。
房间里很安静,突然,钱学森对钱永刚说:“我想在这支个电视,我的钱够不够买台电视?”
钱永刚愣了一下,随即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
想当年,历经波折才回国的钱学森,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着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为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的领导下,1960 年,中国第一枚国产导弹发射成功;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从此敲开了太空的大门。
钱学森为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他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重要的话语权,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生活却极其简朴,国家给予他副部级待遇,但钱学森一次都没用过特权,国家说给他配一辆汽车,方便他外出。
但钱学森却表示不用浪费国家的资源,他出门走路就好,再不行就坐坐公交车也可以。
他的睡衣是补了又补的补丁,当儿子钱永刚提出要给他换一件新睡衣时,他沉默了一会儿才说:“毛主席穿的睡衣,也打了这么多补丁……如果我追求的是物质上的东西,当年就不会回国了。”
钱学森心里一直关注的是国家,他觉得自己的一切,包括财富都应该为国家服务,他经历国新中国刚成立时的艰难,所以,他尽可能地节省个人开支,把钱都花在国家的科研建设上。
在他看来,物质上的奢华与享受,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他更希望将资源投入到科研事业中,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而他的这种精神也影响着儿子钱永刚。
但钱永刚没想到的是,父亲钱学森竟连电视也不舍得买,要知道,那时候的电视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了,价格对于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来说,不是问题,也不该成为问题。
之前钱永刚见父亲喜欢看新闻,但年纪大了以后,眼睛看得不是那么清晰,于是给他买了一个收音机,让他听新闻。
但钱学森连连摆手说:“老了,耳朵听得很辛苦!”于是,钱学森还是保持着看报纸的习惯。
2008年,钱学森已经97岁,年纪大的他行动不便,所以在他的床上有一张小小的移动桌。
钱学森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拿起旁边的报纸,阅读上面的内容,报纸是他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
钱永刚得知父亲想安装电视,马上就红着眼眶去商场,他越想越不是滋味。父亲是著名的科学家,97岁才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视,这话说出去谁信?
但这就是钱学森,他是一个一心扑在科研事业上,对物质生活毫无所求的人。
电视买来后,深受钱学森的喜欢,他看得起劲经常忘了时间。每当家人提醒他时,钱学森总是打趣道:“老了,倒成了电视迷。”
其实他哪里是电视迷呢,他看电视的唯一目的,就是想更直观地了解国家的情况和发展,这也成为他晚年生活的一抹亮色。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因病在北京逝世,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像钱学森这样爱国又无私的科学家还有很多,例如“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2021年,向中国船舶七一九所捐赠1100万元,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除此以外,黄旭华还给自己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桂林中学等捐款或设立基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无论是钱学森,还是黄旭华,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短短几十年里,我国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离不开像钱学森这样的“国之脊梁”的辛勤付出。
钱学森为了国家的事业,默默无闻,不求名不求利,将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国家,这种舍身忘我的深明大义,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缅怀。
他是国家的英雄,是我们民族的榜样,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的功绩。
钱学森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为国家科学事业拼搏的一生,在祖国需要时,他毫不犹豫地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投身于艰苦的国防事业,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奉献一生。
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盛世中华,都是因为有他在默默地替我们负重前行,他才是我们要追的明星。
摸一摸我们背后的脊梁骨,有一根是钱学森给的,是他让我们在世界中站了起来,向钱学森致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