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其实就如同一个水池,市场的总股本如同水池的底面积,总市值好似水池的水量,而市场的点位则像水池的水位。想要水位上涨,就得不停地往池子里注水。同样,A股的每一轮牛市往往都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缘由,突然有大量增量资金涌入所导致的,而这些增量资金的性质通常会决定该轮牛市的主线。
比如说,14 至 15 年,增量资金主要是融资盘,甚至是 10 倍融资盘。这类资金对标的的弹性要求极高,否则盈利都不够融资成本。能够满足部分需求的只有满口谎言的渣男,能满足这类 10 倍配资胃口的唯有纯题材的并购重组概念。于是,当时并购重组概念股扎堆的创业板暴涨,大幅跑赢沪深 300。
再比如 2016 年,保监会给险资松绑,险资开始涉足 A 股。那保险公司想要什么呢?要稳,要分红,要不能影响保险公司业务开展,不能给保险公司带来现金流挤兑的压力。于是,在险资的偏好下,当年 A 股上涨的主线就是盈利稳定且持续增长的地产股。
咱们说近一年,就在去年下半年,A股凄风苦雨,在连续两年多的大熊市里,越来越多的资金对 A 股的长期赚钱效应产生质疑。那个时候,说自己是价值投资者简直就是挨骂。于是,不在意市场贝塔的量化资金横空出世,吸引了越来越多资金的投入,进而成为不可忽视的增量资金,夺取了市场的定价权。量化基金追求的是能够炒作,能够利用资金优势以小博大。这样的结果就是在如此糟糕的市场情况下,微盘股一枝独秀,龙飞九天。
最后,今年下半年市场利率不断下跌,买家已经无法覆盖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于是险资开始进军 A 股。前面说过险资要的是稳增长、稳分红,所以市场主线就变成了以银行为核心的红利股,300 红利大幅跑赢 300 成长。其实,背后的逻辑和 16 年涨地产如出一辙,只是时过境迁,标的的性质有所变化罢了。
说这些,只是想表明足够的增量资金会因羊群效应而夺得市场的定价权。增量资金的性质与市场主线花落谁家紧密相关。那本轮市场的主要增量资金是谁呢?在 11 月上行之前,是散户,具体来说是 9 月 24 号新政之后被一个又一个直播间忽悠进场的新手。
这类资金由于缺乏经验,在部分无良主播的忽悠下,对 A 股的赚钱效应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于是,他们天真地认为 A 股就应该是随便连板、一年十倍。是不是特别熟悉?没错,这和前面提到的 14 年融资牛如出一辙,他们都对标的的弹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于是,最终青睐的标的也完全一致,那就是炒小炒烂、炒 ST、炒并购重组。并购重组概念从 9 月 24 号到 10 月 30 号,一个多月暴涨了 62%,大幅跑赢沪深 300。毕竟,在满分 100 分的情况下,只有那些成绩最差的学生才有可能在下次考试进步 100 分。
当然,随着一大批直播间被封,一小部分头部主播入狱,这波直播牛已经结束。那目前对市场会产生影响的增量资金是谁呢?是融资盘。自从 9 月 24 号新政以来,我们的融资余额直线上升,已经非常接近 2021 年的前高,而且上涨的斜率几乎是 90°直线上升。那融资盘一直青睐什么样的标的呢?
高弹性成长股。没有足够的赚钱预期,谁会闲着没事借钱炒股?这类标的需要几个特点。
第一,不需要被证实,但短期不能被证伪;
第二,可以没有业绩兑现,但一定要持续有利好驱动;
第三,可以不脚踏实地,但得能吹出星辰大海。
我能想到的主线,可能是以国产替代为核心的芯片、电子、整车和信创;再拓宽一点,可能还加上 A 股著名的渣男二人组——军工和券商。当然,科技类渣男行业的投资难度极大,更建议通过持有相关概念的主动基金去投资。如果你完全不信任基金经理,那么直接拿科创板或者相关行业 ETF 也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