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为什么要回红色中国?”1954年8月7日傍晚,波士顿开往纽约的火车上,一名列车员的突然提问让师昌绪心中一惊。

他尽力强作镇定,平静地回答:“我只是想回家孝顺父母,娶妻生子”。并说了“父母在不远游”的中国传统理念。师昌绪的解释似乎说服了这位年约五十的列车员,他没有再继续追问。

为了能够早日回到祖国,师昌绪与张兴钤、林正仙等人一直都是秘密地进行宣传活动。他们必须谨慎行事,避免引起美国当局的注意。由于信件不能在波士顿大量发出,也不敢在家中使用电话,每次通话都要跑到电话亭。他们清楚,一旦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盯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列车缓缓驶离,师昌绪却暗自思忖,那个列车员为何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直到返回波士顿后,他才恍然大悟,《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了他的专访,并在报头配有他的大照片,火车上的那一幕,不过是一场虚惊。

师昌绪暗自松了一口气,但他的归国之路仍然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对师昌绪的专访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48年,师昌绪怀揣梦想赴美深造,先后在密苏里大学罗拉矿冶学院和欧特丹大学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他本打算立即返回祖国,然而,正值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移民局对中国留学生实施了严厉的政策,导致他们的护照被没收,归国之路一时受阻。因此,他不得不留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继续进行研究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年,师昌绪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

来源|中国网

自1952年6月抵达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起,师昌绪在研究工作之余,积极参与中国留学生争取回国的斗争,勇敢地与美国政府展开了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为了实现回国的愿望,师昌绪与李恒德等人积极联络有相同愿望的留学生,他们交流国内情况,讨论回国策略,决定与美国当局进行坚决斗争。

1953年夏天,他们在新泽西州举行了一次研讨会,经过对形势的认真分析,师昌绪和他的同伴们意识到,要想成功争取回国,必须将问题公开化,以留学生集体力量向美国政府施压,并争取博得美国社会及民众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年7月,为争取回国的第一次聚会

(Medford湖畔),李恒德(左二)、师昌绪(左四)、陈能宽(左五)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他们起草了一封致周恩来总理的信,把美国扣留中国留学生的情况向祖国汇报,为祖国提供确切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学生致周恩来的信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留学生的签名信完成后,如何送交到国内成了一个难题。经过多方的努力,最后师昌绪找到一位印度朋友,通过印度驻美大使馆教育参赞将信件转回给中国。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中国代表团提出了美国无理扣留中国留学生的问题。这场归国风波在美国国内电台、报纸上闹得沸沸扬扬。《波士顿环球报》还以通栏大标题报道在美的中国学生要求回到中国的消息,并刊登了师昌绪等3名中国留学生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士顿环球报》在头版头条刊登师昌绪(左)、林正仙(中)、张兴钤(右)接受记者采访的照片

来源|中物院曙光视点

此外,师昌绪和他的同学们还策划了一次大胆的行动——26位中国留学生联名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写了一封公开信,表达他们回国的坚定愿望。这封信也在波士顿被秘密印刷,并分发给了国会参议员、部分群众团体、各大报社以及联合国总部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年8月,26位中国留学生联名

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信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在这场归国风波中,师昌绪和同学们的努力取得了成果。美国迫于国内外压力,22名中国留学生在1954年得以回国。次年,美国政府再次放行了包括师昌绪在内的76名中国留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中国留美学生回国之前留影

左一为师昌绪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为了挽留师昌绪,他的导师柯恩教授允诺给他提供更高的职位和更丰富的报酬。师昌绪谢绝了导师的热情挽留,说:“在美国我无关紧要,但我的祖国需要我!”

1955年6月,师昌绪从美国旧金山码头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客轮踏上了回国的归途。归国后,师昌绪将他在海外积累的深厚学识和丰富经验,无私地奉献给了我国的金属研究所,推动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

回到祖国20多年后,师昌绪因公再次来到美国。有人问他:“你后悔不后悔回国?”他笑答:“我虽没有汽车洋房,但生活无忧无虑。”

师昌绪的名字,不仅与他的成果一同被世人铭记,更与他那段跨越重洋、坚定归国的历程紧密相连,成为我国留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

[1]师昌绪.《在人生道路上(师昌绪自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他是中国科学家,曾向美国总统写信抗争两次登上美国头条,国内却鲜为人知[OL].科学网,2019-11-08.

[3]张蕾.师昌绪:“什么地方需要我,我就到那里去!”[N].光明日报,2021-08-16.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