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帝王诗文50讲之四十五:

闯王来了不纳粮

北京|朱辉军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中,大概是知名度最高的。民间传说暂不提,就说现代几个例证。1944年郭沫若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曾作为中共延安整风文件之一下发;毛泽东多次谈到李自成,其“进京赶考”的精辟论述广为流传;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共五卷,其中第二卷于1982年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金庸对李自成更是格外青睐,在其小说《碧血剑》、《鹿鼎记》中,李自成均有出场,并与陈圆圆育有一女阿珂,而在《雪山飞狐》里,则是重要的线索人物。李自成的塑像,在北京城北屹立了数十年,默默注视着古都的岁月沧桑。

在明末天下大乱之际,李自成起初只是众多起义者之一,而且历经坎坷。

他1629年(崇祯二年)起事后,转战汉中等地。1636年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战败被杀。其残部投奔李自成,推李为“闯王”。次年,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对农民军各个击破。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也被官兵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李自成在山中得以喘息。

当年冬,李自成驻扎在富水关南的生龙寨,并娶妻生子。这期间,李自成总结征战经验及教训,写下了一些诗作。

《商洛偶吟》表达了他愉悦的心情和坚定的决心:

剑光闪闪亘长虹,百怪惊逃竟避锋。

点缀江山无限景,吟身疑在画图中。

另一首作于崇祯十二年五月的诗中,李自成抒发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

收拾残破费经营,暂驻商洛苦练兵。

月夜贪看击剑晚,星晨风送马蹄轻。

有些人讥之为“顺口溜”,未免带有偏见。李自成的这两首诗,内蕴豪气,却以轻松的方式表达出来,甚至很有些诗情画意的,使诗的意境形成巨大的张力,实是相当出色的佳作。

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再次反叛,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郑廉在《豫变纪略》载李自成大赈饥民的盛况:“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李自成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均田赋”的农民起义领袖。民谣于是欢呼“迎闯王,不纳粮”,李自成的声威达到了巅峰。

于是,李自成也开始做起了皇帝梦。1643年5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

做了皇帝的李自成,立即挥师东征北京。向北京进军的途中,发布了著名的《永昌元年诏书》。全文如下:

上帝鉴观,实谁求填;下民归往,抵切来苏。命既靡常,情尤可见。粤用往代,爱知得失之由,鉴往识今,每悉治忽之故。

咨尔明朝,久席泰宁,寝弛纲纪。君非甚暗,孤立而沥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甚至贿通宫府,朝廷之威福日移,利擅宗绅,闯左之脂膏尽竭。公侯皆食肉纨挎,而侍为腹心;宦官悉龄糠犬豚,而借其耳目。狱囚累晃,士无报礼之心,征敛重重,民有惜亡之恨。肆吴天既穷乎仁爱,致兆民爱苦于灾浸。

朕起布衣,目击惟伎之形,身切病疚之痛。念兹普天率上,戍罹困穷,柜忍易水态山,未苏汤火。躬于恒冀,绥靖黔黎。犹虑尔君尔臣,未达帝心,未喻联意。是以质言正告:尔能体天念祖,度德审几,将加惠前人,不吝异数。如枯如来,享柑永延,用彰尔之孝,有室有家,民人管庆,用彰尔之仁。凡兹百工,勉保乃辟,绵商孙之厚禄,废嘉客之休声。克弹厥酞,臣谊靡忒。惟今诏告,允布腹心。君其念哉,罔恫怨于宗工,勿贴危于臣庶。臣其慎哉,尚效忠于君父,广贻毁于身家。永昌元年谨诏。

所谓“诏书”,倒更像“讨明檄文”。历史上,李密、骆宾王等都写过非常出色的讨伐檄文,此篇也不错。文中对明王朝君臣的指斥,鞭辟入里,甚至可以用于大多数末代皇朝,因此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质言正告”者,大义凛然,铿锵有力。特别是所述“粤用往代,爱知得失之由;鉴往识今,每悉治忽之故”,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

1644年二月李自成率部渡过黄河,一路攻城略地。三月十五日农民军抵达居庸关,守军将士大多不战而降。李自成于是诗兴大发:

夜步山路情思千,皓月繁星迎日现。

仰首静观天象吉,有期定重登金殿。

李自成信心满满,志在必得。不过此诗水平一般,倒真有点像“顺口溜”了。

农民军进入北京南郊,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可惜谈判破裂。三月十九日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桢带着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大臣皆己逃散。崇祯遂前往景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李自成下令将崇祯“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入北京之初,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好景不长,从二十七日起,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三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剩三万余人,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次日就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同黄巢一样,也犯下了滔天大罪。

从起事伊始,李自成就一直没能脱掉流寇习气。概括起来,即:只知攻城,不知守土;只知征兵,不知抚民;只知招降纳叛,不知大力培养自己的政权建设骨干,故有“流寇”之讥。

1645年(顺治二年),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方式流窜,经邓州、襄阳,入湖北,从此走向败亡。

李自成在一路逃窜途中,悲愤地一连写下两首诗:

天下苍茫一时丢,暂居闯坪卧胆舒。

养气整军待机发,收复失地时铭腑。

风云突变及九洲,天下苍茫尽已丢。

暂辞京城别帝位,摆脱围追苦寻路。

携眷今走闯坪过,夜深子时将身宿。

曾经此地无人敌,悲今军败不成伍。

望月静思光复计,不知天明军何处。

此庄环山皆险峻,困龙暂固此滩舟。

越过苦竹湖广地,驻军通城且安舒。

整军有待赴京日,重振朝纲江山固。

可惜大势已去,李自成无论怎样苦思大计、收拾残兵,都已无力回天。败退到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后,被忠于明朝的程九伯地方民兵杀死,遗体不知何处。

但对于李自成的归宿历来有争议。最有代表性并有一定可信度的,是夹山寺禅隐说。称李自成最后成功脱逃,在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出家,名奉天玉和尚。

1981年,石门夹山寺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但也存有不少疑点。

早先,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便相信这一说法,其《太炎文录续编·卷六之上》,首篇即为《李自成遗诗存录》,记载了他获得李自成五首轶诗的前后经过。

既然奉天和尚有可能就是李自成,那我们就不妨看看这位和尚所作的诗吧。传说他曾在一个冬天里做了一百多首咏梅诗,题为《梅花百韵》。我们姑且看章太炎先生获得的五首中的两首:

《香雪梅》歌颂了雪梅的高洁:

白玉花心白玉妆,枝枝倒挂笋琳琅。

敲窗窜壁高低舞,又带余香上草堂。

在五首诗中,比较而言,这首是相当不错的。后两句,表面在写雪梅,实际上还是折射了自己不安于现状,试图有所作为的意愿。

《放鹤梅》则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先生深隐湖山水,爱把冰花湖上栽。

一味赏花性情古,梅妻鹤子日和谐。

“先生深隐湖山水”,指的是号称“和靖先生”的北宋隐逸诗人林逋。这位先生特别喜欢植梅养鹤,并对朋友宣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既“深隐”又“性情古”,由表及里,由“林”及“李”,套到此时此刻的“李自成”头上,倒也还基本贴切。

当然,虽有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发掘与考证,也还是不能确证:奉天玉大和尚就肯定是闯王李自成。这些咏梅诗,姑且作为破解这一历史迷案的线索吧。

作家档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辉军,1961年7月生,湖南籍。共和国第一代文学硕士,资深编审,著名文艺评论家。

2000年2月至2014年2月,先后任中国艺术报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副总编辑。历任公社经营管理干事,县委党校办公室负责人,《文艺学习》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文联研究室期刊处、宣传处处长。曾兼任《中国文艺家》杂志社社长、总编等。

著有《艺术创造主体论》(1988)等10余部;发表各类文章逾千篇。获得各种奖项百余次。其中《沿着马列的足迹——文艺的科学阐释与中国贡献》(2018、2019)系“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先后在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主讲“马列文论”;担任“鲁迅文学奖”、“金鹰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评委。

文艺轻刊 优质原创作品集散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刊定位: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来稿体裁:原创首发小小说、散文、评论、现代诗。1500字左右。拒一稿多投!来稿请用word文档,文字、标点校对精准。

来稿要求:作品+个人简介+作者照片+加主编微信:cms_cq26

投稿邮箱:wyqk_26@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资讯

本刊图片来源于网上

2023年要事回眸

《文艺轻刊》2023年年度最唯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