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粟裕大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名扬天下,获得“战神”美誉。红军时期的粟裕,不显山不露水,长达七年未升迁,担任的最高职务是红七军团参谋长。后来他留守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斗争,新四军改编后才崭露头角,成为陈毅的副手。
粟裕
粟裕的大将军衔,是一战一战打出来的,甚至有元帅资格。不过,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在斗争中也需要一点运气。在粟裕之前,郭如岳曾任红七军团参谋长,建国后却回了甘肃老家,没有任何军衔和职务,只能以务农为生。
郭如岳与粟裕同为红七军团参谋长,一个当了农民,一个位列开国大将,是什么造成他们的发展与境遇大相径庭呢?
郭如岳
教师出身,参加西北军
1901年,郭如岳出生在甘肃省甘南州一个叫做朱旗村的小村子里。朱旗村土地贫瘠,不远处的石头山峰耸入云霄,是甘南最贫困的地区之一。郭如岳出生的时候,赶上清朝末年,兵荒马乱,农民种的那点粮食,随时都会被洗劫一空。
1914年,年仅13岁的郭如岳又经历了一场动乱。当时,河南军阀白朗打进甘南,掀起混乱的波澜,郭如岳被迫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直到局势稍微安定后,他才回到家乡,读完小学后留乡任教。
生活在动乱中的郭如岳思想早早觉醒,迫切想走出山沟。1920年,他考入兰州省立师范学校,经过四年寒窗苦读,又回到家乡教书。此时的他与以往大不一样,虽然任教,却做好了弃笔从军的准备。
1927年,郭如岳打听到一个好消息: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苏联和中共的支持下,创办了西安军事政治学院。郭如岳大喜过望,赴西安考试,如愿成了西安军校的一名学生。不久之后,西北军执行蒋介石的“清党”政策,郭如岳等人得到西北军总政治部副部长、共产党员刘伯坚的帮助,被护送到河南。此后,郭如岳又回校深造,学习电气、无线电技术,迅速成长为技术人才。
军校毕业后,郭如岳被分配到西北军第14军任职,结识了军参谋长赵博生等人。赵博生是地下党员,在后来的宁都起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西北军任职期间,赵博生对郭如岳影响不小,是他革命道路上的领路人。
宁都暴动,参加红军
1930年,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败给蒋介石,孙连仲成了西北军最高军事长官。当时,郭如岳、赵博生、孙毅(开国中将)都在孙连仲麾下效力,不得不接受蒋介石的改编,进入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
部队改编后,郭如岳等人认为生活状况能有所改善,盼望着军饷早点发下来。可没想到,他们等来的不是军饷,而是蒋介石要求26路军南下江西,“围剿”红军的命令。
“这是借刀杀人!”26路军的广大官兵十分不满,不愿到江西去。可不满归不满,蒋介石的命令不能违抗,大家只好坐火车南下,开赴江西与红军交战。
26路军在南昌休整时,第一批军饷终于发下来了。官兵们哭笑不得,吐槽:“这是拿这点钱买咱们的命呢!”
不久之后,26路军参加第二次“围剿”红军的战役,结果高树勋的27师遭遇大败,被迫退守宁都县城。当时,宁都城外都是红军的游击区,26路军的官兵们个个胆战心惊,怕当红军的俘虏。那些高级将领更是吓得不轻,总指挥孙连仲跑去了上海,27师师长高树勋也借口生病留在了南昌。
群龙无首,26路军的将士们士气低落。就在这时,“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略东三省,大家顿时坐不住了,开始思考: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自己人打自己人,图的究竟是什么?
郭如岳的心情同样低落,他亲眼目睹身边的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倒下,每天有几十具尸体被抬到城郊掩埋。而这些死去的战士,大多都是陕、甘、青的农民子弟,参军只为混一口饭吃。
“那种情景惨不忍睹,父母妻儿都盼着他们回家呢!”晚年的郭如岳回忆说。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赵博生说动73旅旅长董振堂、74旅旅长季振同,准备发动宁都暴动,时间定在1931年12月13日。
郭如岳被董振堂委以重任,以73旅代表的身份赶到苏区,与老首长刘伯坚见面。郭如岳还记得,当他来到澎湃县所在地固村时,被一队儿童团团员拦了下来。一群孩子问他:“站住,干什么的?”他回答:“我是宁都白军,来当红军的!”
郭如岳这次到苏区,带回了两个消息:起义推迟一天,在12月14日举行;参加起义的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团,下辖三个军。
12月14日下午,宁都暴动打响,郭如岳起到重要作用。当时,他带领学生连冲进26路军总指挥部电台住处,控制住电报员,禁止他们向国民党南昌行营发电。
随后,郭如岳和战士们一起出发,次日抵达苏区。当看到苏区群众载歌载舞,为起义军送来米、肉等食物时,起义将士们无不热泪盈眶,感叹:“红军真好,苏区群众真好啊!”
红37师政委赖传珠
红七军团参谋长,战功赫赫
宁都起义,为中央苏区带来了1.7万的部队,组建起一个主力军团——红五军团。郭如岳因为起义有功,被任命为红五军团13军37师109团团长。仅仅一个月后,他又升任37师师长,成了红军的师级干部。
红37师刚刚整训完毕,就参加了赣州战役。这场战役打得异常艰难,红三军团1师被国军包围,郭如岳率领37师拼死救援,才将1师救了出来。不幸的是,师政委欧阳健在战斗中牺牲,由赖传珠(开国上将)接任,与郭如岳搭档。
1932年7月,郭如岳又率部参加了南雄水口战役,痛击粤军。红37师与敌激战两天两夜,伤亡较大,师长郭如岳也身负重伤,回后方休养。
1933年,郭如岳养伤归来,调闽赣军区,担任参谋长。闽赣军区司令员肖劲光,后来成了开国大将。同年11月,叶剑英接替肖劲光职务,郭如岳仍是军区参谋长。与此同时,郭如岳还是红七军团第一任参谋长。
红军时期,郭如岳在叶帅、肖劲光手下工作,资历虽然不高,但有率部起义之功,战功卓越,为什么后来默默无闻了呢?要知道,他在红37师的搭档赖传珠,后来是开国上将。他在红七军团当参谋长,两个继任者曹里怀、粟裕,一个带出了四野47军,授中将,一个在解放战争中百战百胜,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将。
以郭如岳的贡献,他本来也应该是开国将军,甚至应该是上将,为何后来埋没乡野,成了农民呢?
不幸被俘,建国后回乡种田
郭如岳并未跟随红七军团北上,1933年底,他就离开红七军团,回老部队红五军团去了。第五次反“围剿”期间,郭如岳被任命为红34师参谋长、100团团长,协助师长陈树湘指挥作战。
熟悉历史的人知道,陈树湘在血战湘江时被俘,扯断肠子英勇就义,红34师6000闽西子弟几乎死伤殆尽。不过,郭如岳并未参加长征,而是因病留守苏区。
如果他参加长征,结局将会如何呢?他也许会牺牲,也许能渡过难关,日后被委以重任。要知道,接替他当100团团长的韩伟,在湘江之战中幸存,后来成了开国中将。
留守中央苏区的郭如岳,迎来了另一种结局。红军主力离开后,面对蒋军几十万大军的合围,留守红军被迫执行“九路突围”。结果在突围途中,郭如岳不幸被俘,被押解到南昌行营。
陈毅在上海
1935年,郭如岳被冠以“危害国民罪”的罪名,判刑15年。幸运的是,一年后西安事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郭如岳被放了出来。因为找不到组织,他只好流落上海,一边做临时工一边支持抗战。
1949年,三野大军解放上海。郭如岳听说昔日首长陈毅当了上海市长,立马写信求助。陈毅听说他还活着,立马和他见面,让他到宋时轮的9兵团教导团当了教育参谋。
1950年底,9兵团奉命入朝,郭如岳本来也在入朝的队列。不过部队抵达东北时,他被留了下来,负责整理作战材料。
随后,9兵团入朝打响长津湖战役,但也没郭如岳什么事了。1953年朝鲜停战,郭如岳没获得多少功名,干脆选择退伍,回了甘肃老家。
晚年的郭如岳
26年前,郭如岳怀揣报国理想,参加了冯玉祥的部队,26年后回乡,家乡早已安定,壮士归来。郭如岳没有军职,身边只有爱人和一副担子,一头挑着孩子,一头挑着书籍。
郭如岳脱下戎装,过上了普通的务农生活,农闲时读书看报,悠然度过后半生。
直到1981年,郭如岳的昔日战友、时任民政部副部长的袁血卒,打听到郭如岳的下落,千里迢迢来看他,才揭开了他的身份。
此后,郭如岳的境遇改观了不少,被选为甘南州政协委员,晚年在文史馆工作,记录了宁都暴动的整个经过。
1990年,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走完了91岁的一生,在故乡朱旗村去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