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2日,北伐军第10军军长王天培在杭州被枪决,罪名是进攻徐州不利,贻误战机。然而到了1928年8月,国民政府又给王天培平反昭雪了,还给发了抚恤金,恢复了名誉,这一反一正的对比,前后时间不到一年,也是非常的有意思。
王天培是黔军,除了是第10军军长,还有第三路军前敌总指挥的头衔,在武汉政府任命的将领里位列第一,所部近九万人,远远超过了一个军的实力,然而本该在日后能够趁着北伐红利分到一杯羹的王天培却被枪毙了,结局还不如北伐中被收编的那些部队,实在是令人唏嘘,活着的话也是妥妥的大佬一枚。
他到底做了什么事,得罪了哪些人,让他这样咖位的将领落得被枪毙的结局,今天就来说一说以王天培为首的黔军的故事。
黔军当年也是一方大势力
王天培历经贵州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培育后毕业于保定军校,算是那个年代毕业的精英级军官,比绝大多数速成学堂以及讲武堂毕业的军官要高出一大截。
贵州在那个年代是个军事大省,不论是参加各种反对袁大头还是反北洋军阀的各类运动,贵州军阀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黔军还能和滇军一起把川军按在地上摩擦,实力也是非常的雄厚的,另外黔军在抗战中也表现不俗,很有战绩,至于为什么说黔军是吃草的羊,纯粹是中后期王家烈主政贵州时候的表现太过拉胯,因而成了被调侃的对象。
纵观贵州走出的军事大佬,何应钦肯定是位列第一,何应钦是日本陆士毕业,早年也在黔军服务,至于他最后为什么投奔老蒋,这个就和王天培有关系了,一句话概括下,就是王天培在,就没有何应钦的地位,所以说为啥黔军在北伐中会不让人待见,这是个原因之一,而且黔军两个大佬死的都非常惨,王天培的同僚袁祖铭,也在北伐期间被唐生智给弄死了,就此,黔军一蹶不振,没了地位。
通俗地讲,王天培这人不是很圆滑,而且他这人还居然有点纯粹,虽然是军阀,但是却很拥护孙中山,心中也有革命理想,纯粹的性格加有理想,就很要命,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个另类,这样人就会很清高,不服管,牛逼哄哄的,他看别人不爽,别人就看他更不爽了。
北伐开始后王天培积极响应,而且行动迅速,他手底下有两个师,进攻湖南后收编吴佩孚部队实力得到了扩充,一个军就扩成了这样的番号:第28、29、30师,新编教导第1、2、3师,独立团和炮兵团,九万人,体量非常的大。
这还只是王天培的部队,另外一个大佬袁祖铭也就是第12军还没有出动,他是北伐军左翼军总指挥,这个咖位很是了得,但是袁祖铭还是观望心理,让老蒋非常的不爽,同样,此时袁祖铭主力都在湖南,也影响了唐生智,所以在1927年1月,唐生智摆了鸿门宴砍了袁祖铭的脑袋,让黔军立马失了一个臂膀。
唐生智绝对是个狠人,别看他信佛教,信仰对他来说只是个幌子,他杀起人来都不带考虑的,黔军军长袁祖铭、彭汉章的部队均在北伐期间被唐生智镇压,俩人都被他杀了,而且对暗通桂系的手下军官也不手软,同样是杀。北伐当时是一个风口,对于军阀来说,争取的是坐天下的机会,谁甘心就当个军长呢?
唐生智不这样想,老蒋也不这样想,至于黔军将领们,肯定是没想到。
在当时,黔军有六个军的番号。算是相当大的一股势力。
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袁祖铭是心仪北洋政府的,被杀了也说的过去,而王天培是一直心仪南方政府,二人在这方面有矛盾。
我之前的文章说过北伐军内部并不统一,而且相互敌视,各路部队都有自己的算盘。
北伐最初几个军,除了第1军之外,剩下的都是广州政府的贴牌部队,矛盾存在不可避免,这个现象真的是历史上一个特别奇葩的一幕,一个内部矛盾丛生的军事集团居然能够北伐成功,这说明北洋军阀真的是太烂了。
此时手里有党权的武汉方面自然和手里有军权的老蒋矛盾日益明显,在武汉方面看来,老蒋就是应该当小弟的,可是老蒋手里有军权就懒得和武汉方面BB,手里有兵你能奈我何?
而王天培和黄埔系的矛盾,也是更大,基于这个原因,武汉方面自然就看中了王天培,要求王天培参与倒蒋。
可是王天培没有答应武汉,但是他持续和武汉保持接触。
王天培和老蒋
1927年4月,王天培任第三路军前敌总指挥,当时老蒋方面北伐军总共三个路军,第一路军何应钦,第二路军老蒋(白崇禧代行),第三路军李宗仁,所以王天培别看是军长,地位一目了然。
此时的各路黔军已经被解决的差不多了,贵州方面留守周西成,原本实力强劲的黔军,就剩下了王天培一支劲旅。
第10军在当时是老蒋的得力部队,打仗方面还是挺有一套的。
第三路军作战方向在津浦路上,也就是说,徐州是他们的作战方向,第三路军从总指挥上看其实就能看出来他们都是非老蒋派系军阀,以湘军和黔军为主,加上桂军部队,一仗下来,伤亡巨大。
伤亡大在所难免,更主要的是一碗水端不平,第10军四个月没发军饷,部队闹饷对于王天培来说是个很麻烦的事情,这也是他被枪毙的一个诱因。
1927年7月,老冯的总参议熊斌到徐州见老蒋,商洽双方合作北伐事宜。熊斌到徐州时,在南京的老蒋指示王天培到车站欢迎。
熊斌前期在北洋政府供职,在陆军大学也上过学,参谋军官出身,后来加入老冯阵营,和保定军校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见到熊斌,王天培也是发了一阵的牢骚:
我所率的是云、贵子弟兵,转战万里,从事革命,伤亡损失既大,补充没有,待遇又不平,我们在前线与敌作战,他们却往后撤,留我在前方送死,我也不干了。
牢骚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就是老蒋和王天培双方都看着不顺眼。
这个节骨眼上,孙传芳和直鲁联军进攻徐州,7月24日徐州失守,而后又反攻失利。
从电报上看,王天培貌似根本不听老蒋的指挥了。
7月27日,蒋介石又连电王天培,其中一电:
辰电悉。贵军须照作战命令进行,不得推诿。吾兄素称壮者,岂可自馁?否则革命精神一失,何以对总理而报党国?请兄以后勿再作怯弱之辞,革命党员贵在百折不回,临危受命,勿存苟免之心也……
7月31日,老蒋抵达前线,接受各军军情通报,按照老蒋的年谱记载,王天培是这样的:
惟以王天培无报告,第二路尚未联络为虑。
8月3日,老蒋致电朱绍良并转何应钦、李宗仁:
我军昨日占领云龙山及徐州车站,逼近城墙,战况甚好,不料于午后六时第十军在卧牛山、九里山车站忽然撤退,以致敌军主力反攻,我攻城部队死伤过多,故决计退至宿州、固镇,惟爆破材料速运宿州或蚌埠,请以此意转告敬之、德邻兄。
能够看出来,老蒋对于王天培非常的不满,徐州战败,老蒋是“羞愤难当”。这就让桂系趁机给老蒋落井下石,要他下野,这让老蒋觉得必须要杀个人祭天,那么发泄的对象,也就是王天培了。
其实这事王天培也不容易,当时主力都被调走了,单单王天培和李宗仁在津浦路上,徐州重地,部队闹饷,也就是这么回事。
但是老蒋不管,他以开会的名义抓了王天培,方式和后来干掉韩复榘一个样。
8月9日,老蒋电令王天培到南京参加军事会议。王天培准备走时,弟弟王天锡劝说:“蒋刚和你见面不久,又有什么要事面商,恐怕是圈套哩!不如叫傅(觉民)参谋长去好些。”
王天锡又说:“听说南京倒蒋的声浪很高,你只身前去,何应钦、朱绍良、谷正伦(都是投靠老蒋的黔系军人,但是相互又不对付)等放得下你吗?还是不去好些。”
王天培说:“你真是个小器皿,现在还提那些旧事干什么?何应钦等敢拿我怎样?”
何应钦还真不怕他。
在8月10日,去了南京的王天培,当天就被抓了,王天培第10军随即被老蒋分化收编,老蒋太喜欢这支部队了,看着心痒痒。
关于他被抓,老蒋的资料里有这样一句话:扣留王天培以为战阵无勇者戒。
徐州战败,仅仅是王天培被杀的一个原因,这里面还包含了政治因素,那就是王天培不懂政治,表现消极。
因为宁汉分裂后,武汉方向以唐生智为主力控制了一部分部队,1927年8月4日,武汉方面委任了归附他们的13个军长,其中就有王天培的大名。
这时候王天培还在津浦路上呢,这个当口,老蒋真得杀个人祭天了。
王天培和何应钦
除了老蒋,王天培和何应钦关系也是非常的差。俩人还是贵州陆军小学的同学,可是王天培就是看不上何应钦。
因为何应钦是个婆婆妈妈的人,同时,他也想拉着王天培一起共事,按照黔军派系来看的话,何应钦和王天培不是一路人,因为那时候的黔军大佬王文华和何应钦是一个派系,后来被袁祖铭干掉了,以至于袁部旧蒋王天培自然和何应钦泾渭分明,导致何应钦最终被排挤出贵州,无处可去。
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很多省都不是铁板一块,全国有多少军阀,那么一个省里就有多少派系,当年我数湘军派系都给数吐了,可见那时候一个省里争权夺利有多恶心。
当年王文华当黔军大佬的时候,黔军内部就是日本陆士和保定军校派系组成,结果可想而知,保定派系肯定是被打压了。何应钦、朱绍良和谷正伦等人都是黔军参谋长、旅长,保定军校当然就不行了,也就是团长营长之类的,从这个角度看,王天培就一下子分出来阵营了。
即便是投靠何应钦等人,也没有话语权,话语权,很重要啊,王天培别的不懂,这个他还是懂的,所以他坚决不和日本陆士的人在一条船上。王文华死后,对于朱绍良,王天培的态度是不让他在黔军里担任重要职务。
1928年投靠老蒋的何应钦已经是早期的军政部长了,朱绍良是总参谋长,他俩身居高位,在王天培被抓后没有给王天培说过一句话。
前面说了王天培是个纯粹的人,纯粹的另一个意思就是不会拐弯,他和何应钦关系不好,自然老蒋拿他开刀,何应钦也不会说什么。
纵观黔军大佬,均是惨死,念起之前的恩恩怨怨,何应钦没有说刀下留人为我所用,风水轮流转,当年何应钦走得很狼狈,换了老板却又混的风生水起。
王天培被抓后没有马上被枪毙,老蒋8月12日离开南京下野后,所以这时候的南京的负责人就是何应钦加桂系。
8月14日,与王天培一起被抓的第10军政训处主任甘嘉仪被释放了,而王天培被押解到位于杭州的浙江省防指挥部。
省防军司令蒋伯诚原来是何应钦的参谋长。
随后,王天培就被枪毙了。
王天培和桂系
王天培死前,桂系也没有给他说话。
对于桂系来说,王天培是以下犯上,第10军攻占徐州后,王天培也是大放厥词,说第10军在津浦路正面足够用。
李宗仁当然生气了,就把第7军调到后面去了,让王天培自己守津浦路。
其实按理来说王天培是桂系的拉拢对象才对,但是拿下徐州后的王天培已经居功自傲,与老冯的部队由陇海路会师徐州后,王天培也是自负到极致,他作为前敌总指挥,对于桂系也是一顿的贬损:
第7军行军都是坐火车,我们都是徒步,他们待遇也比我们高,还夸张战果,另外就是到处委任地方官。
也就是说桂系走哪都是抢地盘。
这话说得确实过分,北伐中桂系打仗是没问题的。
所以桂系后来在第10军背后看热闹,也是自然的。
第10军拿下徐州后已经伤亡很大,没军饷,士气非常的糟糕,也不知道王天培哪来的自信。
而有人劝王天培多向南京打电报联络感情的时候,王天培更是当了一把钢铁直男:“电报政策”不可取,那些人打仗都在电报里冲锋陷阵。
当孙传芳和张宗昌在津浦路反攻的时候,王天培也拒绝部下向第7军求援的建议,他倔强地说:
革命不是哪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事。李在徐州,不是不知道第十军孤立无援,且久战疲惫。他认为应当增援的话,不请求他,他也应该支援;他认为不该援助时,请求他也等于零,任凭他算了,不要去求他。
从这句话就看出来,王天培从北伐开始就没入过门,如果王天培泉下知道见死不救是日后蒋军的一贯套路的话,怕是能气活过来。
王天培不知道自己是咋死的,他在死前写了一首《宁归歌》:
哀我将士兮,万里从征。枵腹从公兮,惨无人知。……孤军奋斗兮,两月余矣。敌众我寡兮,弹尽粮绝。昼夜鏖战兮,精疲力竭。……死伤枕藉兮,惨目伤心。
写的都是自己有多惨,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败了,这篇文章和他之前的骄傲自满完全不一样,为啥说他不知道自己是咋死的呢。
不过还好,二次北伐后,老蒋还是给王天培平反了,不过这个也没有什么用了。
各路军阀参加北伐后大部分全都发家了,但是也没有没发的,比如张发奎和薛岳,有些人是培植出了自己的势力,有些是跟着大哥混。
把自己混没了的,黔军和王天培是头一份,也说明了后来蒋军部队最大的毛病:保存实力、抱团取暖才能生存。
王天培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就先走一步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