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人,是特别的一代人。
从时代角度看,70后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成长期间,也是时代变化最迅速的时光。
有人这样点评:“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导致思想保守,又经历了穷困,逼着自己改善生活,然后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
不管怎样,这一代人都四五十岁了,接下来就要考虑养老的问题。
多数人,通过长年在外打工,或者自己谋业,为晚年准备了退休金。在经济上不会太糟糕。
但仍旧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导致“晚景凄凉”。每一种,都要积极避免或者接纳。
01
“我们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也是不被孝顺的第一代”:儿女一二,难依靠。
在我们的祖辈、父辈的人生里,习惯了按照古人的做法,去预谋养老。
“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是祖辈晚年的真实状况。
我的外公外婆,生了七个儿女,其中五个是儿子。外婆八九十岁的时候,是其中的三个儿子,轮流照顾。
我的祖父母,有五个儿女,三个是儿子。祖父母一直在小儿子家住,其他几个儿女给赡养费。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祖父母也过得还算好。
我这一代,有三姐弟。因而,赡养父母的任务,“一分为三”,也是可以承受住的。万一父母生病了,花五六万,落到我头上的,也就一两万。
看我们的下一代,因为政策、育儿观念的改变,一个、两个孩子的情况很普遍。两个孩子的家庭,多半是一男一女,或者两个女儿。
女儿会出嫁,甚至远嫁他乡。
儿子就一个,那么他能否支撑父母的晚年呢?这真的要捏一把汗。
若是儿子找了独生女,那么就意味着一对夫妻,要管四个老人。夫妻还要管孩子,承担房贷,工作也不一定很稳。这就意味着,儿子的压力很大,难免要顾此失彼。
从家庭人口的变化,还有退休政策的普及等方面看,我们养老,是要靠自己的。还延续老一辈的养老模式,会让儿女特别为难,自己也缺衣少食。
02
“我们是生在故乡的最后一代,也是老不回乡的第一代”:漂泊四方,过余生。
大部分的70后,是农村出生的人,或者在小城出生。
成长期间,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种稻子,放牛,砍柴,捞鱼,都做过。
村口的小河,是我们夏天游泳的地方。后山的野果,特别诱人。
我们也会跟随父母去赶集,感受到农村特有的热闹。集市上的一个包子,一碗粉,都津津有味。
从初中毕业之后,我们陆续外出打工,去大城市。
老家没有太多的出路,赚钱就是靠打零工,而大城市能够有一份持续赚钱的工作。
在两千年左右,我们打工一个月有五六百,这相当于在老家养四五头猪。而养几头猪,几乎是耗尽一年的时间,还要成本。
尝到了打工的甜头,我们越走越远,多年都不回老家生活。
只有过年过节,去老家,陪着老人们吃顿饭,去附近的亲戚家走一走。
用打工赚到的钱,很多人在老家盖了新房子。曾经的土砖屋,变成了红砖的楼房,确实很有自豪感。
我们也在想,等自己老了,就去老家养老。
就像童年一样,依山傍水,能够吹吹故乡的晚风,可以抬头看星空。
当我们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再看自己的家庭情况,猛然发现,故乡回不去了。
一来是我们的父母已经过世,老家开始荒废。每次回乡去扫墓,都有一种凄凉的感觉。村里,已经没有几个年轻人了,老人也陆续过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涌上心头。
二来是我们的孩子,在外读书,谋业,持续漂泊的可能性很大。而我们要去帮忙带娃,或者为了几代人互相照顾,不得不住在同一座城市。
三来是我们习惯了外地的风景,回到老家,发现各种不方便。比方说手机信号不太好,交通和医疗条件差。农村的学校撤掉了。
可能很多人,要到县城定居,养老。看起来是“没有离开老家”。事实上,我们在县城养老,仍旧属于漂泊,是告别了老家的一亩三分地。
03
“我们是家庭致富的第一代,也是拼命节俭的最后一代”:退而不休,是常态。
小时候的我们,看到村里有人买了拖拉机,这是很羡慕的。
也许是村里的万元户,才能买拖拉机吧。
坐着拖拉机去赶集,我们都会觉得很幸福,哪怕颠簸到反胃。
至于买小车,想都不敢想。
但是现在呢,多数的70后,有了小汽车,还在城里买房了。
回头看自己的致富路,真的不容易。也许是两夫妻,一起打工,使劲节俭,把钱省下来。
节俭的生活作风,是从小就留下来的,也是祖辈传承的。
读书那会,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接着穿。缝缝补补又三年。
我们也真的穷怕了。很多个学期,父母都无法按时缴纳学费。
到了我们的下一代,节俭的习惯,就慢慢弄丢了。他们多数出生在城里,在城里读书。上学还有人接送;上幼儿园有校车。
是我们创造了优厚的条件,给下一代成长,读书。也是因为条件的改善,让孩子没有受穷的感觉,奢靡的特点,比较明显了。
我们到了六十多岁,就进入了帮忙带娃的阶段,或者去打零工。儿女的难处,我们总是想,帮一点是一点,让晚年也自然忙碌起来。
04
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从农耕时代,到了工业时代;从写信时代,到了信息时代;从偏远的农村,到了城里;从坐拖拉机,到开小车......
一切都在变,从未有停止的迹象。
我们的晚年如何安排,总要从家庭实际出发,千万不要坐等儿女安排,也不要“模板化”,更不要延续上一代。
自己准备养老金,经济上一直不愁;做好随迁的准备,儿女在的地方,就是我们养老的地方;坚持劳动和节俭,并且引导儿女过年年有余的生活;珍惜枕边人,互相照顾。这都是现在要考虑的问题。
走一步看三步,等幸福会失望,谋幸福是希望。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