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科幻迷组织和粉丝杂志(指粉丝自发组织发行的杂志)等概念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并逐渐向全球传播。许多国家的科幻迷在创办科幻组织后,积极尝试制作粉丝杂志、举办科幻大会,并编辑和出版成员的作品选集。在中国,粉丝科幻杂志随着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应运而生。而在这30余年的时间当中,值得一提的粉丝科幻杂志大多诞生于21世纪。下面笔者将这14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面(又称“社会群体”)科幻迷组织以及粉丝杂志逐一介绍。
2007年至今,十四种重要的社会面科幻迷组织和网络粉丝杂志在中国科幻粉丝圈中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一部分组织为中文科幻的发展和基础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科幻迷在网络社交平台——豆瓣论坛①自发组织“白烂杯”科幻征文活动。该活动从2007年至2013年期间举办了28届,每届的征文主题都不同,作者需根据当届特定主题进行创作。征文活动由评委团评选“白果奖”,同时通过群众投票选出“白云奖”,这两项奖项分别对应美国的“雨果奖”和“星云奖”的评选机制。许多知名科幻作家和译者曾参与该活动,包括迟卉、徐海燕、北星、暗号、於意云、宝树、夏桑、华斯比、李维北、糖匪、梁清散、星海一笑、关德深、丁丁虫、陈楸帆、万象峰年等人。其中,第17届征文的三篇优秀作品曾刊登在《科幻世界》2009年7月刊上。
第二,恐拜火、三丰、道不如归去、小者等二十余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制作了网络粉丝杂志《新幻界》(2009-2011,共34期,PDF)。该杂志刊登了大量粉丝自发创作的科幻作品和评论,并组织成员翻译了许多外国科幻作品,尤其是三丰主编的固定科幻评论栏目最具鲜明特色。此外,《新幻界》还模仿美国“雨果奖”的投票机制,于2009年和2010年自发评选并颁发了两届“中文幻想星空奖”。该奖项在北京举办,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同年成立的华语科幻“星云奖”奠定了基础。
第三,科幻作家及编辑迟卉于2013年发起了“地平线科幻写作小组”。她借此契机撰写的《科幻写作技巧分享》系列随笔,对许多科幻作者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了验证其理论的可行性,迟卉还尝试在豆瓣平台制作并发布了网络杂志《极小值Minimum》(2013-2014,共5期),并邀请了一些知名科幻作家撰稿。与此类似的尝试还包括由E伯爵、苏伐、拉兹等人主办的《不周》(2014-2015,共6期,网媒),该杂志也在豆瓣阅读平台发布。
《新幻界》(左)和《不周》(右)(图片来源:久隆计划)
第四,李雷、赵可人、繁星似尘等二十余人共同制作系列科幻杂志,包括《科幻文汇》(2013-2018,共20期,PDF)、《拆除者/科幻评汇》(2013-2014,共3期,PDF)、《超新星少儿科幻特刊》(2015,共1期,PDF),以及随后在微信、QQ、微博等平台广泛宣传的五届“文汇之星”科幻征文比赛。这些活动的资金和评审工作均由科幻迷自发筹集和组织,旨在激励更多科幻迷参与到科幻写作中。上述活动中,《科幻文汇》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
第五,星海一笑主持的小科幻团队于2013年成立,旨在鼓励科幻迷创作原创科幻作品。该团队每月围绕不同主题举办“千里码”科幻征文活动,许多科幻作家曾在该平台投稿并发表作品。2023年,小科幻团队将“千里码”征文活动改为年度性活动,并更名为“寒武奖”。此外,他们还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推出了《流浪星球》(2018)和《起源之地》(2021)两部小说。
《科幻文汇》(左)和小科幻出版的《起源之地》(右)(图片来源:《科幻文汇》电子版和淘宝)
第六,杨枫的《科幻百科》(2018年至今)与《中文科幻数据库》(2020年至今)是两个重要的平台。最初,《科幻百科》发布了多篇介绍欧美国家科幻历史的文章,随后2020年转型为杨枫个人的出版平台,主要发布关于每年“雨果奖”的评论、中文科幻图书出版情况的总结以及中文科幻数据库资料整理等内容。《中文科幻数据库》则系统性收录了中文世界各类科幻出版物的发表记录,历史性整合了大量资料,为科幻迷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便捷的检索功能。此外,该平台还翻译了美国《科幻百科全书》(第三版)中的相关作品词条。2024年,该网站启动了“上都计划”,旨在通过设立专区向英语世界介绍优秀的中文科幻作品,进一步促进中文科幻作品的国际传播。
第七,华文的“科幻真子集”计划及其马门溪龙科幻图书馆于2018年启动,旨在保存中文科幻领域的历史图书和杂志资料。目前,该图书馆已收藏超过万册图书,逐渐成为科幻迷的重要打卡地。与此同时,华文还出版了《科幻真子集通讯》四面小报(2018,共2期,PDF),内容包括近10位前高校科幻社团成员的回顾文章,其重点介绍了他们在社团管理方面的经验。所有文章均为约稿形式。
第八,三丰、小浣熊、万户、王永华等十余人在2019年成立的“久隆计划”科幻收藏组织,是为了纪念中国科幻迷徐久隆而发起的。该组织致力于收集20世纪的科幻作品和杂志,其经过大量努力与付出,将这些作品和杂志扫描成电子版,供学者和研究者使用。此外,组织方还发布了多本编目类书籍,如《建国后十七年科学幻想图书全目录》《建国后十七年期刊刊载科幻作品目录》《中国科幻连环画目录》《中国科幻迷杂志统计表》等,其中不少文章也在《科幻研究通讯》上发布。
中文科幻数据库(左) 久隆计划(中) 马门溪龙科幻图书馆(右)(图片来源:以上三个官网页面)
第九,科幻学者吕广钊于2019年在英国伦敦留学期间创立了伦敦中国科幻协会,该组织定期举行各种科幻作品的研讨活动,并邀请当地的外国科幻迷参与。2020年以来,协会开始邀请部分作品的原作者参与研讨。2023年,吕广钊回国并加入复旦大学任教后,将该组织交给一批国内研究生继续运营,并改名为“中国科幻巴别塔”。迄今为止,该协会已举办超过50期的研讨活动,并定期撰写并发布国际科幻学术会议的综述,部分文章已发表于《科幻研究通讯》。
第十,零重力科幻与《零重力报》(2020年至今,共18期,PDF)。2017年,zmb48、衬衬、小川、松果、笔盖等人基于QQ群“科幻小说群”创办了“衬衬杯”月度短篇科幻征文活动。2018年9月,瓦力建立了“科幻小说群”官网,开始在平台上刊登“衬衬杯”的部分优秀作品。2019年2月,zmb48将“科幻小说群”及“衬衬杯”的组织工作移交给瓦力。随后,瓦力与不暇自衰、左洛复、银落星等“科幻小说群”成员共同创办了零重力科幻,继续推动科幻创作与评论活动。自此,“衬衬杯”举办了50届,直至2021年5月由“零重力杯”科幻征文活动接替。零重力杯包括短篇和中篇征文比赛,迄今已举办超过60届。该活动设置了“伯乐奖”和“自由落体奖”,鼓励评论员评论与投票,旨在让更多中国科幻迷参与写作,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许多参赛作品后来被转向专业出版平台,如《科幻世界》,而部分作者如齐然、归芜、天降龙虾、左洛复、一骑星尘、李鹏、天理等,均曾参与该征文活动。此外,零重力杯的参与者也常常参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主办的“硬科幻征文”活动,其中一些优秀作品被收录进“硬科幻阅读”系列图书。
《零重力报》最初由零重力科幻成员无意间提议,并由河流创办。在第3期改版为杂志形式后,逐渐脱离了零重力科幻组织,成为由河流独立编辑并单独运营的刊物。该杂志的创办初衷是为保存科幻迷散落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的核心历史资料和文章。其内容涵盖了科幻迷个人的创作经历、对科幻界的观点、科幻作品与电影评论、业内人士访谈、历史考古、热点事件评论以及外国科幻作家的介绍等。其最主要的贡献在于群体性地反映了中国科幻迷的声音,并与国际科幻从业者建立了有效联系。通过系统性地组织翻译与介绍外国科幻历史与文化,杂志为中国科幻迷提供了一个与世界科幻交流的平台。该杂志曾推出多个专题,包括“外国科幻杂志创刊词翻译”“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前瞻”“我与科幻”“世界科幻文化介绍”“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见闻”等,为中国科幻迷提供了丰富的跨国文化视野。
第十一,《科幻光年》于2022年在微博上建立了群组“科幻野生资讯群”。事实上,科幻光年一直在积极尝试拉近科幻迷与科幻从业者之间的距离,并推动两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从2023年开始,他陆续在微信平台上创建了多个科幻群聊,以促进业内交流。例如,他为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组建了专门的参会群,弥补了官方未组织类似活动的遗憾,方便了科幻迷之间的信息共享。后来,他还创建了“野生科幻”和“不聊科幻”群,但由于群内科幻迷的激进言论,这些群聊最终停止了运行。目前,唯一存续的群体是微博上的“科幻野生资讯群”,这一平台,如今已成为中国科幻迷和从业者获取最新科幻资讯的主要渠道之一。
第十二,拉兹和天洛奇等人组织的中文科幻学术工坊自成立以来,积极推动中文科幻领域的学术交流,并制作了粉丝杂志《中文科幻论文速递》(2022年至今,共3期,PDF)和《论文月报》(2022年至今,共27期,PDF)。此外,中文科幻学术工坊还不定期邀请学者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包括科幻讲座、多人圆桌讨论、青年说、文献共读会等形式的交流活动,所有这些活动均由科幻迷自发组织和参与。
第十三,由菊储、续杯话题、王越等人组织的“钝评奖”科幻评论比赛自2023年起定期围绕《科幻世界》上刊的科幻作品进行评论征集,并对每期评选出的获奖者给予奖励和鼓励,以激励科幻迷创作更多的科幻评论。续杯话题和王越定期邀请上刊作者参与“钝评奖”的连线交流活动,旨在“打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壁垒”。菊储为该活动提供了奖金支持,而张北北则将部分获奖作品整理成粉丝杂志《钝评辑》(2023,共1期,PDF)。
第十四,科幻作家碳基处理器于2022年10月发起了“野生科幻爱好者”组织,该组织的成员主要由科幻作家及从业者组成。该组织定期举办“野生科幻圆桌会”,为成员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科幻见解的平台。此外,组织还不定期举办“野生科幻练笔会”,以促进成员的创作交流与提升。与此同时,部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遭遇的奇异事件也被收录于“野生科幻成就榜”,这是一种轻松幽默的调侃形式。
这些组织代表了21世纪中国科幻迷群体中的一些典型力量。此外,部分科幻迷个体的努力也值得铭记。例如,钟天心自2016年起系统整理并发布年度科幻征文活动信息,为作者提供了参与和投稿的便利。此外,科幻迷群体自发发起的“黑石碑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幻迷对科幻作品的独立评价。该奖项专门评选最不受欢迎的作品,并自2014年至2020年间举办了六届,然而由于管理成员的更替,该奖项最终未能继续举办。
《零重力报》(左)和《钝评辑》(右)(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综上所述,21世纪初出现了一些对中国科幻迷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面科幻迷组织和粉丝杂志,其中包括“白烂杯”科幻征文、粉丝杂志《新幻界》、地平线科幻写作小组、粉丝杂志《科幻文汇》、小科幻团队、中文科幻数据库、马门溪龙科幻图书馆、久隆计划、中国科幻巴别塔、粉丝杂志《零重力报》、微博“野生科幻资讯群”、中文科幻学术工坊、“钝评奖”科幻评论征集活动、野生科幻爱好者等。
这些科幻迷组织和粉丝杂志往往由于成员个人原因,大多数只能短暂存在。然而,科幻迷群体具有一种代际传承的精神,他们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既能在必要时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能在沉默中积蓄力量,待时而动。无论如何,科幻迷群体的力量不可小觑。他们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推动科幻理论的发展,还能够组织科幻征文活动或征集评论,促进科幻文学的进步,并积极为作者提供反馈。此外,科幻迷还通过制作粉丝杂志,翻译和引进外国科幻作品及相关资料,推动科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科幻迷群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团结的力量使得他们能够在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整个科幻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作者简介:
河流,粉丝科幻杂志《零重力报》创始人,主持“零重力访谈”和外国科幻历史及文化的翻译工作,主要进行以高校科幻社团和粉丝杂志、组织为代表的粉丝社群历史资料整理及介绍。
①豆瓣的论坛,而非豆瓣阅读。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欢迎分享转发,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世界科幻动态》征稿信息
排版:沈 丹
编辑:林雪琪
审定:李红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