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中“宅兹中国”的铭文孔子像隋运河分布图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一千年前,司马光恐怕想不到,他的这两句诗成了洛阳最贴切的写真。这座千年帝都,恐怕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宝贵的城市。只可惜她经历过无数次战争,多少繁华付之一炬。但,她所拥有的历史文化,是任何一本书、一个人都难写清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京广|撰文

01/‍‍‍

几千年的战火始终烧不毁洛阳的王气,为啥?

敌人主力从洛阳不要命的往东突围,……战斗之激烈空前紧张。

战斗至十二时许告一段落,洛阳突围之敌机几乎全部被歼……

《本色——秦基伟战争日记》1948年4月5日

这应该是洛阳最后的战斗。

在此之前,古都洛阳曾经历了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李自成的攻陷,金兵铁骑的残踏,安禄山、史思明的洗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轰炸洛阳飞机场

再往前数,匈奴人的刘姓军队,攻取城池,俘虏了晋朝的皇帝,史称永嘉之乱。那一次战火中,大批的中原人不得已远走他乡,开启了中国漫长的南北朝。

流散江淮闽粤的北方人,早已回不去了,永远“客家”在了南国,只有“洛阳桥”的名字还铭刻着他们曾经的乡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阳桥

还有最前边的一次,董卓,这个勇悍粗鲁的将领,完全没有罗马皇帝尼禄那般百无聊赖的心思,急迫的战局令他心生胆怯,于是裹挟着汉朝的皇帝遁走西北。

临走前的一把火,洛阳周围二百里尽成焦土,这是洛阳自成周建城以后第一次被焚毁。

洛阳,一次次遭遇兵燹战火,宫阙、城垣、市井尽皆毁去。

几千年来,多少鲜血洒在这块土地上,多少国仇家怨、恩义情仇在这里上演,多少合欢离恨、怀古幽思伴随着黄河、洛水东逝而去。

然而,洛阳却一次次浴火重生。她,始终在那里。

虽然在空间上“跳跃”在不同的城池,然而在时间的维度,她早已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成为永恒的中国的“坐标”、文明的中心,成为历史的化身。

02/‍‍‍

洛阳,就是最早的中国

这一切,应该说,是从一个叫“旦”的人开始。他姓姬。他就是周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的哥哥周武王,伐纣灭商,定鼎天下。经过多年殚精竭虑的忧思和最后的血战,他的健康已经每况愈下。

武王心里知道,那些追随帝辛的商臣和部族,还没有完全平定,随时准备反攻。

长子尚幼,诸弟都还年轻,只有周公能够接手自己未竟的事业。

武王心里知道,周人的故土太偏西了,若要控制东方,必须建立“前哨”堡垒,让自家兄弟控制这天下的枢纽。

于是他为周公选好了新都城的基址,位居天下之中的平原之上,这里小山环抱,三水汇流,形成一块盆地,是天赐的建都之所。

这决定,武王与弟弟周公一定有过细密的商谈,当然详情已无从查考,只留下“九鼎迁洛”的历史故事。

武王去世,继位的是少年成王,周公以叔父的身份辅政,开始营建洛邑。洛邑也叫成周。

同时将朝歌城中所有的居民,从贵族到工匠、平民全部迁徙到这座幼苗般稚嫩的城市。

东方的叛乱真的很快发生。令周公心寒的是,自己的兄弟管、蔡、霍三人竟然和商人联手。

军队从洛阳迅速出动,向东方开拔。叛乱平定了,东方再次安宁。洛阳第一次显现她天下之中的地利之便。

洛阳开始的地方,大约也是中国开始的地方。“中国”,真的太久远了,周人之前,洛阳周边及东、北等方向上,尚有夏商、唐尧、虞舜、五帝三皇的“中国”。

那些华夏民族血脉源头处的氏族酋邦,实在悠远飘渺。河图洛书,更是历史深处的微光。

但在青铜器何尊之上,清清楚楚铭铸着——“宅兹中国”。国就是城,中国,意思是中央之国,就是洛阳所在的城,周公之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阳,就是最早的中国。

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规划各种制度。杀人祭祀的商人旧习被严令禁止。

他希望人们能够克制欲望,亲人之间应该长幼有序、和睦相处。周公的道德理想,以各种礼节的形式颁布天下,行于贵族之间。

他又将周人的“子弟兵”和同盟军分封到东部各地要冲,建立新的封国,修建道路,沟通东西。

还让这些诸侯贵族之间互相通婚,互为姻亲,这样天下才能亲如一家。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个周,是周公缔造的周。

周公,这个几百年后,万圣先师孔子久已“不复梦见”而不禁为之哀叹的人,缔造了天下即后世中国最早的理想样貌,也奠定了洛阳百代千年的帝王基业。

周公之后五百年有孔子。

孔子,这个被历史上无数的道德控和野心家打扮起来的圣人,也曾千里迢迢从鲁国来到洛阳,只为了见老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向老子请教了很多事情,不仅是无为若虚之哲理,甚至礼乐文教,老子也同样烂熟于心,几句漫不经心的点拨,同样能受益良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

洛阳,从西周到东周,从“陪都”到“首都”,她是周王朝典章版籍之所在,是青铜器铸造的中心,礼乐制度的中心。

老子的地位某种程度上正来自他所处的核心地位,这是孔子无法企及的,也许这正是炮制历史故事的人并未明言的道理。

真实的历史中,在孔子奔波劳碌的年月,礼崩乐坏,晋楚争霸,诸侯纷乱。洛阳似乎第一次显现疲态。

但这里,作为周王室所在之城,仍然是商贾云集,贸易繁忙的商贸城市。

郑国的弦高,那个赶着牛“将市于周”却阴差阳错救了国家的人,本来却是要来洛阳大干一票的。现在的考古工作者已经证明,从东周制造的平肩弧足空首布,远在安阳、舞阳都有出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弦高像

洛阳,作为商业城市的辐射力,涵盖了中原众多国家。东周,能够在洛阳延绵几百年,一直到秦嬴“四海一统”才算寿终正寝,这天下之中的优势自然不容忽视。

03/‍‍‍

被大运河串联起来的洛阳

解决了长安人的吃饭问题

秦皇一统,汉承秦制。秦汉,长安在西,洛阳在东,两座伟大的城市交相辉映,仿佛华夏星空中的巨型双子星。

两颗恒星的连线,也就是华夏文明的“文明轴线”。一系列重要的城市就沿着这条线及南北扩散分布。这条线,从周到汉,越来越清晰可见。

长安与洛阳之争也几乎贯穿了唐以前所有的朝代,以洛阳否定长安,成为常见的政治手腕。

从西汉末期开始,洛阳被明显地赋予了儒家神圣性,定都长安好像只是出于维护统治安全的权宜之计。

岁月流转,朝代更迭。由于西汉末期战争对长安的破坏,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建都于洛阳。

东汉的洛阳度过了一段漫长而惬意的时光,这里不仅是全国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也是太学——这所中国和世界上较为古老的、规模最大的一所大学的所在地。

东汉末年,这些意气风发的太学生为了扫除宦官势力,义无反顾地卷入到“党锢之祸”的政治漩涡之中。

正是洛阳,这天下的中心、经学的中心长期的滋养,孕育了学子们心中的风暴。

魏晋南北朝,洛阳已经很古了,即使屡遭战乱蹂躏,却仍然保持天下之中的优越地位。

不仅如此,她已经开始羽化升华,显现其抽象的“理想型”。

曹操晚年,定要回归洛阳,这里有他的青春岁月,更有天下之中的天道正统。北魏孝文帝执意迁都洛阳时,即便经过永嘉之乱,她已相当破败。然而在孝文帝心里,洛阳是天下之中,是“土中”,是王者理所当然的居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时期的洛阳故城

到了唐代,贬抑长安,抬高洛阳,成为武则天的重要国策,这其中也蕴含洛阳为天下之中的传统观念。

一直到宋代,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仍感喟,“洛阳,帝王东西宅,为天下之中。土圭日影,得阴阳之和;嵩少瀍涧,钟山水之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阳名园记

“洛州无影”,这里是天下的中心,是圭表侧影、呼应上天的佳所。在洛阳立表测影,似乎也成为南北朝直到隋唐时代政权的通行做法。

这种观念甚至远渡东洋,在日本战国时代,各地大名理想的人生巅峰就是带领兵马攻入京都,这就是“上洛”。洛就是洛阳,“上洛”就是“问鼎”。

洛阳早已不只是物理的城市,而成为无上权力的象征,正如西方的凯撒也早已不只是那罗马共和国的终结者,而成为所有“皇帝”的名字。

所以,洛阳,在唐代,终于成为神都,好像普通的都城已经配不上她的神圣。

此时的洛阳,仍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处于隋唐大运河的枢纽,通济渠、永济渠交汇于此,江南河、邗沟是通济渠的延伸。

大运河呈“人”字形将江淮、中原和河北地区连成一体,形成了一个以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北抵河北,南达江浙的庞大运河体系。大运河使漕运得到极大发展,成本大大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各地物资运抵洛阳一带之后,西去关中的运输困难重重,因为黄河运道中有号称“天险”的三门砥柱,加上渭河迂曲多沙,水量时感不足。

唐代中期的理财专家刘晏,疏浚汴水,建立十个船厂制造粮船,又训练兵士任船工,并用分段转运之法,岁运江淮粮食数十万石,暂时缓解了关中食粮问题,为大唐续命良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晏

但是这些问题早在西汉武帝时就已存在,始终无法彻底解决,关中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不可逆转的命运。这些因素,也是洛阳从陪都升格为国都和神都的重要原因。

唐代,运河使洛阳成为天下粮仓,真可谓“石崇之乡”。晚唐的皇帝和皇亲贵胄、文武大臣吃不上饭,不得不跑到洛阳来就食。

其实从隋炀帝到武则天,他们老早就把家搬到洛阳,也就隐藏了这一份狼狈。

由于隋唐以后,特别是“安史之乱”之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长安到洛阳的“文明轴线”逐渐瓦解,中国立国的姿态已经开始从东西方向呈现为南北方向。

04/‍‍‍

靖康之变后,洛阳真的一蹶不振了吗?

宋元开始,北京和南京(附近区域)的连线将逐渐成为新的南北向“文明轴线”。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曾经的天下之中,从唐代之后,仿佛日薄西山、美人迟暮,任人凭吊。

虽然宋元时期,还有程家兄弟讲学的盛况,还有儒释道文化的汇聚,明清以后,还有山陕商人云集于此。

但,洛阳真的再也没有成为统一中国的首都。

近代以来,欧风美雨之下,中原大地更显封闭。洛阳,长久地静默于豫西,王气黯然。军阀、日寇、“蒋军”匆匆驻留匆匆别去。

这个《三都赋》一出,为之纸贵的洛阳,这个激发了《洛神赋》灵感的温柔乡,这个《洛阳伽蓝记》中被追忆、被怅惘留恋之繁华都会,蛰伏了。

但,我知道,你从未离去。要不了多久,对于你悠远的历史来说,不过是一瞬。

你将迎来红色的建设大军。你这个命名了盗墓贼和考古队都不可或缺的“洛阳铲”的城市,在层层累累的古老遗迹上将要翻开崭新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城市的新篇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