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首先遇到的最大民生问题就是水患。
1950年的雨季中,淮河中、上游支流先后漫决,8月5日、中共安徽省委在关于淮北遭受洪灾情况的报告中说:“今年水势之大,受灾之惨,不仅重于去年,且为百年来所未有。淮北20个县、淮南沿岸7个县均受淹……其中不少是全村沉没。由于水势凶猛,群众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失足坠水(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统计489人,受灾人口共990余万,约占皖北人口之半……由于这些原因,干群均极悲观,灾民遇到干部多抱头大哭……”
主席在读这封电报时落了泪,在报文的“不少是全村沉没”、“被毒蛇咬死者”、“今后水灾威胁仍极严重”、“多抱头大哭”等处划了横线,批示:在做好救灾的同时、限日作出导淮计划,秋初即开工“根治淮患”。
中央治淮决定下达后,治淮前期工作迅速展开,淮河上游工程局在开封成立,下游工程局在淮安成立,治淮委员会在蚌埠成立。在全国粮食都很紧张的情况下,主席指示、拨给治淮工程粮食2亿多公斤,并从东北、华北、中南各省调运了大量的建设物资和工程技术人员。
治淮的决定,在苏、皖、豫三省干部和群众中引起极大反响,“父子齐上阵,兄弟争报名,妇女不示弱,夫妻共出征”,逃难在外的灾民也纷纷返回家园,自动请缨打石做治水器材,修造船只,准备运工料、粮草。
一段时期里,主席一直关注着治淮工程。1951年5月,由邵力子担任中央治淮视察团的团长,率团去治淮工地视察。行前,毛泽东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然后将题词制成4面锦旗,分送给淮委和3省治淮机构,并发表了《告淮河流域同胞书》。
当主席的题词送到治淮机关时,消息迅速传遍工地,接下来又传遍了全国。很多人的人生因为主席的题词而明确了目标。曹楚生就是其中的一员。
曹楚生,江苏省无锡人,1926年6月2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随后留校做了助教。1951年秋,新学期开学后不久,为响应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义无反顾地和一大批尚未毕业的学生走出校门,来到火热的治淮工地,位于安徽省霍山县的佛子岭。
当时,佛子岭水库工程指挥部刚刚成立,在著名水利专家、总指挥汪胡桢的领导和主持下,组建了以曹楚生为首的团队,为佛子岭设计连拱坝。彼时,连拱坝刚刚问世不久,国内还没搞过这种水坝。
但曹楚生和他的“小伙伴们”,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敢地承担起了大坝的设计任务。那个时候,曹楚生他们每个人都卯足了劲,不懂就学,学懂了就干。就这样,他们出色地完成了设计工作,曹楚生还被授予一等功臣的称号,接下来又被选为全国农业水利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
这是曹楚生以其聪明才智和追求事业一往无前的精神,迈出的水工设计生涯第一步。此后,他便开始在水工设计的广阔天地中纵横驰骋,主持设计了一项又一项的水利工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奇迹。他本人也成长为天津大学教授、著名水利工程学家、工程设计大师。
1999年,曹楚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此间,他还曾任水利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原水利部天津院)专家委员会主任。
这一切,归根溯源,不都是从当初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开始的吗?所以说,曹先生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一句话:“毛主席是我们的带路人”。
2017年11月19日,曹楚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市海淀区五棵松3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去世。先生安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