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养生的话题,离不开进补,进补的内容,离不开补肾,补肾的药材,离不开草木的籽实,籽实的种类,大概率有菟丝子的身影。

菟丝子”里的“菟”,音同“兔”,是一种藤类、寄生、无根的植物,菟丝子不含叶绿体,无法光合作用,为了活下去,用它自带的爬藤构造攀附其它植物,并伸出尖刺捅破宿主的根茎,吸取养分。

换句话说,菟丝子存活方式,很像人体的“乙肝病毒”、“肿瘤细胞”,靠索取人体的养分繁衍。很多人不清楚菟丝子这种奇特的生存方式,也足以证明它比较低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菟丝子在我国分布广泛,各地叫法不一,别称还有吐丝子、黄藤子、无根藤、无娘藤、缠龙子、萝丝子等,果实可食用和入药,因为在泡水之后果皮破裂,露出卷旋状的胚芽,像吐丝一样,所以得名。

中医认为,菟丝子味甘、辛,性偏温,无毒,入肝、脾、肾经,补益先天后天之本,升阳气健脾胃固肾精,有“4个四”的特点:

1、四重褒贬,不同人群对菟丝子褒贬不一,贬损菟丝子多见于两类人:农民和种植户,菟丝子在农民眼里是“豆阎王”,不及时除掉会让大豆减产绝收,种植户的果树也是一样;褒扬菟丝子多见于两类人:中医和红娘,在中医眼里菟丝子是珍贵高级的补药,在红娘眼里,是新婚夫妻幸福缠绵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四药合体,菟丝子入药历史已有千年,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被认为能益寿延年,后世《药性论》、《名医别录》等医书也给予高度评价,中医认为菟丝子至少有四种药效:助阳药、补虚药、男科圣药、妇科良药。

3、四法炮制,菟丝子主要有四种炮制办法:一是直接晒干生用,老一辈喜欢这样做;二是炒制,有效成分比生用更容易煎煮出来;三是盐渍,咸淡适宜,补益固涩功效明显;四是酒制,主要用于男科难言之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四脏同调,虽然菟丝子归经肝脾肾,其实它能益四脏:心肝脾肾。活血、养骨、熄风、养阴、升阳、通脉均可用,尤其是入药后补益缓和,补而不峻,温而不燥,表里寒热虚实等病症都可以帮上忙。

菟丝子在中医临床的功效,主要有6个:

一是强筋壮骨药。

这是最早被开发出来的功能之一,菟丝子的主业就是补益肝肾,肝主筋,肾主骨,用菟丝子泡水能缓解抽筋、麻木、腰酸、腿疼等问题,对老人帮助较大。药量在3—30克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护津止遗药。

过去人们劳作、长途跋涉、负重比较多,慢慢就津液耗伤了,出现阴虚、血弱等问题。用菟丝子能守护津液,敛汗止汗,后来沿用到男科止遗治痿上来,同样能给人惊喜。药量在10—20克之间。

三是固肾缩尿药。

菟丝子入肾,因为肾与膀胱互表,对三类人群帮助较大,一是缓解小孩遗尿问题,二是妇女分娩后漏尿的问题,古代和现代都比较常见,三是老人身体衰老引起尿不尽、尿频的问题。药量在10—20克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是强肝明目药。

菟丝子助肝气升发和疏泄,因肝开窍于目,所以对视力有良好的效果,古人摸索发现,经常喝菟丝子加枸杞、菊花的药茶,能预防白内障、老花眼等问题。药量在10—30克之间。

五是养颜护胎药。

菟丝子在守护女性健康上建树多,慢慢闯荡出“妇科良药”的名头,其内服或打粉外用,能除黄褐斑,消痘斑。更重要的是,菟丝子有良好的固摄作用,能护胎保胎,对“稳不住”胎儿的家庭帮助很大。药量在10—30克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是温阳通脉药。

不论男女,菟丝子能疏通脉络,补五劳七伤,对上能缓解耳鸣耳背,对下能缓解腰膝酸软,对中能疏肝健脾,辨证使用能促进生殖发育,改善月经不调、经期疼痛等问题。药量在6—20克之间。

临床上,菟丝子很少单用,经常要和其它药材搭配,形成药对,起到增益、提升、固摄等作用,比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菟丝子配熟地,补肾益精,改善阴阳两虚。

菟丝子配附子,补肾、补火、助阳三者合一。

菟丝子配杜仲,强筋壮骨健腰,安胎补漏。

菟丝子配巴戟天,经典配对,益精壮阳。

菟丝子配麦冬,缓解心肾不足,生津养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菟丝子配黄芪,改善肝肾气虚,稳心固表。

菟丝子配山药,健脾补肾,改善泄泻。

菟丝子参与的经典药方比较多,比如五子衍宗丸、驻景丸、寿胎丸、决明丸、起阳汤、秃鸡散等,治肾虚、补胎漏、养精血。还有一个“菟丝子丸”的药方,各个朝代不断加减化裁,先后有7种不同搭配,分别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方》、《济生》等典籍中,成为中药发展史上的奇观。

但需要注意的是,菟丝子并非“万能药”,也有禁忌人群,如临床辨证为实热、阴虚火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症状时,不能用。入药时要遵医嘱,不可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