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三忙
来源:智联招聘
前不久,一条“不建议7、8月离职,因为能蹭空调吹”的短视频登上热搜。如今,又有人总结11月到2月不要辞职,因为可以蹭免费的暖气。
搞笑之余,不由引人深思。
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过来人,几乎都绕不开这一问题:什么时候是离职的最佳时机?
虽然离职几乎没有成本,但如果没找准时机,有可能陷入漫长待业期,甚至引起下家公司的用人顾虑。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才是离职的最佳时机?可以参考以下4点。
1
下半月离职,规避社保断缴损失
刚毕业参加工作时,由于不太了解社保的作用,只知道累计缴纳15年,退休后就有退休金能领取。
因此,在提离职时,HR曾疯狂“暗示”:“你确定要月初离职吗?如果15号前离职的话,公司是不会给缴纳下个月社保的哦。”
由于当时并不清楚社保断缴的影响,觉得停缴一个月也无伤大雅。直到离职后的第二个月,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虽然医保账户可以正常使用,但不能使用医保报销。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前公司HR为什么要反复确认我是否要在月初离职。查证后得知,社保一旦断缴,不仅会影响医保待遇,还有可能中断连续缴交年限,影响购房资格。
如果中断太久,甚至会影响退休待遇。
因此,为了不使社保中断,最好选择下半月离职,规避当月社保断缴的难题。
如果是跳槽的话,正好可以在上半月入职,让新旧单位的社保缴纳实现无缝衔接。
2
行业旺季后离职,降低人员变动影响
虽然每年的“金三银四”和“金九银十”是求职旺季,也是跳槽高峰期,不过这并不适合所有行业。
不同行业都有其特定的淡旺季规律,通常情况下,在行业旺季期间,人员需求紧张,不论是管理层人员还是专员,一旦有人员变动,都会增加公司的投入成本。
若是在行业旺季期间选择离职,不仅容易给原单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即使成功入职下家公司,也很可能在上班的第一天,就需要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几乎没有时间去适应的新环境和新团队。
相比之下,选择行业旺季后的这个时间点离职,会比旺季前和旺季过程中离职更为合适。除了可以拿着在上家公司新鲜出炉的“成绩单”,在简历中展示自己的业绩,提升竞争力。
除此之外,在行业旺季过后,工作量也会相应减少,留给我们缓冲时间较长,可以提前适应下家公司环境和工作内容。
当然,如果临近年底,建议熬完一个季度到年终再离开。不会错过年终奖不说,年后再重启工作,也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调整重新出发。
3
完成项目再离职,维护个人职业声誉
前阵子,朋友阿辉跟部门领导发生冲突,一气之下选择辞职,同事和老板都劝他把手头的项目完成再离开,但他还是选择拒绝,导致公司失去两个客户。
阿辉在离职后很快通过另一家公司的三轮面试,并谈妥了薪资条件,然而在正式发出offer前,这家公司对阿辉进行背调,得知阿辉在前公司的“小插曲”后,最终决定不予录用。
尽管阿辉事后找到前公司领导,希望能更改评价,但由于阿辉的离职给前公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他的请求也没能被答应。
所以说,当下再怎么离职心切,也要记得把手上负责的项目完成。正所谓“做事要有始有终”,虽然有人觉得这是一种道德绑架,但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在一些大型企业的招聘环节,特别是关键职位的人员考核中,背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正是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环节,有时就能让到手的offer飞走。
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即使真的感觉在原公司一天也待不下去,也最好咬牙把手上的事情完成,做好后续交接。
4
找到下家再离职,确保无后顾之忧
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离职,在正式离开前,先找好下家才是明智之举。虽然有人会觉得“骑驴找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要一边应付手头的工作,还要编个理由请半天假去面试,万一要是没能拿到offer,那就是白给半天工资。
但如果在没找到下家的情况下冒然选择离职,就等于失去稳定的经济来源。离职后不仅要面临生活支出的压力,还有可能会陷入“病急乱投医”的动荡期。
尤其在就业环境紧张的当下,三天找不到下家和三个月找不到下家,两者的心态是截然不同的。一旦长时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会加重心理负担,离职前的工作激情和意志也将被消磨殆尽,成为简历上的空窗期。只有做好前后衔接,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或许会有人说,只要自己想离职,每天都是最合适的时间节点。这话本身没问题,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将离职损失控制在最低,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离职是一个需要谨慎考虑的决定,切忌任性行事,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后续麻烦,进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Photo by Charles Forerunner on Unsplash
— THE END —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
【必学线上课程】
【全面专业系统的管理服务体系】
陪伴企业成长——帮助企业持续管理能力改进
辅导/微咨询/实践工作坊/定制服务
为组织赋能——帮助企业管理绩效提升
线上/线下课程/专题内容
详情请咨询:
电话: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获得更多管理思想与实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