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韦永义 黄质夫乡村教育研究,对原平台表示感谢!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之范——黄质夫在南京栖霞》

我是大革命时期江苏省立四师栖霞分校的第二届毕业生。

我们这一代人生于清朝末年。清朝反动统治阶级腐败无能,对列强的侵略妥协投降,许多不平等条约强加到了中国人民身上。进入民国后,军阀连年混战,广大人民受的苦难更加深重。我们作为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无不为不平等条约而气愤,无不对黑暗的现实怀有强烈的不满。民族危机当头,有的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有的赞成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有的主张向英、美、法等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技术,有的主张向德国学习,向日本学习,也有的信了佛。有的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总之,人们对现实不满,纷纷寻找使国家强盛的道路。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有南通的张謇,他致力于改变国家“穷”的面貌;主张教育救国的,着眼于改变国民的素质,培养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陶行知就是这样一位代表人物。江苏省五所乡村师范(界首、栖霞、洛社、吴江、黄渡)也就是这样产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栖霞乡村师范,黄质夫先生于1927-1931年、1932年-1937年间任校长

这五所乡村师范都把学文化知识与实用结合起来, 把学校教育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学校师生有责任帮助农民掌握文化并富起来,这是当时的一种思潮;把教育青年、帮助农民与改革社会结合起来,把教、学、做结合起来,教育界就这样把救国的思想变成了行动。乡村师范的学生要自己从事生产劳动,要学习外国的科学种田的先进技术,也学习外国的教学内容,教师则吸收外国的教学法。各乡村师范之间也互相交流, 晓庄师范的学生到栖霞来,我们也到晓庄去。

南方有陶行知等在倡导办乡村师范学校, 北方有梁漱溟等在提倡村村办学校。梁漱溟认为,以武训兴义学的精神办教育,在贫困的广大乡村是可以普及教育的。总之,北面的村学,南面的乡师,都是教育救国思潮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陶行知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图片来源网络)

乡村师范的办学主导思想是爱国主义,做法则是学校教育、社会工作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目的是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这是大革命时期的一种情况。

由此可见,黄质夫先生不仅是乡村师范教育的先驱,也是一位想振兴中国的爱国者。一心想把祖国搞好的人,就有一股劲,黄质夫不怕困难,敢想敢说敢干,敢于斗争,这在五所乡师分校的校长中是最为突出的,是个有名人物。国民党的中央政府当时设在南京,黄先生就敢于在南京同教育界的旧势力斗,与社会上的恶势力斗。他就是那种硬脾气,主张硬干,碰到不合理的就放炮对着干,黄质夫以刚直不阿闻名于当时的教育界。他在学校以身作则,带头苦干,在当时很有名气。这与他贫苦的家庭出身也有关系,但我们首先要在政治上对黄先生有个正确的评价, 让大家明白黄先生的什么精神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我认为,黄先生那种不怕困难,勇于创新,敢于拼搏,为振兴中华艰苦办学的精神,今天依然值得提倡,那种办学的许多优点,仍值得今天作为借鉴。

教育学生不能靠空洞的说教,空谈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是无用的。没有深切的体验,就不会有深刻的印象。只有把文化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下去锻炼,去吃苦,才会有真正的收获。自己不动手,光在文字上兜圈子,怎么会对社会有深刻的认识呢? 这就是毛主席要让留学归来的儿子下乡去锻炼的原因。

思想工作是长期的工作,要经常抓,让青年一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摘自中国文史出版社《师之范——黄质夫在南京栖霞》(2012年7月第1版)。

作者韦永义,原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栖霞乡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