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于分享所获得《吉敦铁路建设写真帖》上的内容,可能最近聊吉敦铁路的建筑内容略多。对于一条铁路而言,建筑虽然直观且醒目,但绝非主角。铁路的活力往往会借助疾驰的机车、客车、货车体现,当那钢铁长龙蜿蜒穿行于茫茫林海时,一声声摇山震岭的汽笛轰鸣,威风气势实在难有其他陆上事物与之匹敌。
在《吉敦铁路建设写真帖》中有专门的内容介绍了当时吉敦铁路线上的车辆情况:机车12辆,为日本川崎工场制造的Mikado式;头等、二等合造车2辆,二等、食堂合造车2辆,三等客车8辆;有盖30吨货车35辆,六侧板30吨货车35辆,二侧板30吨货车33辆;30吨平车10辆;守车6辆。除机车来自日本外,所有客车和货车均为大连机械制造所制造,这个工厂虽然设立在中国东北,实为满铁控制的日本工厂。
民国时期铁路不是统一管理,机车、客车、货车均由各铁路局自行管理。根据《吉林铁路分局志》中的相关记载,1928年时吉长、吉敦、吉海三个铁路局共有机车35台,结合《吉敦铁路建设写真帖》可知,吉敦铁路占比在三分之一以上;关于客车数量,《吉林铁路分局志》记载为14辆(与《写真帖》记载存在差异),数量在三个铁路局里最少。虽然没有给出九一八事变前的货车数量,考虑到吉敦沿线属于待开发地区,依稀感觉到其货运量可能要高于客运量。
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由于客车车辆很少,每个编组通常只有3辆。货车编组数量则要多于客车。从吉林到敦化穿越威虎岭时,由于具有一定坡度,不仅会增加机车数量,还会在机车上使用特殊的沙斗——爬坡吃力时,货车司机会打开沙斗闸,让沙子落在钢轨上,借以增加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这种装置在解放后仍被长期保留。
在民国时期,吉敦铁路线上的所有车辆都由机务段进行检修管理,直到1934年以后,才将机务和车辆分开——机车的检修养护由机务段完成,客车、货车的检修由检车段(即车辆段)完成。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吉敦铁路工程局为何在蛟河镇只设有机务、车务、工务三个事务所。
《写真帖》上单独介绍了机车,以及几种客车和货车。在图片中客车内部情形也有所展示:二等车和餐车的座位是木框覆皮的软座,三等车内的座位则是木板硬座;二等车厢和食堂是“合造车”,但其间有木制隔断分区,有门供通行;在客车的车身外侧上,喷涂着飞轮路徽,其形状和网传的吉长铁路路徽几乎一模一样,就此也可判断这个飞轮路徽应当是民国铁路路徽。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辛野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