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正式接手东北军最高权力,成为东北最高领导人,麾下东北军人数达30万。在帮助蒋介石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后,迎来了个人政治生涯的巅峰,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副总司令。然后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前,这30万东北军并非全部驻扎在关外,跟随张学良驻扎在关内的东北军高达20万,而驻扎在关内的实际只有十多万。

因此在九一八爆发时,驻扎在东北的东北军并没有那么多。当时大部分东北军执行了不抵抗的命令,大部撤入了关内。当然与之相对的,也有相当一部分选择留下与日本人抗争,其中以黄显声,马占山等为首,组成了约有两万余的东北抗日义勇军。而另外一波就是以张景惠,凌升,于芷山等原东北军高层将领投敌当了汉奸,伪满的近八万的伪军便是以原东北军改编组建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撤入关内的20余万东北军,在失去东北地盘以后,沦为老蒋围剿红军排除异己的一把刀。在围剿红军的过程中,东北军部队因为失利也不断的被消耗,最终在内耗的过程中,东北军内部不满的声音不断壮大,最终也为西安事变埋下伏笔。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其麾下仍有5个军,下22个师,这么多部队最终又去了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在东北军内部分化成两派,少壮派是以孙铭九、应德田和苗剑秋为代表的中下级军官和政治工作人员,他们强烈要求抗日,对张学良有深厚的感情。

元老派是以67军军长王以哲和57军军长何柱国为首的将领,他们平时就不怎么把少壮派放在眼里,在营救张学良一事上,更是与少壮派吵得不可开交。

张学良手令中曾交代“东北军交给于学忠统领”,但是,此时的于学忠是51军的军长,远在兰州驻扎,并没有在西安;而且,于学忠算不上是东北军的嫡系,面对少壮派和元老派的争执,他也说不上话,当不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1937年1月27日,还在西安做调停工作的周恩来邀请少壮派代表谈话。

少壮派的态度很坚决,他们表示只有张副司令(张学良)回来,自己才肯罢兵。

周恩来听后,语重心长地说:“那样有引起战争的风险,凡是对张副司令有好处的事情,我们一定尽力而为;不过,你们如此坚持的话,一旦引起战争,不但张副司令回不来,还会给国家造成更加混乱的状态,这对国家前途、团结抗日的前途、东北军的前途、张副司令的前途,没有一点儿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周恩来的这番话是有深刻道理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后,南京国民政府中的讨伐派坚持以武力进攻西安,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并推荐何应钦为“讨逆总司令”,迅速指挥蒋军“扫荡叛逆”,派遣刘峙、顾祝同分别担任东、西路集团军司令,各辖10个师,分别逼近西安,甚至,还有当时国内最为精锐的德械师36师和税警总团进入了陕西,大有不惜一切代价营救蒋介石的气势。

一旦东北军、西北军和蒋军发生冲突,将会引来场面更为残酷、局面更为激烈、波及范围更为广泛的内战,如此一来,日本人就会趁人之危,大肆侵略,势必会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惨重的后果。

所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周恩来的这次谈话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但是,打与不打,都是东北军自己的家事,纵然,周恩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终究还要东北军自己的做决定。

两天后,东北军团以上干部在渭南举行了军事会议,这次会议,王以哲因病缺席,于学忠远在兰州没参加,元老派中的何柱国虽然参加了,但是,面对少壮派的咄咄逼人,也无可奈何,最后,会议只能做出“张副司令不会来之前,坚决不撤兵,甚至,蒋军只要再进军陕西,不惜决一死战”的决议。

当然,何柱国和王以哲是不同意这个决议的。随后,他们举行了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代表三方面参加的高级会议,为了维护局面,稳定态势,他们还把于学忠接到了西安。一同参加会议的还有杨虎城和周恩来。

一把手说一不二,作为“准”最高统领的于学忠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为贵”,紧接着,王以哲和何柱国表示同意;杨虎城虽然有些主战的意思,但是,势单力薄,也只能表示“主和”。

当事双方都表示主和,杨虎城问周恩来意见,周恩来说:“我们一直主张和平解决,现在你们两方一致主和,我们当然赞同;以后东北军和17路军有许多人坚持主战,我们也可以全力保留自己和平解决的主张,全力支持你们打一仗。”

周恩来的回答不仅表明了红军主张和平解决的态度,更是表明了对东北军和17路军在道义上的支持。

这种胸襟是非常豁达的。

可是,东北军中的少壮派是油盐不进,坚决执行自己的主张。由于他们的一意孤行,酿成了大错。

西安事变时,蒋介石曾对张学良说:“你今天以下犯上,你就不怕你的手下对你也玩这一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张学良不以为意,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手下会这样对待自己,事实也确实如此,他的手下没有“犯”他,不过,却“犯”了另外一名东北军高级将领。

这位高级将领就是67军军长王以哲,他是张学良的亲信部属,曾经领导过“夜袭挑马渡”、“榆关之战”等著名战役;他也是张学良和周恩来的中间介绍人,在他的协调下,1936年,张学良和周恩来顺利地进行了肤施会谈;就在西安事变前,经过周恩来的介绍,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以哲和何柱国举行渭南高级军事会议后,少壮派对他们在会议上的“主和”方案并不满意,他们认为王以哲和何柱国已经投靠了南京政府,出卖了东北军,也出卖了张学良。

少壮派中的一些人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2月2日早晨,少壮派安排一些青年人闯入王以哲家里,当场枪杀了王以哲,酿成了一桩惨案。

之后,他们还没有解气,竟然又气汹汹地闯进了周恩来的办公室,大有为非作歹之意。

面对这些穷凶极恶的青年军官,周恩来没有屈服,他当即站起身来,严厉斥责道:“你们以为这样就能营救张副司令吗?不,你们只会害了他。你们破坏了团结,分裂了东北军,你们做了蒋介石想做也做不到的事情,你们这是在犯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几句话,周恩来骂醒了这几名青年军官,他们当即跪在周恩来面前,请他原谅。

不得不说,周恩来考虑事情非常的全面,他赶紧赶往王以哲家吊唁,帮助王以哲的家属布置灵堂,消除东北军将领之间的误会,做好这一切距王以哲被枪杀仅仅不到1小时,周恩来的反应之机警,行事之速度,不得不令人佩服。

王以哲牺牲了,死在了自己人的枪下,他生前可是67军军长,就这么白白地流血牺牲,他的部将怎会置之不理?

在兰州驻防前线的67军迅速调转枪口,向西安进发,声称要杀掉孙铭九等人,为王以哲报仇,为王以哲祭灵。

眼看,一场大规模的自相残杀就要开始了,周恩来认为孙铭九、应德田和苗剑秋在西安事变中是有功劳的,他们虽然杀掉了王以哲,但是,也是因为营救张学良一时冲动酿下的大错,所以,这部分人不能轻易白白流失,于是,周恩来把孙铭九等人秘密送到了三原红军驻地,如此一来,在周恩来的调和下,避免了东北军的一场内战,为日后的抗战工作保存了有生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王以哲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南京,蒋介石听后,非常吃惊,他召集朱培德、熊式辉等人商议:“东北军属于张家的私产,有张则国家无东北军可用,要让东北军为国家效力,就不能让其成为某一个人的私产,没有了张学良,还有王以哲;没有了王以哲,还有于学忠;没有了于学忠,还有何柱国;我们要避免东北军成为何家军、于家军,就需要将他们分化瓦解。”蒋介石决定,将东北军的第51军调往安徽蚌埠,后来又调往江苏;第53军调往河北保定;第57军和骑兵军暂留陕西高陵和咸阳;67军调往安徽阜阳,105师调往河南南阳。

这样,东北军就不能成为一体,影响力大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