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人类生活中一个极为常见的生理现象,但围绕它却存在许多误解和迷思。这些误解不仅导致了不必要的恐慌,还可能影响正确的护理和治疗决策。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与发烧相关的常见迷思,并以科学的视角揭示真相,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发烧。

发烧,即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状态。通常,人体正常体温在36.5~37.5℃。若体温超过37.5℃,即被视为发热;若超过38℃,则通常被认为是发烧。发烧的出现通常是身体对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发烧的生理机制

当病原体侵入身体时,免疫系统会通过释放特定物质(如细胞因子)来启动发热反应。

这些物质作用于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心,促使体温升高。

升高的体温有助于增强免疫反应,抑制病原体的繁殖,从而帮助身体抵抗感染。

二、迷思一:发烧必须立即降温

1.真相揭示

很多人认为发烧是一种危险信号,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降温。然而,发烧实际上是身体的防御机制。

轻度发热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活动,因此不必在每次发烧时都急于降温。它是身体对感染或其他病理状态作出的反应,有助于抵抗病原体。

2.何时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通常情况下,体温在38.5℃以下,若患者感到舒适,建议不必立即降温。但若体温持续上升至39℃以上,或者伴随明显的不适(如头痛、肌肉痛、虚弱等症状),则可以考虑使用降温措施。

3.有效的降温方法

(1)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帮助降温与防止脱水。

(2)采用温水(约27~30℃)擦浴,有助于降低体温。擦浴时注意避免过冷的水,以免造成身体发寒。

(3)穿着轻便、透气的衣物,以保持身体通风,避免过热。

(4)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例如,开窗通风或使用风扇,但避免直接对着患者吹风。

(5)应用药物(如必要),如有持续高热或明显不适,可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遵循医嘱。

三、迷思二:所有的发烧都是疾病的标志

1.真相揭示

并非所有的发烧都与疾病有关。发烧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感染性(如病毒、细菌)和非感染性(如药物反应、热射病、免疫反应)原因。

2.何时发烧应引起重视

如果发烧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急促、胸痛、持续呕吐、剧烈腹痛),则需要及时就医。

同时,持续高烧(超过三天)也应引起重视,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另外,特殊人群(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热,应加强观察。

四、迷思三:发烧越高,疾病越严重

1.真相揭示

许多人认为体温越高,疾病就越严重。然而,发烧的高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总是成正比。有时,低度发热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因此,不能仅凭体温高低判断健康状况。

2.重点关注发烧伴随症状

在判断疾病严重性时,更应关注发烧伴随的其他症状,如精神状态变化、呼吸困难、皮疹、脱水、严重头痛、关节痛、腹痛等。这些症状更能反映出健康状况的变化。

五、迷思四:抗生素可以治疗所有类型的发烧

1.真相揭示

抗生素主要用于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病毒感染如流感、感冒等,抗生素无效,应以支持治疗为主。因此,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所有类型的发烧是一个常见误区。

2.何时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在确定感染的类型后,医生会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患者切勿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耐药性问题,影响未来治疗效果。

六、迷思五:儿童发烧比成人更危险

1.真相揭示

儿童发烧并不一定比成人更危险。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为敏感,发烧也常见于普通感染,但处理时需更加谨慎。

2.何时儿童发烧需就医

若儿童发烧超过38.5℃,且伴随嗜睡、哭闹不止、食欲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三个月以下的婴儿,任何发烧都需重视。

七、迷思六:测量体温的方法和时间无关紧要

1.真相揭示

体温测量的方法和时间会严重影响测量结果。不同的测量方式(如口腔、腋下、直肠)会导致体温差异。

发烧时如何和何时测量体温最为准确。通常情况下,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进行测量,早晨和傍晚是测量体温的最佳时机。直肠测量提供的结果相对更为准确,尤其适用于婴幼儿。

2.发烧的应对策略

在处理发烧时,患者应进行自我监测,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适当休息,促进恢复,并关注体温变化和其他症状的表现,以判断健康状态。

3.自我监测与家庭护理建议

(1)定期测量体温,记录变化。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热。

(3)根据身体反应选择合适的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轻便衣物等。

4.何时应寻求医疗帮助

若发烧持续不退(尤其是超过3天)、伴随严重症状(呼吸困难、胸痛、持续呕吐等)或患者精神状态显著改变(如嗜睡、意识模糊等),应尽快就医。

八、结语

发烧是身体自然的防御反应,了解和认识其机制及相关迷思,有助于我们在遇到发热时做出科学的应对。

正确的认知与处理可以帮助我们在疾病面前更加从容。

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提升对发烧的理解和应对能力,遇到发热时,保持冷静,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恰当的处理,能够帮助身体更快地恢复健康。

作者: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储倩倩

编辑:唐蔚李硕然

审核:姜峰 李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