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农村人来说,以前提起农村,都会想起很多美好的画面,比如农村淳朴的风情,还有田间地头勤劳的农民,当时的条件虽然不如今天,可是农民的幸福指数还是比较高的。
小编就听村里的老人们说,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年年都要“交公粮”。粮食收割后,就是把最好的拿来叫公粮,交完以后自己家里就只有少量的粮食了。
可是这些老人现在提起过去交公粮,也还是充满了自豪感,而不会有太多的怨言。他们都说,土地是国家的,耕田种地交公粮这也说得过去。
但是在时代浪潮的席卷下,农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一些怪象也随之滋生,令人深思。其中这六大怪现象,句格外的突出,并且是条件都很严重还无解,你家乡有吗?一起来看看吧!
(1)农民好不容易培养出大学生,可是工资却还不如自己。
曾经,“知识改变命运”是农村家庭坚信不疑的信条,无数父母含辛茹苦将孩子送进大学,期盼他们能跳出农门,拥有光明的未来。
然而,现实却给了人们沉重一击。如今,不少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即便找到工作,工资收入也可能不尽人意,甚至不如在家乡有一技之长的父辈。
网上也有人调侃,2000元一个月招不来农民工,却能招来大学生。确实当前农民工的收入大幅度提升了,三四百元一天的不在少数。
一方面,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在职场中竞争力不足;
另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压力,新兴行业对人才要求又较为苛刻,导致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高薪且稳定的工作。这不仅让大学生自身陷入迷茫与焦虑,也使农村家庭对教育投资的回报产生了怀疑。
(2)农村啃老现象日益凸显,与传统的勤劳质朴形象形成鲜明反差。
一些年轻人在成年后,没有积极地寻找工作、自力更生,而是依赖父母的辛勤劳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开销。
特别是孩子在买房、结婚、生娃等方面,都会或多或少的需要父母的帮衬,有些要拿出多年的积蓄来给子女。
毕竟对于农村的很多年轻人来说,要想在数年的时间内拿出几十万、上百万来买房、结婚,这也不太现实的,特别是很多的农村年轻人刚踏入社会,根本就没多少积蓄,所以就需要父母帮衬一把。
当然了,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部分年轻人个人价值观的偏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意识;也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机会相对不足有关,一些地方缺乏适合年轻人的产业,使得他们在家无所事事,只能依靠父母。
(3)“养儿防老”这一传承千年的观念,在现代农村也遭遇了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女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等费用如沉重的大山。
他们在城市中努力打拼,自顾不暇,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农村的老人。许多老人只能在孤寂中度过晚年,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农村就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的老人年纪七八十岁了,还要在田间地头的劳作,就是因为子女也压力大,他们只能是靠自己来养老。
(4)“少奶奶”现象在农村也逐渐增多。
一些年轻媳妇在婚后,不愿参与农事劳作,也不承担过多的家务,整天无所事事。每天不是玩玩手机,就是出去逛街、购物等。就连有的都已经生孩子了,也是让孩子的爷爷奶奶照看。
(5)离婚率上升和娶“二婚女”普遍化,也成为农村不可忽视的现象。
当前的社会观念开放了、经济独立能力的增强,使得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不再愿意忍受不幸福的婚姻,导致离婚率上升。
而娶“二婚女”现象的普遍,则反映出农村适婚男女比例失衡以及人们婚姻观念的逐渐转变。
(6)年轻人普遍不愿生娃,更是给农村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养育孩子成本的不断攀升、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对个人生活质量的追求,让许多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
他们担心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更害怕被孩子束缚住自己追求梦想的脚步。
以上这六种现象,还只是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而且这都不是个例,几乎村村都有,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