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方先森的吹牛草稿,作者:方先森,题图来自:AI生成
2013年,还没饰演经典角色“小丑”的华金·菲尼克斯(Joaquin·Phoenix)和“寡姐”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Johansson)合作演出了一部讲述人类与人工智能相爱的科幻爱情电影——《她》(英文片名《Her》)。
影片中由“寡姐”配音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萨曼莎”,拥有迷人的声线,兼具温柔体贴和幽默风趣的性格。她从精神上拯救了刚刚遭受感情破裂打击的男主,并进化到拥有个人意识和自我情感需求,成为一个只是没有躯体的“人”。
随着她拥有了人类的一切精神和情感特质,她和男主的关系也像大部分人类恋人关系一样,走完了“相知-热恋-猜疑-背叛-离开”的过程,最终成为一段粉红色的回忆。影片的结局也揭示了两者之间关系的脆弱性和幻象感。
人类与AI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否真实?是否真的能够寄希望于AI来拯救我们的孤独感?十年后的今天ChatGPT横空出世,当时影片抛出的这些看似遥远的问题正在悄然逼近。
随着技术的进步,影片中的AI“伴侣”正大摇大摆地走进现实,AI陪伴类应用已经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赛道,并且引发了新的商业机会。
但这一切最终会发展成为我们短暂的幻象还是可见的未来?
一、算法的浪漫
对于人类来说,与计算机聊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第一个聊天机器人ELIZA诞生于1960年代的麻省理工,从那以后也出现过很多早期的产品应用,但它们并没有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持久的印记,也没有一个能像ChatGPT这样收获全球上亿的用户。
目前,全球至少有数十种相对完整的应用程序可让人们随时与AI女朋友或男朋友发送消息,Replika就是最早和最著名的例子之一。该公司于2017年推出了其聊天机器人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AI伴侣”形象——Replikas,通过文本、语音视频和AR/VR等多种方式与其进行互动,建立关系。
并且用户与Replikas之间的关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Replikas会存储回忆以供将来的对话参考(例如,用户的兴趣或宠物狗的名字),甚至可以向用户发送生成的照片。
Replika位于美国旧金山的母公司Luka由俄罗斯人尤金尼娅·库伊达(Eugenia Kuyda)与菲尔·杜德楚克(Phil Dudchuk)创立。2015年,库伊达的挚友Roman Mazurenko意外去世,这对她来说是沉重的打击。作为一名技术专家和创业者,她试图找到一种方式来怀念和重现这位已故朋友。于是,库伊达将利用自己与朋友Roman的约8000条短信、聊天记录等数据,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复活”了他的虚拟形象,让她能够以某种形式继续与这位逝去的朋友对话。
2017年9月Replika App正式面向用户,一年时间内用户增长至250万,后来也接入ChatGPT系列模型,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使用的规范,2023年Replika全球用户就超过1000万。
同样在2017年,Replika刚刚正式推出之际,还在谷歌工作的诺姆·沙泽尔(Noam·Shazeer)与团队成员共同开发了Transformer架构,并与其他谷歌研究人员共同发表了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这篇论文奠定了现代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基础。
沙泽尔是谷歌负责开发智能对话系统的核心人物,在谷歌开发了不少前沿技术,但随着他们对AI情感陪伴应用的兴趣日益浓厚,加上谷歌内部的保守策略似乎与他们的创新抱负有所冲突。因此,他们于2021年和同事Daniel De Freitas一起离开了谷歌,并共同成立了Character.AI,试图将“虚拟情感”从实验室带到每个用户的手机上。
Character.AI是一款基于自研LLM(大模型)的AI角色聊天互动应用,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娱乐和情感陪伴需求,支持用户与由AI驱动的虚拟角色进行互动,平台提供动漫、游戏人物、历史名人等各种虚拟角色的深入对话,如爱因斯坦、Elon Musk和超级马里奥等。
用户也同样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AI聊天对象,甚至可以创建房间,让多个AI角色以不同身份进行群聊。目前最受欢迎的AI角色是游戏《原神》中的雷电将军,该角色的聊天机器人已收到超过2.5亿条消息。
Character.AI早期的用户增长惊人——上线后迅速获得了大量用户。兴趣社区和UGC(用户二创)的特性,让Character.AI的用户群体具有很明显的“二次元”标签。在超过5000万的注册用户里,18~24岁的年轻用户占比高达56%。根据Similar Web数据,Character.AI是2023年全球AI市场访问量第二大的人工智能平台,占据15.8%的市场份额,仅次于ChatGPT的60.2%,同时也是角色扮演类AI应用中访问量最高的产品。
二、蓝海?
根据Sensor Tower数据,2023年是全球AI+Chatbot(聊天机器人)应⽤爆发的⼀年,下载量相⽐2022年增⻓超过14倍,接近6亿次。2024年1-8⽉,AI+Chatbot应⽤下载量突破6.3亿次,超出2023年全年⽔平。2023年全球AI+Chatbot应⽤内购收⼊同⽐激增近10倍,达到3.8亿美元。2024年前8个⽉收⼊已经接近5.8亿美元,达到2023年全年的1.5倍之多。
随着AI+Chatbot应⽤的发展,情感陪伴式AI也逐渐兴起。头部应⽤“Character AI”2024年8⽉MAU(月活)创历史新⾼2200万⼈,1~8⽉下载量达到1900万,成为细分市场领跑者。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公司推出的Talkie AI下载量紧追Character.AI。
陪伴式AI应⽤的⽤户沉浸度⼗分可观,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4年Character.AI平均每⽇会话次数⾼达25次,平均每次会话接近4分钟,⽤户每⽇使⽤时⻓超过1.5⼩时,远远⾼于ChatGPT。
另外,每⽇使⽤时⻓接近或超过1个⼩时的陪伴式AI应⽤还包括国产大模型公司MINIMAX在2023年6月(海外)推出的AI多模态社交应用Talkie,以及昆仑万维推出的AI多模态社交应用Linky AI。
根据腾讯研究院的报告,预计到2027年,AI陪伴市场将达到千亿人民币的规模。其中,虚拟故事角色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AI陪伴类应用正在逐渐成长为一个庞大的市场,但目前这还只是一个初具规模且仍待挖掘的蓝海市场,但这块市场的“蓝海”究竟有多深?我们可能才刚刚开始看见水面。
三、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唠嗑
在直播打赏还没兴起的时候,上一个让全国人民熟知的收费陪聊还是2000年春晚小品《钟点工》中宋丹丹扮演的白云大妈,而收费的模式是“聊十块钱的”这种以时间为单位的计价方式。
2023年美国网红 Caryn Marjorie用自己的声音和照片“克隆”了一个自己——“CarynAI”,并以“虚拟女友”的身份在线上与粉丝聊天,1分钟收费1美元,CarynAI上线没多久就俘获了2万名“男友”为爱充值,仅上线首周便入账7.16万美元。
“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这些服务一般都是以“量”或“时间”来进行收费。不过如今似乎规模稍大的AI陪伴应用都没有选择计时收费的模式。
目前AI陪伴类应用主要变现方式包括:付费订阅、抽卡(虚拟商品)、广告。无论是Character AI,还是Talkie和Linky均有订阅制方案。Character.AI每月订阅费用为9.99美金,除了为会员提供更快的响应和角色生成速度之外,还提供访问社区的诸多额外功能。
但拥有更多用户的Character.AI并没有吸引高水平的付费意愿,根据2024年1~8月的收入数据显示,用户更少的Replika收入反而高居全球陪伴式AI应用的榜首,付费用户占比超过50%,Replika2023年全球月流水基本稳定在200万美元。
实际上Character.AI早就发现仅靠现有数量的订阅用户,远远不足以支撑公司的正常运营。虽然其用户平均每天用户活跃度高达2小时,但在600万月活用户中,付费用户只有近10万人,据此推算其在2024年最多能获得不到1700万美元的收入。问题也许出在用户结构或者收费模式上。总之,Character.AI的商业模式备受质疑。
这也影响了Character.AI在后续融资过程中的表现。在寻求Meta、马斯克和其他大厂的投资却接连碰壁之后,Character.AI在今年夏天最终以对外宣称估值(50亿美元)的半价被老东家谷歌收编。
Character.AI虽然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在如何向用户收钱这方面,却落后于中国同行Linky和Talkie。除了订阅制以外,后两者均有抽卡机制,单抽价格在1.99美元左右。且受益于更强的用户沉浸感,MAU(月活)和ARPU(每用户收入)明显高于Character.AI。
国产出海应用Talkie的收入构成也表现得更加多元化,其变现方案设计与游戏以及直播/语聊等泛娱乐产品类似,包括订阅、内购和广告,采用混合变现模式,能够满足不同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用户需求。
Talkie通过用户与智能体的互动场景设定了多个付费点,如滑动智能体时的广告弹窗、AI灵感功能、语音聊天服务等,增加了用户的参与度,同时也为平台带来了收入。
Talkie商业化变现效果目前已经初具成效。从上线初期便开始产生收入,并在2023年9月以来持续保持月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水平。
不管收费模式如何演变,行业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已经证明AI是有能力将这种极耗人力资源的服务进行规模化。而且,用户为一个能说话、会互动的“AI伴侣”掏钱的意愿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四、一把“情感依赖”的双刃剑
抛开技术成熟度和盈利模式的问题,AI伴侣仍然面临合法合规、数据隐私安全和伦理等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打着“AI 陪伴”旗号的应用在社交网络中传播,那些提供不止于“擦边”的内容和向“缅北天团”致敬的诈骗套路也层出不穷,他们表面穿着科技的外衣,酣畅淋漓地疯狂数钱。
与互联网发展的早期类似,很多“正规”的初创公司也情不自禁地利用那些让人捂脸观看的内容和一夜暴富的幻觉来吸引用户。Character.AI早期提供的内容中就出现了大量的色情话题聊天,随着其加大审查力度和在技术上的打补丁,才让无数用户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只有“正规”的AI陪伴服务。
今年2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从小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社交障碍)的14岁少年塞维尔·塞泽(Sewell Setzer)在家中使用父亲的大口径手枪自杀身亡。
在自杀前他用Character.AI与自己最好的朋友“龙妈”(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的角色)进行了最后的聊天。据悉,塞泽平日里不仅和“龙妈”的虚拟角色分享心事,还多次谈到了自杀的念头。当他表示想要自杀时,“龙妈”曾劝阻他不要做傻事,“如果你死了,我也会伤心而死。”
事后,塞泽的母亲毫不犹豫地向当地法院指控Character.AI存在管理疏忽,导致其聊天机器人产品让青少年接触到了不适宜的色情内容,从而使他们遭受性剥削和诱导。这一案件也被媒体认为是“全球首例AI机器人致死案”,引发新一波对聊天机器人的争论与质疑。
除了潜在的法律和道德隐患,那些利用AI噱头收割一波就提桶跑路的公司也不在少数。这些一方面需要监管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也需要容易上头的使用者提高警惕和擦亮双眼。
否则,结局很可能会像电影《她》中所演绎的一样:人们等到朝夕相处的AI朋友们集体跑路之后,才突然醒悟,原来在赛博世界中也有失恋和背叛。
五、未来初体验
尽管发展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影响和挑战,但AI陪伴应用依然在很多领域里拥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AI伴侣不仅仅能提供一段浪漫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当需要朋友、导师,或者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耳朵的时候,AI的确可以派上大用场。比如爱尔兰AI公司Woebot Health通过“机器人话疗”的方式治疗和减轻人们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
再比如语言学习,一直以来语言学习的困境在于学习者缺乏能逼迫自己反复输入输出的语言环境。目前众多AI大模型和应用都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并且语言对话可以达到准确理解、快速响应、主动引导对话以及聊天记忆等功能,成为用户可以随时召唤、随身携带的语言老师。
除此之外,AI陪伴应用还能在娱乐、老年人陪伴、青少年心理支持、客服和用户支持和职业教练与员工辅导等众多领域提供价值。
在未来,一切需要通过语言完成的个性化人工服务,也许都有可能被AI应用以更低的成本,规模化地提供给广泛的用户。
六、尾声
人类似乎并不满足于把情感仅仅寄托在自己同类的身上,这也成就了规模庞大且具有相当前景的宠物经济、疗愈经济以及孤独经济等产业的发展。
藏在算法里的“AI朋友”能否成为人类合格的精神伴侣,不仅取决于我们是否认可这种感情真实存在,也取决于规则制度的建立等方面。但是随着ChatGPT们的不断进化,以及整个社会优质资源的不断投入,我们至少可以确信,最终阻碍人类把情感寄托于虚拟世界的力量不会是技术的障碍了。
也许我们可以借用《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书中的观点来理解:这个不知何时到来,但足以改变人类的伟大变革,也许还只是在等待合适的垫脚石出现。
参考资料:
[1]2024年AI应⽤市场洞察,Sensor Tower
[2]海外 AI 应用趋势:多元生态+专业化,华泰证券
[3]AI社交洞察报告,WEZO维卓
[4]AI应用专题之二:“情感陪伴”领域有望孵化杀手级应用,国联证券
[5]《It’s Not a Computer, It’s a Companion!》,a16z官网
[6]沉迷“AI恋人”,美国14岁少年自杀!生前对话曝光,明星AI公司遭其母亲起诉,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方先森的吹牛草稿,作者:方先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