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魏兴强
人民法庭作为法院工作的“神经末梢”,承担着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民法院天水郡人民法庭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辖区厂矿企业多、涉企案件频发、合同纠纷骤增等特点,积极打造“司法服务企业示范庭”法庭品牌,为服务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护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2024年以来,天水郡法庭共审结案件740件,其中涉企案件371件,涉企案件占比50.14%,调撤率80.05%。
优化服务
构建司法保障“快车道”
天水郡法庭在办理涉企类案件时,确定同案同判,同类案件由同一主办法官团队进行审理并明确统一标准,及时做好答疑释明工作,妥善化解争议。法庭开辟“绿色通道”,引导企业有效开展诉前、诉中保全,做到涉企案件快审快结,将审判质效与企业健康发展做到齐头并进。严格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依据最高法《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诉前调解力度,尽最大努力帮助申请人实现债权,在保障原告胜诉权益能够实现的前提下,平等保护被诉企业合法权益。在办理天水某科技公司与某原材料供应公司合同纠纷一案中,法庭考虑到诉中保全对中小微企业的巨大影响,于是加大诉前调解力度,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协商并释法说理,最终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在不影响企业运转的情况下此次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融合赋能
探寻权益保护“最优解”
天水郡法庭将金融纠纷网上全流程办理和多元调解一体融合,大幅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时间、经济、劳务等成本,延伸审判职能,引导当事人规范和完善企业自身金融合同签署、履行等环节。针对银行、保险公司、小额信贷公司等企业金融借款纠纷及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积极引导企业进行网上立案、互联网开庭、电子送达文书,提升服务效能。对于事实清楚,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案件及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提升司法质效,同时减少企业诉累。针对部分中小微企业陷入短期经营困境,可能引发企业资金流动受阻、融资困难等金融风险,天水郡法庭将调解与审判结合,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做到调审结合,案件调撤率达到80%以上,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在审理辖区内某置业公司与小区住户之间的逾期交房违约金诉讼案件中,天水郡法庭考虑到双方矛盾尖锐且案件体量大的特殊情形,及时更新办案思路和方式,放弃传统的“守株待兔”式办案模式,而是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案模式,走出法庭到涉案小区一线实地走访,提前介入审慎研判系列案件的成因,探索打开双方心结的“钥匙”,将相互对立的双方当事人引导到理性维权的渠道,最终,该起涉及一百余人的系列案件以高达90%的调解率成功化解。
问需于企
营造安商宜商“暖环境”
天水郡法庭坚持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走访调研,由庭室负责人和员额法官牵头积极开展“法律进企业”等活动,以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形式,组织法庭干警深入辖区企业,收集企业发展难题,了解企业对司法服务营商环境的实际需求,与企业面对面“问诊把脉”,心连心纾困解难。法庭始终坚持“慎保全、护商誉”的工作原则,在与企业代表座谈会的过程中,了解到诉讼保全对企业资金流转的重大影响后,针对涉企的保全案件,对符合法律规定且有明确财产线索的保全申请,及时与申请人沟通交流,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首选不动产或动产的保全措施,减少对涉企账户资金的冻结。近3年,庭室共组织10名干警走访企业40余次,为企业帮办实事20余件。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天水郡法庭将坚持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放在全庭审判工作的重要地位,通过审判工作为企业发展注入法治信心,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司法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