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营养钵里移栽菜苗,要按照3:1的比例,把细土与沤过的羊粪、鸡粪混合;苗床浇水要透墒,要边浇水边栽苗;在下苗时手要轻,要轻轻捺压,避免伤害根部……”11月17日,初冬的天气,凉风习习,天空中不时飞过几只欢快的小鸟。在方城县博望镇小罗庄村的温室大棚蔬菜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人称“科技迷”的张春涛正在指导雇工们移栽番茄苗,熟通番茄栽培技术的他把小苗移栽背得滚瓜烂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为媒兴产业,乡村振兴大步迈。冬栽满棚皆碧绿,春采硕果富万民。眼下,虽已进入冬闲季节,但是,博望镇农民田间耕耘的脚步却一刻不停。“这两年蔬菜市场行情好,每亩收入三四万(元),在镇里支持下,今年俺村又发展蔬菜温棚31个,保护性栽培总面积780亩,如果种好管好市场好,光这一项就能收入4000万元,农民的日子就像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小罗庄村党支部书记刘荣凤,说起全村的温棚蔬菜产业,开心极了。

在专家的指导下,博望镇番茄育苗全面推广“二次移栽”法,大暑过后搭好塑料大棚,在棚内打畦育出小苗,立冬后进行第一次移栽,办法是先浇水、再拔下小苗,一棵一棵地移入装有营养土的“营养钵”里,然后栽进苗畦;半月左右根系发育,进行二次移栽,按照每亩5000棵的密度,将“营养钵”移入大田定苗生长。此刻,已成为蕃茄种植行家里手的支部书记刘荣凤能把番茄育苗说得头头是道:“在蕃茄移栽的关键时期,我每天到菜棚里转一转,谁家有难处就帮一帮,能让群众致富,咱当干部的心里也倍感踏实。”刘荣凤的这份踏实,是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加速群众持续增收的结果。

近年来,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授予首批特色产业示范镇的博望镇大力发展黄金梨、温棚蔬菜、精品月季、良种葡萄等特色产业;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厚植乡风文明沃土,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干群同心捺下了乡村振兴“快进键”。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富美乡村新画卷子正徐徐展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该镇瞄准农业大镇、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的优势,倾力引导支持农民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产业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梨、菜、葡萄、花”四大特色产业,并以新技术攻关、拉长产业链条、开拓国际国内大市场为主攻目标,“四大特色产业”拓展到5万亩,其中,以钢骨架多膜履盖为主导的温棚蔬菜种植面积达1.1万亩,涉及尚庄、小罗庄、王张桥、博望、张洼、湾街等18个村。由于蔬菜管理过程中对人工的需求量大,全镇有2000多村民经常到园区务工,成为在自家田地里打工的新型农民。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既要靠产业,也要靠就业。博望镇以产业基地为依托,促进外出劳力回流就业,在四大特色产业区就业的人数突破7000人,加之招商引资创办的户外服装厂、博采工艺品厂、豫拓运动器材厂等劳力密集型企业,全镇劳动力就近就业人数较2020年增加1.2万人。同时,围绕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因地、因人、因产业制宜开展农民特色技能培训,每年办培训班3-5期,培训“新农人”、土专家、田秀手1700多人。其中,从2月份至今就举办“互联网营销师”培训班5期,培训乡村主播400多人。(李善喜 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