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随着两年的国共内战,在我党中央灵活的战术指导下,国民党除占领部分大型城市外,并没有对我军实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反而是我军在积极发展群众,广泛建立解放区的作用下,积累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军队规模也迅速扩张。
到了1948年9月份,国民党军仍拥有部队总数365万人,而我军兵力也达到了280万兵力,虽然国民党军在兵力上略占上风,但如果考虑到部队士气,战斗力,群众基础保障的后勤补给等方面,在真正作战实力上我军并不真正落在下风,可以说我军已经有了与国民党军正面硬碰硬的实力,开展大兵团作战的条件已经成熟。而当时东北又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因此中央军委决定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了东北。
同时,原东北行辕主任陈诚胃病复发,借病离开东北后,国民党统帅部无奈将卫立煌调往东北,卫立煌上任后将防护力量重点放在东北大型城市的保护上,收缩防线,重点防御,造成可活动兵力减少,对城市之外的广大地区的掌控力量不足,防御力量相对薄弱,我们的领袖毛主席马上发现了这一关键点,一个成熟的战略计划逐渐在毛主席的脑海中形成。
到1948年8月,我人民解放军已经占领了东北的绝大部分地区,国民党军约有55万人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同时由于部分铁路沿线地区已经成功解放,这就使得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可以说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已成被我军分割包围的态势。
主席与林总
但国民党多年苦心经营城市防御,在城中部署了大量的兵力火力,兵法有云,十倍而围之,五倍而攻之,受限于我东北野战军当时实际的兵力和火力情况,我军若想同时对这些城市发起进攻并占领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如果久攻不下也容易被敌牵制于城下,如果此时国民党军援军赶到,我军就容易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反而被敌包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人必须要思考怎样破解当前的局面。最终林彪等人决定采取优势兵力,集其一处,先破一城,再逐个击破,如果攻城过程中有敌增援,亦可采取围点打援战术,消耗敌有生力量,再顺势攻其城。
但在选择首先进攻哪一个城市的问题上,林彪又开始头疼了。在目前的三个城市中,沈阳是最不被优先考虑的,因为连杂牌部队在内,有近三十多万国民党军固守,其中包括蒋介石为占领东北特意从缅甸调回的新一军和新六军,这两个军都是国民党军五大王牌军之一,全军都换装了美械装备,同时接受了英美方面系统的作战指导训练,战斗力非常之强。同时守备沈阳的卫立煌还在城市周围和市区内构筑了相当坚固的工事,作为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部所在地,敌人势必死守。这样,就只有长春和锦州可供林彪选择了。
在究竟是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的问题上,林彪非常的纠结,多次改变作战目标,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时间。4月18日,林彪正式向中央军委请示,拟攻取长春。因为长春久已孤处于我军包围之中,长春沈阳两敌之间,相距甚远,沈阳之敌鞭长莫及,并且敌人十分惧怕我军围城打援的战术,沈阳之敌也不一定敢出来。
但毛主席认为,应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由于林彪才是战役的总指挥,因此毛主席也只能建议不能命令,所以东北野战军起初还是按照林彪的作战部署进行兵力调动,1948年5月下旬,东北野战军组织了两个纵队的兵力,对长春作过试探性的攻击,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从5月下旬以后,就把攻占长春改为长围久困了。
辽沈战役作战示意图
7月20日,林彪对秋季攻势的主攻方向重新进行了研究。认为要想一举歼灭长春守敌,仍然没有把握,长春之敌虽然围困已久,但仍有两个正规军加一个师,实力仍不容小觑。故向中央军委建议改为先南下攻击北宁线。7月22日,主席复电同意。但在收到主席的复电后,在具体考虑如何攻击北宁线及锦州时,林彪思想上又犹豫了起来。
林彪的忧虑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长春郑洞国所部有十余万人,沈阳的卫立煌有近三十万人;锦州的范汉杰连同锦西、葫芦岛、义县之敌还有十几万人,特别是华北的傅作义所部还有五六十万人。如果攻打锦州不能尽快得手,上述四处之敌一旦联合行动增援锦州,就会出现像1947年6月东北野战军对四平的攻坚战那样,我军用两倍于敌的兵力,战斗半个多月,我军以重大的伤亡为代价,最后四平只剩下东北一隅了,但由于沈阳敌人的援兵逼近,我军不得不暂且撤退,如果攻击比四平还强大的锦州,势必会更加艰难,这就有让东北野战军遭到东北和华北之敌夹击的危险。
同时,更让林彪担忧的是,蒋介石同样非常关注东北战局,在了解到各城市被我解放向锦州军分割包围的情况后,立即命令傅作义率军从锦西登陆,紧急增援锦州,又令廖耀湘火速向锦州驰援,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更是一度攻占彰武,切断了林彪部队的后勤补给线。
廖耀湘
同时在此之前,林彪在东北战局上,已经将所有兵力分配完备,而这个时候国民党增援部队的突然进局,使得林彪一时之间根本无法抽调足够的兵力来阻敌增援,就好像是准备了一桌饭但是却来了两桌客人,如果锦州不能够及时拿下,或者打援部队无法成功阻敌增援,让两股国民党军合为一处,那么不但攻占锦州的目标难以达成,甚至整个东北野战军主力都有可能被敌人包围吃掉,形势于我军非常不利。
但是战机转瞬即逝,错失良机可能会导致整场战役的失利,因此在10月3日17时和19时,毛主席还没有看到由罗荣桓执笔的决心继续攻打锦州的电报,所以就打锦州还是打长春的问题,接连发了两份电报,对林彪等作了直截了当的、不客气的批评。毛主席指出:“我们坚持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并且指出:“四五月间,长春本来好打,你们不敢打;七月份,长春同样好打,你们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已经完毕,锦西、滦河之第八、第九两军亦已调走,你们却因新五军从山海关、九十五师从天津调至葫芦岛一项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又想回去打长春,我们认为是很不妥当的。”
10月4日,东北野战军指挥部收到了毛主席对林彪等人决心攻打锦州的电报回电,毛主席在回电中说:“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对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调整攻锦部署一事,主席表示:这种部署“是完全正确的,这样做才算真正把重点放在锦州、锦西了,纠正了平分兵力的错误。”并指出:“回头打长春更是绝大的错误想法,因为你们很快就放弃了此项想法,故在事实上并未受影响。”毛主席还鼓励说:“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希望你们大胆放手和坚决实施。”后来的事实证明,毛主席电令林彪先打锦州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锦州攻占以后,长春的守敌在我军强大攻势的震慑以及宣传政策下,纷纷选择起义或投降,长春得以和平解放。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时 人民广场的热闹场景
林彪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暂时搁置对长春,沈阳的进攻计划,将北线主力南调,调回东北野战军的王牌主力一纵和二纵,将攻击重点放在锦州,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拿下锦州,同时林彪为了防止长春,沈阳之敌趁机溜走或者出兵驰援锦州,命令12个独立师和炮纵一部继续围困长春,将12纵部署在昌图,防止长春之敌出逃,将主力军的6纵、10纵、1纵3师以及各个独立师安排在沈阳周围。同时,电令4纵、11纵、以及两个独立师在锦西至塔山一带部署防御阵地,阻击由侯镜如率领的的东进兵团,为了保障主力攻打锦州的顺利进行,林彪对打援部队下达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敌人阻截在塔山。塔山阻击战国共双方共投入接近20万兵力,在塔山这样一个小小的小山包上,国共两军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一些阵地上双方多次易手,塔山阻击战从10月10日开始,到10月15日结束,短短六天的时间国共两军的伤亡就达到了上万人,战斗的结果是在解放军战士不怕牺牲的顽强阻击下,敌人始终没有跨过塔山一步。
辽沈战役兵力进攻分布图
在锦州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的时候,在沈阳的卫立煌却按兵不动,并没有按照蒋介石的命令,火速驰援锦州,究其原因,卫立煌这个人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深知解放军擅长围点打援,如果解放军进攻锦州只是为引诱沈阳主力出城,再将之围之消灭,那自己现在出兵驰援锦州岂不是正入解放军的口袋,同时,卫立煌想到蒋介石每次命令总是用口令,没有纸面命令,如果因为自己贸然出兵导致沈阳兵力空虚,被解放军趁虚而入,丢掉沈阳的责任他卫立煌是担不起的,因此卫立煌最终选择固守沈阳,坚决不出兵。
与此同时,廖耀湘在攻占彰武以后没有继续快速推进,因为廖耀湘同样一直认为解放军攻击锦州是围点打援之计,自己贸然挺进容易陷入东北野战军的包围,但廖耀湘毕竟也是非常优秀的将才,他一眼就从地图上看到了黑山的重要性,无论是继续向锦州进攻,还是退到营口撤离,都需要经过黑山,因此廖耀湘向卫立煌请示,已经做好进攻黑山的准备,但卫立煌居然命令廖耀湘按兵不动,表示等请示完蒋介石再做打算,就这样子,廖耀湘一直磨蹭到15日锦州解放仍在辽西走廊未动。
由于此时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军事力量依旧强大,因此国民党统帅部电令廖耀湘西进兵团与侯镜如的东进兵团东西对进,试图与解放军在锦州城下决战,重新夺回锦州,但廖耀湘坚决反对这个作战方案,国民党各将领之间也是各执一词,就这样一直拖到解放军和平解放长春,廖耀湘知道东北局势已成定局,便一心想南下从营口撤离,却不想解放军早已盯上了这支西进兵团,廖耀湘被解放军阻击在黑山无法南下,最终被全部消灭在了辽西走廊,连廖耀湘本人也被解放军俘虏。
辽沈战役第三阶段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西地区全歼国民党廖耀湘军团
11月1日凌晨,东北野战军开始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守军除少数部队外, 大多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选择投降。仅仅用了一天时间,沈阳这个被国民党苦心经营防御坚固的工业城市就被我军全部占领,守军13万人被歼。同时我军趁势收复营口,歼敌1.4万余人。但另有万余人乘船逃脱,这是由于林彪把营口方向的守军撤走,使敌人钻了一个空子。对此,毛泽东曾批评这是一个不小的失误。10月26日,蒋介行在听说廖耀湘兵团被围后,曾在日记中写道:“东北全军,似将陷于尽墨之命运。寸中焦虑,诚不知所止矣。”可见辽沈战役给国民党军的打击之沉重和深痛。
辽沈战役历经52天,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在林彪等杰出将领的指挥下,在关内各战场我军的有力配合下,共歼灭国民党军4个兵团、11个军部、36个师及地方保安团队共47.2万余人;我军伤亡6.9万余人,实现了中央军委在东北地区包围国民党一个重兵集团并予以歼灭的战略预期,同时辽沈战役之后,我解放军兵力第一次超过了国民党兵力,使得全国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东北野战军发展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东北野战军随后入关,先后参与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海南岛等战役,为全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