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徐军
11 月 8 日,迎来了第 25 个中国记者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些地方举办了庆祝活动,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记者这一职业上。
记者,曾是一个无比神圣的职业,被誉为“看门人”“无冕之王”。他们肩负着对社会监督的重任,敢于向丑陋现象亮剑,是社会公义的捍卫者。往昔,记者是光鲜亮丽的,这个职业不仅能带来稳定的收入,还伴随着无上的荣誉,从业者满是职业自豪感。那时,众多北大、清华等顶尖高校的毕业生纷纷投身媒体行业,足见其吸引力。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记者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与过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随着纸媒和电视媒体的衰落,读者数量锐减、收视率大幅下降,广告收益也一落千丈。媒体人的收入多年停滞不前,甚至低于 10 年前的水平。同时,在自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不少优秀的媒体人选择转型自媒体,使得媒体行业人才流失严重。
这种变化也体现在教育和就业选择上。如今,报考新闻学专业已成为很多学生最后的选择。从实用主义角度看,多数专业在经济收益上似乎更具优势。许多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忧心忡忡,大量毕业生并未进入传统媒体,而是进入企业从事公众号文章撰写、短视频剪辑等工作。
当前记者的整体水平素质与前辈相比,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过去,像《南方周末》《财经》等媒体常常能推出重磅报道,引发全国轰动,甚至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改革与进步。例如,南方都市报记者对孙志刚致死事件的报道,促使查暂住证、收容所制度被废除,彰显了记者调查报道的巨大力量。真正深入的调查报道需要记者吃苦耐劳、深入一线进行长时间调研,这样才能呈现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报道。但在当下环境中,一方面单位出于成本考虑,不愿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另一方面,具备深厚功底的调查记者稀缺,这使得深入调查报道变得愈发稀少。
尽管如此,记者的社会监督功能依然是社会良性运转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它是对相关职能的重要补充。优秀记者和他们所撰写的推动社会进步的报道,是社会完善和发展的动力。我们不能忽视记者职业的价值,即使面临诸多困境,也应努力为记者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鼓励更多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投身新闻事业,让记者这一 “社会良心” 的守护者能更好地履行使命,为社会的进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 编辑排版|Molly
■ 图片|来自AI作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