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史无前例的抽象发射,导弹点火之后,发射筒前盖竟然没能正常打开或破碎,反而被导弹顶着一起升空,简直就是用导弹发射印度飞饼。
为啥说这件事抽象呢?因为导弹发射过程中的发射筒前盖开启技术,根本就不是啥高精尖的玩意,而是已经成熟了几十年,都快要熟透了的技术。目前发射筒前盖开启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路线:
第一种是燃气开盖。利用导弹发射时产生的高压燃气,将前盖推开或冲破,比如俄罗斯的C300,美国的MK57垂直发射系统,其中MK57用的是双层发射筒技术,它的发射筒是内外两层,装导弹的是内部那层,内外两层之间有空间,燃气就从这个空间冲过去,把前盖推开或者冲破。
第二种是激波开盖。导弹高温高压高速燃气,会对发射筒内空间产生强烈扰动,进而产生激波。在激波的冲击下,前盖打开或破碎。比如以色列的巴拉克导弹,英国海狼导弹等等。
第三种是爆破开盖。就是在发射筒前盖位置布设炸药,当导弹发射的时候,炸药会比导弹发动机先触发引信,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气体会把前盖打开或者冲破。比如法国的响尾蛇导弹,发射筒前盖配有爆炸螺栓,发射时爆炸螺栓启动,将前盖炸开。
第四种是弹头冲击开盖。相比之下,这种是最简单的,也就是目前各种开盖形式中研究最多的。就是不搞什么机械开关,爆炸螺栓,燃气冲击之类的弯弯绕,直接让弹头冲过去,把前盖顶开。这种前盖一般采用脆弱材料制造,比如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让弹头容易冲破。还可以采取相对强韧的材料来制造,然后在加工的时候,预先切割出沟槽,在面临弹头冲击的时候,这些沟槽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更容易破碎。采用这种技术的发射筒代表,是美国的MK41通用发射系统,已经成功发射过海麻雀、标准、战斧等多型导弹。
以上四种开盖方式的共同点,都是发射之后前盖就不能用了,还有一种前盖复用的技术路线,那就是机械式。这种方式,前盖由机械或电机装置控制,在导弹发射前提前打开。不过,不要觉得这种方式因为可以复用,成本低,就有广泛应用,因为发射筒和前盖本来就不值多少钱,没必要再省那三瓜两枣,而且机械开盖需要加装相关装置,反倒提升了成本。
这五种技术路线,都已经很成熟了,即便印度没有自研能力,从欧美购买成熟方案也是不难办到的,这玩意不是啥氢弹构型,是什么不传之秘,没必要藏着掖着。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印度具体采用了哪种技术路线,可是出现了“飞饼导弹”,足以说明印度军工生产的可靠性低下到令人发指。
若采取燃气开盖或激波开盖,那就很可能是因为燃气速度和质量控制不过关,导致燃气没有足够能量冲破前盖。若采取爆炸开盖,那就可能是因为爆炸机构安装不到位,或炸药装填量不够,导致爆炸没能炸开前盖。若采取弹头冲击开盖,那就可能是因为前盖加工过程中,沟槽加工不到位,导致弹头没能将其冲破。若采取机械开盖,那就可能是因为开盖装置设计、安装有缺陷,导致机构没能正常工作。
最后再指出一个更可怕的情况:发射筒和前盖在制造完毕之后,都要进行抽样模拟测试,如果设计和制造有问题,那这一批次的样品就能测出问题。如今印度搞出了“飞饼导弹”,可见印度根本没有对这批前盖进行测试。如果测试样品没问题,实装产品出了问题,那就更麻烦了,说明印度制造的产品,每一个都处于“布朗运动”状态,同批次的性能都天差地别。这质量控制,简直形同虚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