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间流传一句这样的童谣:“六担银元三担枪大枫树下坐师长”。这是个关于红军师长埋藏巨额钱财的传说。如果六担银元摆在面前,有多少人会不心动?
按照当时购买力,六担银元折算成人民币,大概值1900多万元。那么这首流传久远的民间的童谣,其中提及的宝藏是否真实存在?
后人凭借仅有的神秘故事,执着于寻找这笔宝藏,最终却是一无所获。那么这批宝藏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湘江战役死里逃生,红军组织委以重任
1934年,李德、博古等人错误指挥红军强渡湘江,不料国民党反动派早已埋伏湘江附近。在湘江战役中,乔明增所在的军团负责掩护。
当时的战况十分激烈,红军寡不敌众,使得军队出现巨额减员,江水被战士们鲜血染红。
乔明增所在34师损伤惨重,师长被敌人俘虏,大多数战友牺牲。
剩下的战士们拼命坚持,师长不愿意被俘虏选择自尽。乔明增算是天选之人,幸运的活下来。
在经历无尽的痛苦与绝望之后,他在战场上接到一个重要的任务,上级任命他为收容师“师长”。
主要任务就是保护部队贵重物资和机密文件,同时寻找失散的幸存战友,并给他六担银元以及三担枪重新组建部队。六担银元则用作安置幸存战友的资金,三担枪则用来就地组织武装。
面对眼前巨额财富,乔明增完全可以选择带着钱财远离战场,寻一处隐秘居所,过着吃穿不愁的幸福生活,毕竟当时并没有过多的人知道这个秘密,但是乔明增并没有这么做。
乔明增出生于贫困家庭,别人家的小孩玩耍时,他只能找些零工养活自己。
长大后为养家糊口,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因为某种原因让乔明增无法忍受。于是在宁都起义时跟随董振堂离开西北军加入红军,之后又改编到红五军团34师。
在身边人的影响下,乔明增逐渐成为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合格战士。
如今看着昔日亲密的战友牺牲,他的内心五味杂陈,冥冥之中告诉自己,组织交代的任务,自己一定要完成。
二、落脚附近村,初遇文永遂
险象环生的乔明增此时孤立无援,如果将银元与枪支带在身边行动不便。当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先找到那些幸存的战友。于是他找到一个隐蔽处,将银元和枪支隐藏起来。
随后,他就近找个村子住下,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性格善良的房东叫文友遂。
起初文永遂看他身子虚弱衣服破烂,腿也受伤了,就连说话也没有力气,所以文永遂好心将他收留。
回到家中,文永遂好奇的询问他的情况,听着乔明增操着浓郁的北方口音,便知他是外地人。但看着眼前不过十几岁戴着带着八角军帽的孩子,文永遂心中隐隐约约也有了些答案。
肩负重任的乔明森十分顾虑,对于文永遂的询问,只是轻描淡写的说自己只是红军的挑夫,过湘江时队伍被打散,自己落单没有跟上大部队,路过村子只是想歇歇脚。
乔明森的回答并未打消文永遂心中的疑惑,看这人外表感觉不像是挑夫,倒有几分教书先生的气质,既然乔明森不愿多说,文永岁也不好过多询问。
乔明增落脚的村子不大,人口不到200人,位于湘桂交界,僻邻湘江。这里大多是普普通通的农民,靠着双手种地勉强饱腹,旱涝保收是常态。
文永遂家里并不富裕,但他依然热情拿出平日里不舍得喝的野菜粥招待客人。
乔明增看着干瘪的米袋,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不善言表的他心中满是感激。
吃过午饭,文永遂看着乔明森受伤的腿,拿出家里的草药给他敷上,随后让他放心在家里养伤。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乔明增的腿也好利索。这段时间里,他在文永遂家里白吃白住没帮上什么忙。文永遂虽然猜到他的身份,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面对陌生人给与的温暖,让乔明增十分怀念家的感觉。自从参加红军从未回过家,平日里时常挂念家中老母亲,于是打算回家一趟。
看着乔明增来告别,文永遂终于说出心中的疑惑:你手上没有茧子,肩上也没有挑担子的痕迹,一看就是红军的官。
乔明增知道再搪塞也说不过去,于是只好慌乱解释自己只是红军的普通士兵,过湘江时掉队,但是对于那批重要的物资只字未提。
文永遂是个心肠极好的人,他非常同情红军,告诉乔明增这些天民工团在当地镇上打听红军伤病员的情况,如果被发现一定会被抓走。劝告乔明增干脆再多躲一段时间,等风头过了再离开。
乔明增心想也是,如果自己被抓,非但战友找不到,组织托付的那批物资也保不住。于是他索性留村子里,为报答文永遂的收留之恩,他会跟随文永遂下地干农活,减轻他的压力。
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两人的关系亲密的像亲兄弟。空闲之余,乔明增读书写字。得知乔明增会读书写字,时常帮托他帮着写信写对联。
渐渐的村里人也把乔明增当成村里一份子,他也完全融入到这个村子里。对外称乔明增是文永岁的“远房表哥”,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的很。
这年尽管气候不景气,但乔明增的帮助下村民大获丰收,村民们都十分感谢他。更是将后来开垦的两亩地命名为“明增地”,用来纪念他的功劳,如今此处更是成为当地一个红色地标。
日子一天天过去,文永遂觉得让满腹诗书的乔明增跟着自己屈才,整日下地干活甚是不妥,于是想找他聊一聊。
经过长期相处,乔明增对文永遂的德行十分认同,索性将自己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文永岁。
文永遂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眼前的这个人是红军的师长啊!
乔明森害羞的说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收容队的队长,只是对外说起来好听点叫“师长”。
转眼春节将至,原本喜庆的节日因为气候干旱庄稼欠收而变得冷清。乔明增还是与文永遂同往日一般外出劳动,但这时村民看他的眼里却不同往日。
原来乔明增在这个村庄,一直默默寻找战友,有意无意的透露相关信息。很快事情在村里慢慢传开。
更是有人还把这件事编成了一句童谣:“六担银元三弹枪,大枫树下坐师长”。
当地的村民听说这件事,请求乔明增拿出部分银元救济他们。看着平日里对他照顾有加的村民们,乔明增心里很是纠结。
但这笔钱并非乔明增所有,就算乔明增救济村民,自己也没有处置的权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批物资,难免会有人心怀不轨。
这时许多人开始在村子周围大肆开挖,只为能寻到银元,就连隔壁村的人听闻此事,也纷纷带着锄头加入挖掘的队伍。
乔明增此时十分担心,倘若自己隐藏的财宝被发现,势必会被拿去购买土地成为新的地主,从而成为革命的对象。
此时乔明增不知如何是好,如今他无法联系组织,也无法找到幸存的战友,如此巨额的财富自己又不知如何处理。只好暂时使出缓兵之计,告诉村名因为时间太长,自己早已忘记这批物资的埋藏位置。
对于乔明增的说辞,村民自然不相信。更是使用道德绑架,指责他忘恩负义。毕竟乔明增在文永遂家里住了这么久,如今大家有难,拥有巨额财富的乔明增竟然不愿意拿出一部分救济大家。
一时间村里流言四起,有人说他是红军的大官,为养小老婆,独吞银元。有人说他就是个江湖骗子,根本不存在什么银元,甚至还有传言,地方的民团要来抓姓乔的红军。
三、时隔十年回家乡,抗战爆发归组织
面对流言蜚语,乔明增始终没有过多解释。为了这批物资的安全,同时不给文永遂带来过多的麻烦,乔明增决定立即离开这个村落
临走前,他悄悄来到物资埋藏地,确认东西还在才放心离开。
对于乔明增的选择,文永遂表示理解。临行前文永遂的妻子把家里仅剩的两斤糯米炒熟给乔米森当路上的口粮。随后文永遂和乔明增这对“表兄”十分不舍的相拥而别。
经过七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乔明增终于回到家乡,一路上他忍饥挨饿四处化缘,至于文永遂给他的两斤糯米,一粒也没动,原封不动的拿回家孝敬母亲。
这时的他头带一顶破草帽,靠着一根拐杖,勉强支撑着身体。
看着面黄肌瘦的儿子,老母亲泪水在眼眶打转,毕竟母子十年未见。
母亲做来好吃的给乔明增调养身体,看着满头白发的母亲,乔明增心中满是愧疚。
经过半月修养,乔明增身体逐渐恢复,跟随父亲在当地卖馒头营生。
虽然在家十分幸福,乔明增却时时刻刻担心物资被当地村民挖去。但是将这些东西带在身边的风险更大,于是他写信给文永遂与他约定,等革命事业成功后共同将这批物资还给组织。
听着儿子的遭遇,老母亲对文永遂这家人十分感谢,于是召集亲戚凑够75块钱寄给文永遂表达感激。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得乔明增再次踏上回归组织的路途。
1938年初,他加入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新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后来被改编成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回到组织后,他终于如释重负,向上级汇报那批物资的来龙去脉。
但当时埋藏物资的地点已经成国民党的地盘,很难安全的将这批物资带回,只能等待革命胜利才能顺利拿回那批物资。乔明增日日夜夜夜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但是他却没有等到这一天。
1940年乔明珍在一场战斗中壮烈牺牲,这一年他27岁。乔明增的老父亲含泪推着小车走几百里接回儿子的遗体,他知道儿子是为国光荣牺牲的。
此后乔明增的六个弟弟先后参军,可以说乔明增的家庭是一个革命家庭,一家人为新中国的建立都付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之后乔明增的墓被安放在肥城烈士陵园,和他一起安葬的还有其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14位烈士。随着乔明增的牺牲,那批物资的具体埋藏地址也无从得知。
1945年建国以后,组织想起这批物资,派人去广西灌阳县文市镇寻找。但是当地地形复杂,范围太大,也过去了这么久当地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拿着金属探测器去寻找最后也没有找到这批物资就不了了之了。
也有人猜测,已经被当地的村民挖走了,这批物资最终落入谁手,我们也不得而知,成为了一个不解之谜。但是仍有许多人相信这笔物资还在地下,怀着发财梦还在奋力寻找。只是不知道找到的人会不会像乔明增一样不贪图钱财上交国家呢?
结语
对乔明增来说,这不仅仅是六担银元和三担枪,这还是一个光荣的使命。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也要完成的使命,更别说会去恋钱财挪为己用,他是名副其实的红军英雄。在历史长河中像乔明增这样的英雄还有许许多多,乔明增留下来的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的精神比那六担银元三弹枪更加的珍贵,也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