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皇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评价雍正
皇帝做为一国之君,既有着无上的荣耀,又有着至高的权力。君王的权力高高在上,很多人为之向往,这也是历史上对于皇位的争夺始终没有停止过的原因。
为了争得皇位,兄弟、父子、叔侄乃至母子之间都会反目为仇。
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最多的便是清朝时期皇宫内对于皇位的争斗,历史上皇位争夺最惨烈的也当属清朝。
在雍正即位前就曾发生九子夺嫡,让当时的局势动荡不已,为了不再出现这样的悲剧,自雍正之后清朝便建立了“秘密立储制”。
就是皇帝提前选出自己的接班人,并将皇位继承者的名字写在密诏中,随后把密诏放在乾清宫的匾额后面。
皇帝驾崩之后,大臣们从乾清宫找出密诏,就可以当场宣布新皇帝的名字了。
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
雍正皇帝驾崩乾隆皇帝继位,大臣们拿出密诏正要宣布新皇帝人选,可就在这个时候大学士张廷玉突然站出来说,雍正皇帝还有一份密旨需要找出来。
那么,这其中是有怎样的隐情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话题。
清朝皇子跟汉族皇子的不同
清朝的制度跟汉族政权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在对待皇子上尤为特别。
清朝的每位皇子从小就接受严格的教育,皇子中不管长幼都享有平等的继承皇位的权力,因为清朝是由早期的女真族逐渐发展而来的。
清朝废除汉族人立嫡长子为太子的惯例,有着“立贤不立长”的说法,以至于每位皇子都可能成为皇帝,这也是皇位争夺激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皇帝的嫔妃们生下的皇子,他们出生后不久便会离开他的生母,让专门的奶妈来抚养长大。
这一规定对于皇子和他的母亲都非常残酷,哪个母亲能忍受自己的骨肉不在自己身边长大呢?
那么,清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其一是为了避免皇权落到外戚的手中。
汉族的皇位继承人在一出生就注定了,由嫡长子或者嫡子来继承,而清朝的每一位皇子都可能是将来的皇帝,所以对于每一皇子都要当做未来的皇帝进行培养。
皇子跟自己的母亲生活在一起,自然会受到母亲的影响,当上皇帝后生母也会依靠着与儿子的感情来干涉朝政,这样就会使得皇权落母亲家族手中,使得清朝江山不稳固。
其二也是为了让锻炼皇子的独立能力,为将来治理国家打下基础。我们都知道,孩子从小跟母亲在一起会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如此就会产生依赖性。
这样皇子的成长会非常慢,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会独当一面,而皇帝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宫廷争斗,必须要具备强大的内心。
从小生长在没有溺爱的环境,才能让皇子更快学会适者生存,不会在朝廷的争斗中被别人夺权并有所作为。
这也是为何康熙的儿子很多都异常优秀的原因,进而引起了九子夺嫡的惨剧。
雍正写下两份密旨
雍正皇帝正是经过“九子夺嫡”才艰难当上皇帝,为了避免以后再出现皇子互相残杀的局面,又不能降低皇子们的教育标准,思来想去便设立了“秘密立储制”。
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加审慎,此事虽不可举行,然不得不预为之计......
弘历是雍正的四皇子,从小就天资聪明,在众皇子中表现最为优秀。
根据相关历史的记载,康熙在见到弘历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他,并把他接到自己身边亲自教导。
弘历的种种表现也引起了雍正的极大关注,最终立下密旨将他定为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雍正在位期间勤勉执政,可以称为皇帝中的劳模,但正是因为他日夜操劳,在雍正八年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
当时,太医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在危急时刻雍正还是挂念国家政事,在病床上写下了另一份密旨,将死后的一些重要事情做了详细的安排。
雍正在密旨中不仅明确了弘历继承皇位,还提到了庄亲王、果亲王、张廷玉和鄂尔泰四个人,大致意思就是让四人辅佐新皇帝治理国家。
其中雍正最为信任的人莫过于张廷玉,于是便将其叫来特意嘱咐了一些事情,大致意思就是:
乾隆继位之后告诉他要施以仁政,对于以前过于严苛的政策可以加以改变。
交代完此事还将写下的密旨给张廷玉看,在他去世之后,张廷玉就可让太监将这份密旨拿出来宣布。
有意思的是,雍正将这一切后事都安排妥当之后,竟又奇迹地病情好转直至痊愈了。
雍正继续工作,便没有再提起这封密旨,而这一份圣旨一直隐藏着,唯有张廷玉和雍正两人知晓。
张廷玉坚持找出密旨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因为过于劳累突然在圆明园暴毙,大臣们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找出雍正早已写下的密旨,宣读乾隆继位称帝,也就是这个时候,张廷玉站出来说:
“雍正还有一份密旨。”
毕竟是先皇的圣旨,而古人又以忠君、孝顺治理天下,所以先皇遗诏一定要找出来。
皇帝身边的太监对此没有任何的印象,张廷玉反复描述后他们才慢慢回想起来,费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圣旨。
张廷玉为什么这么着急一定要将密旨找出来呢?因为他知道其中的内容,因为他知道那份圣旨关系到他自己的切身利益。如上述所言,雍正在密旨中交代了两件事:
一是立张廷玉等四人为顾命大臣,在乾隆登基后辅助他管理朝政;
二是对张廷玉进行了肯定,说他在帮助雍正处理国事上功劳很大,希望乾隆对他进行厚待,在他死后还要享受太庙的待遇。
雍正的这份密旨能让张廷玉生前享受高官厚禄,死后享受皇室的待遇,所以他才迫切要这么做。
从结果上来看,这份密旨并没有影响到乾隆当上皇帝,乾隆也欣然接受了雍正皇帝的安排。
在乾隆元年,张廷玉被任命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并且担任皇子的师傅管理翰林院。但张廷玉随着年纪变大,也变得越来越固执,很多政见跟乾隆不一致。
随着两人之间的矛盾加大,乾隆对张廷玉非常的不满,后者也看出乾隆对自己有很大意见,便几次上书要求告老还乡,并让乾隆承诺给自己享受太庙的待遇。
乾隆虽然不情愿,但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给他写下了一份书面承诺书。有意思的是,乾隆的诏书还没有下达张廷玉就前来谢恩,很显然他在军机处安插了自己的眼线。
乾隆在一怒之下将他革去职位赶回了老家,顺便还剥夺了享受太庙的权力。
张廷玉回到家乡心情非常郁闷,最终在五年之后因病去世,享年84岁。
在张廷玉生前,虽然乾隆对他非常不满,但在他死后还是按照承诺将他安葬在太庙,享受了皇室的最高待遇。
毕竟他可是三朝老臣,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兢兢业业、为国为民。
总的来说,张廷玉执政晚年虽然有些专权,最后还被乾隆废除了官职,但结局也是有惊无险、死后得以配享太庙名流千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