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小漫(富书专栏作者)
鬼谷子说:“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庸人常显摆,智者善隐藏。
越没本事的人,越爱炫耀,以获得认同和存在感。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悄无声息,在自己的世界里闷声干大事。
曾仕强说:“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销声匿迹,半隐半藏。”
人到一定阶段才明白,除了赚钱和生活外,无需太多社交。
不做热闹的参与者,也不做看热闹的人,阻断外界干扰,保持自己的能量场,静心沉淀。
不断地刷存在感,是内在匮乏的表现
一个人精神越匮乏,就越容易对外抓取。
这类人往往表现出内在空虚,忍受不了闲暇,又被无聊折磨。
于是,掏空心思制造动静、博眼球,以获得存在感。
朋友圈有个全职妈妈Amy,经常晒自己的生活,不是在咖啡馆,就是在商场,要么就是在高端会所。
翻看她的朋友圈,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高知女性,精致优雅,见识广博,育儿有方,御夫有术。
但半年前,她却突然停止更新动态。
在一次聚会中,才得知,她早已关闭朋友圈。
Amy坦言,这件事让她陷入焦虑。
平时,看着朋友们晒精致的工作生活,Amy心生羡慕。
再对比自己在家无所事事的样子,她感到自尊心受挫。
不甘人后的她,开始不断地在朋友圈刷存在感,证明自己比别人过得好。
为了积累素材,出入各种小资场所打卡,乐此不疲。
她会精心琢磨每一条动态,从拍照、修图、文案,再到发布时间,都要耗费大量精力去研究。
获得好友点赞和夸奖后,Amy的虚荣心爆棚。便开始拉着老公和孩子配合摆拍,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沉浸在这些虚假的美好中,无法自拔。
但假的终究是假的,真实的生活永远都是一地鸡毛。
老公指责她什么都做不好,孩子嫌弃她没工作。
她还时常因为好友给别人点赞不给自己点赞,而胡思乱想。
如此反复内耗,生活也陷入一团糟。
Amy的经历,也是大多数人的投影。
当内在匮乏、自我价值感低时,人就会本能地向外寻求认同,以此来自我安慰。
发朋友圈已经不是单纯的分享,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刻意刷存在感。
这个心理很正常,但是过度依赖外界认可,反而容易迷失自我。
为了摆脱这些负面影响,Amy重新审视生活,换种方式和自己相处。
关闭朋友圈,不再分享日常,而是静静地享受独处时光,阅读、运动、研究花草,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皮囊》中说:“生命应该始于,你不再取悦围观者的那一天。”
取悦别人是消耗,丰富自己才是重生。
与其做个哗众取宠的热闹制造者,不如置身事外,静心沉淀。
离人群越远,离自己就越近
《百年孤独》里曾写道:“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
人一旦走进人群,就难免被无关紧要的事和人影响,拉扯精力。
与其周旋于无效社交,用别人的喜好来雕刻自己,不如勇敢地做个“不合群”的人。
19世纪60年代,欧洲印象派画作兴起,画家塞尚经常受邀参加各种艺术研讨活动。
可每一次出席,他都毫无例外成为舆论的焦点。
因为他抽象的画风和粗俗的穿戴,与艺术家们格格不入,时常遭受排挤。
他很讨厌人多嘴杂的场合,更讨厌别人的非议。每次参加这样的活动,都会让他感到局促不安。
但为了融入所谓的艺术圈,塞尚不得不强迫自己收敛起个性,刻意改变作画风格,去迎合大众审美。
即便被当众嘲笑他的作品是垃圾,塞尚依旧装没事人一样赔笑。
这样的日子,塞尚忍受了长达15年,同行的打压和讥讽,让他变得孤僻暴躁。
气急败坏时,也只能对自己发火,把画作摔在地上,用力踩踏,撕成粉碎。
他时常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无数次因为别人的嘲弄想要放弃梦想。
但又不甘心,不想轻易做出妥协。
于是他歇斯底里地发出呐喊:“如果世界只有一个画家存在,那个画家就是我。”
自此,塞尚离开巴黎,隐居到艾克斯一个偏远幽静的小镇。
在这里,他不用面对质疑和否定,继续坚定地做自己。
隐居的几年时光里,塞尚屏蔽一切干扰,潜心创作,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
以极具张力的作画风格,开启了后期印象主义时代,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可,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荣格说:“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活在别人的眼中,一次是活在自己的心里。”
人最大的糊涂就是,以别人的喜好来雕刻自己。
如果不是当初的离群,可能就没有塞尚后来的成就。
比起外界的喧闹,真正成就一个人的,反而是那段不被打扰,默默扎根的时光。
享受独处的安宁,与自己促膝长谈,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做想做的事,过想要的生活。
当你开始不再钻进拥挤的人群时,那你离自己就更进一步了。
过半隐生活,拥有自在丰盈的人生
莫言说:“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真正成为自己。”
无人问津的时光,反而是一个人爆发式成长的绝佳机会。
在中国文坛,有一位神秘作家,网上连一张她的正面照片都没有。
但她的作品被改成电视剧后,却异常火爆,如《大江东去》《都挺好》《欢乐颂》等,都深受观众好评。
作家阿耐一直隐姓埋名,谢绝公开露面,不接受采访,不面见合作方,更不参加任何签售会。
相比于置身热闹的人群中,她更喜欢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舒适自在。
半隐生活,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一种新的生活姿态,只取悦自己。
尤其是在纷扰的世界里,想要保持清醒,拥有好的状态,就更应该试着销声匿迹,过半隐半藏的生活。
- 1、不刷存在感,关闭朋友圈
看过这样一段话:“无论你现在是什么状态,都不要让别人知道。好了有人嫉妒,不好又遭人嘲笑。”
人性就是如此:怕你富,恨你有,嫌你穷,笑你无。
你刷存在感的同时,存在感也在消耗你。
王凯在一次节目中透露,他的朋友圈一片空白,还因此被朋友误会。
他也曾热衷分享生活,但因为一些动态让事情变得复杂化,索性就清空朋友圈,不再对外分享。这样做反而简单和轻松了许多。
活得清醒而通透的人,早已消失在朋友圈。
别人再好再坏,都与自己无关。
一味地窥探,只会让自己陷入攀比内耗的怪圈。
与其庸人自扰,不如在朋友圈里销声匿迹,享受真实的生活。
- 2、开启勿扰模式,拒绝无效社交
阿德勒曾说:“人所有的困扰都来自人际关系。”
到了一定阶段,精力越来越有限。
远离无效社交,才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Youtube博主Niklas曾尝试戒掉社交30天,远离手机,拒绝应酬。
独自驱车旅行、爬山、摄影,享受生活。
他原以为这30天里,会积攒很多重要的事情。
可让他惊讶的是,当他不主动去社交时,也没人联系他,更没有重要的事。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明白这世上99%的事情与你无关。”
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重要,也不要害怕短暂的消失。
能错过的信息便是不重要的,真正的重要,哪怕你与世隔绝,依旧会传到你这里。
开启生活的免打扰模式,拒绝无意义的应酬,清理虚情假意的关系,戒掉社交媒体的低级快乐。
辟一方净土,享受内在的宁静与自由。
- 3、过极简生活,摆脱物欲控制
欲望太多,注定会被物质和利益所牵制。
网友子晴分享自己的经历,她喜欢物质高配,衣服、包包、香水,非大牌不用。
月薪8000却敢刷5万信用卡买包,提前消费导致负债缠身。
遇见好的机会不敢轻易尝试,因为负债过重,她连试错的成本都没有。
正如《极简生活》一书中所说:“人生真正宝贵、必要的东西,其实寥寥无几。把时间都用在‘真正想做的事’和‘真正重要的事’上,这样才是快乐的人生。”
一个人对物质要求越低,他对内在的要求就越高。
外在的浮华,远比不上精神世界的丰富。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销声匿迹,才能让自己保持清醒,做出理智的判断,拥有丰盈自在的人生。
雪莱在《孤独者》一书中问:“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是否敢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
这样的勇气和决心,并非人人都有。
因为人们总是喜欢挤进人群,找寻自己的位置,以获得认同和存在感。
殊不知,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销声匿迹。
真正支撑我们的力量,往往来自于与世隔绝的勇气,来自于在喧嚣中独善其身的决心。
销声匿迹,不是孤僻,也不是人缘不好,而是一种人生智慧。
作者简介:颜小漫,富书专栏作者,富小书的人,长期主义践行者,励志将写作进行到底,培养一项终身成长的技能,你身边最好的闺蜜,一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第4本书已出版,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本文:富小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